終結食物昏迷:我的個人化「戰鬥餐」完整解析,以及它如何穩定我一整天的專注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raw-image


一個看似尋常不過的中午,在結束了一份心滿意足的午餐後,整個下午的意識就像是泡在黏稠的漿糊裡,眼皮有自己的主張,大腦的運轉速度好比撥接時期的網路,任何需要稍加思考的任務,都變得像是在攀登一座無形的峭壁。


我們與其對抗,用盡意志力想把渙散的思緒重新聚焦,卻往往徒勞無功,最終只能歸咎於自己是不是太過懶散,或是昨晚沒有睡好。


但這真的是意志力不足的問題嗎?或者說,這其實是我們身體深處,一個難以抗拒的生理反應?如果我們無法與之對抗,那有沒有可能,我們可以學著去理解它、駕馭它,甚至反過來利用它,讓我們不再被這種飯後的昏沉感所控制,而是成為自己心智狀態真正的操盤手。


謎底揭曉:我們的身體不是懶,是啟動了「休息模式」


要解開這個謎題,我們得先從身體內建的一套自動駕駛系統談起,也就是所謂的「自主神經系統」。這個系統不需要我們的意識去指揮,就能默默地掌管著心跳、呼吸、消化等所有維持生命的基礎運作。它主要由兩位風格迥異、互相抗衡的主角所構成:一位是充滿幹勁、隨時準備應戰的「交感神經系統」,另一位則是沉靜穩重、負責休養生息的「副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就好比公司裡的衝鋒業務,當我們面臨壓力、挑戰或需要高度警覺時,它就會站上第一線,讓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官變得敏銳,將所有資源都調動起來,進入一種「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的備戰狀態,這也是我們能夠專注處理複雜問題時,身體所處的模式。


而副交感神經,則像是公司裡穩健的後勤與人資部門,它的核心任務是「休息與消化」(Rest and Digest)。當威脅解除,身體需要放鬆、儲備能量、修復組織時,它就會接管主導權。在這個模式下,心跳會減緩、血壓會降低,身體會將主要的能量與資源,引導到消化系統,進行食物的分解與吸收,這是一個為了休養生息、積累資本的內斂過程。


當我們享用完一餐,特別是份量充足的一餐後,我們的身體會非常聰明地做出判斷:「好了,外部的戰鬥暫時告一段落,現在有新的資源補給進來了,該是後勤部門上班的時候了。」於是,身體的主導權便會從交感神經,平順地切換到副交感神經手上。這個系統層級的切換,本身就會誘發一股寧靜的、想要放鬆的感受,因為身體正在告訴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地待著,讓消化系統專心工作。


伴隨這個系統切換而來的,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物理性變化:「血液的重新分配」。消化食物是一項極度耗能的任務,我們的腸胃道在全力運作時,需要大量的血液來供應氧氣與能量,並帶走吸收的營養。


為了滿足這個需求,身體會像一個英明的指揮官,將原本駐守在其他地區的軍隊,好比說大腦和四肢肌肉,暫時調派到消化系統這個「主要戰區」。當大腦的血液供應量相對減少時,就意味著它所能分到的氧氣和能量也跟著下降,在這種後勤補給稍嫌不足的狀態下,我們的思考能力、反應速度與專注力,自然就會顯著地受到影響。


所以下一次當我們在午飯後感到腦霧瀰漫、眼皮沉重時,或許可以換個角度看待。這並非我們意志力薄弱或精神懶散的證明,恰恰相反,這是我們的身體在執行一個傳承了億萬年的、極其精密的生理程序,它正在為了我們的生存,高效地處理著得來不易的能量。我們的困倦,正是身體專注於其內部重要任務時,所呈現出來的必然結果。


大腦的悖論:為什麼斷食感覺很專注,但大腦明明最愛葡萄糖?


理解了「吃飽想睡」背後的生理機制後,一個更有趣的矛盾點便浮現了。許多有間歇性斷食經驗的人,都會觀察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在長時間未進食的空腹狀態下,思緒有時反而會變得異常清晰、精神也格外地集中。這與我們剛剛提到的「吃飽讓人分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同時它也與另一個根深蒂固的科學事實產生了衝突。


這個科學事實就是,我們的大腦,這個全身最耗能的器官,它最主要的、也是最偏好的燃料,就是「葡萄糖」。許多神經科學研究都指出,大腦神經元在進行精密的資訊編碼與傳遞時,其運作的「精準度」,與血液中葡萄糖的充足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換句話說,在燃料充足的情況下,大腦的硬體效能是最好的。那這就奇怪了,為什麼在理論上應該「燃料不足」的斷食狀態下,我們主觀的「心智清晰度」反而會提升呢?


這就是所謂的「葡萄糖悖論」,而要解開這個悖論,我們必須理解,不同情境下的「專注」,其底層的生物化學驅動力,其實是截然不同的。


在斷食狀態下,當血糖水平偏低,身體會啟動一套古老的生存應急機制。它會開始分泌像是腎上腺素(Epinephrine)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這類的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的作用,是讓我們進入一種高度的「警覺狀態」,感官會變得敏銳、反應會變得迅速。


這其實是演化烙印在我們基因裡的「覓食模式」——當我們的祖先飢腸轆轆時,他們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去觀察環境中的風吹草動,以利於尋找食物、躲避天敵。我們在斷食時感受到的那種「清晰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源於這種由荷爾蒙驅動的、帶有生存焦慮色彩的「高度警覺性」。它非常適合用來處理需要警戒、搜尋、或是快速反應的任務。


而在正常進食後,血糖充足的狀態下,大腦所展現的,則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專注」品質。在這種燃料無虞的模式下,神經元可以不疾不徐地進行最精準、最耗能的深度運算。這個狀態下的「專注」,更偏向於「思考的精準度」與「學習的深度」。


它或許沒有斷食狀態下那種鋒利的、隨時準備出擊的警覺感,但它能支持我們進行更複雜的分析、更深度的資訊整合、以及更有效的新知識吸收。打個比方,斷食的專注像是為了在叢林中尋找獵物而磨利的匕首,而進食後的專注,則像是在工作坊裡進行精密雕刻的全套工具。


所以這個悖論就此解開了。兩者並非互相矛盾,而是適用於不同任務的兩種心智狀態。斷食時的專注,是為了「生存與尋找」而生的警覺;進食後的專注,則是為了「分析與建造」而生的精準。我們之所以會感到困惑,只是因為我們試圖用同一把尺,去衡量兩種功能與目的都截然不同的工具。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從「哪個比較好」的單選題,進階到「如何運用兩者」的策略題。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打造我們的「專注力燃料」:一份客製化代餐的完整配方


基於這些科學原理,我開始為自己建構一套理想的午餐方案,一份個人化的「專注力燃料」就此成形。這個午餐的核心理念很簡單:我們要像駭客一樣,繞過會讓系統(身體)進入低效能模式的觸發器(高碳水化合物與過度飽脹),直接為中央處理器(大腦)提供最乾淨、最穩定的燃料。


這份配方的組成,每一個成分都其來有自,都是為了達成我們的最終目標而精心挑選的。

  • 蛋白質 (配方的基礎):

    這是整個配方的重中之重。我選擇了「乳清蛋白粉」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原因有三。第一,它能提供強烈且持久的飽足感,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數小時內,不會因為飢餓而分心。
     
    第二,它消化後產生的胺基酸,正是我們身體啟動「醣質新生」機制的最佳原料,能夠在沒有直接攝取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為大腦穩定地生產其所需的葡萄糖。第三,它方便、快速,符合現代知識工作者對效率的追求。
     
  • 纖維 (飽足感的來源):
     
    為了進一步強化飽足感並穩定消化過程,我需要加入純粹的膳食纖維。在眾多選項中,「洋車前子殼粉」與「奇亞籽」都是上上之選。洋車前子殼粉堪稱「纖維之王」,它以極高的纖維純度,帶來無與倫比的飽足感,是個功能極其單純的效率工具。但羊羹我個人覺得「奇亞籽」在綜合營養價值上更勝一籌。它不僅富含纖維,更含有比例極其理想的Omega-3脂肪酸(ALA),能夠幫助我們平衡現代飲食中過量的Omega-6,對抗身體的慢性發炎。同時,奇亞籽還附帶了植物性蛋白質與多種礦物質,讓這一餐的營養更趨於完整。
     
  • 脂肪 (緩釋能量的關鍵):
     
    為了提供更長效的能量,並讓整杯飲品的口感更滑順、圓潤,我們需要加入優質的脂肪。這裡的選擇是「初榨橄欖油」。它富含Omega-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有益心血管健康,更能減緩整體的消化速度,讓能量以一種更為平緩的方式釋放。
     
    橄欖油中的Omega-9,與奇亞籽中的Omega-3,形成了一個漂亮的互補組合,共同為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建構起一個穩固的能量平台。
     
  • 甜味 (提升幸福感的秘訣):
     
    很多人對於健康飲品的卻步,往往源於其平淡甚至古怪的味道。要讓這個計畫能夠長期執行,「好喝」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在這裡,我們選擇了「赤藻糖醇」作為甜味的來源。它是一種天然的糖醇,熱量趨近於零,最重要的是,它完全不會影響血糖或胰島素的水平。它提供了一種乾淨、沒有代糖怪味的甜,能完美中和掉原味乳清蛋白那股可能令人卻步的味道,讓我們在追求健康的同時,不必犧牲味覺上的享受。


萬事俱備,接下來就是如何將這些精良的零件,組合成一杯完美的成品。這其中也有些操作上的小訣竅。最理想的沖泡順序是,先在搖搖杯中加入水和乳清蛋白粉,將其單獨充分搖勻,確保沒有任何結塊。然後在準備飲用的前一刻,再打開杯蓋,加入奇亞籽、橄欖油和赤藻糖醇,蓋緊後奮力搖晃十幾秒,接著立刻飲用。這個「即加、即搖、即飲」的步驟,是為了防止奇亞籽或洋車前子粉在杯中過度膨脹,影響口感。


最後是關於「水果」的角色定位。一個極佳的策略是,將水果「分開吃」,而不是將它一同放進調理機攪打。這是因為高速攪打會破壞水果中寶貴的纖維物理結構,讓其中的糖分被更快地釋放和吸收,這與我們追求血糖穩定的初衷背道而馳。將一份拳頭大小的原型水果,當作這杯「戰鬥餐」的配餐,在一旁慢慢享用,既能攝取到維生素與礦物質,又能以最健康的方式,讓纖維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熱量攻防戰:如何吃得夠,又能創造健康的熱量缺口?


在我設計出這份營養密度極高、又能穩定心神的「專注力燃料」後,一個更為實際的問題隨之而來:光靠這一餐,熱量足夠嗎?如果我們的目標之一,還包含著體重管理,那這份代餐加上一頓正常的晚餐,是否能構成一個既健康、又能創造熱量缺口的飲食計畫?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且負責任的思考。任何成功的飲食策略,都必須建立在滿足身體基礎能量需求的前提之上,極端的低熱量飲食,不僅難以持續,更會對我們的代謝與長期健康造成傷害。讓我們來實際估算一下。


按照一份「增量版」的配方(約40-45克蛋白粉、18-20克奇亞籽、7.5毫升橄欖油),加上一份水果,這一餐的熱量大約會落在450-500大卡之間。


假設我們的晚餐,是一份相對健康的家常料理或一個標準的市售便當,其熱量大約會在600到900大卡這個區間。這樣加總起來,我們一整天的總熱量攝取,大約會是1050到1400大卡(羊羹我一天只吃兩餐)。


對於多數輕度活動的成年人來說,這個數字很可能仍然處於基礎代謝率(BMR)的邊緣,甚至更低。長期來看,這並不是一個理想的狀態,身體可能會因為能量長期短缺,而啟動「節能模式」,降低基礎代謝率,這會讓我們在未來更容易復胖,並可能感到疲倦無力。


因此我的策略需要微調。目標應該是創造一個「溫和」且「可持續」的熱量缺口,通常是比我們的每日總消耗熱量(TDEE)少300到500大卡,而不是讓自己陷入半飢餓的狀態。要達到這個目標,有幾個智慧的「加法」策略,可以在不破壞我原有健康框架的前提下執行。


第一個,也是我個人覺得最理想的方案,就是將我們精心設計的那份「代餐」的份量,等比例地再放大。好比說,將蛋白粉增加到兩匙的量,奇亞籽和橄欖油也跟著按比例增加。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在拉高總熱量的同時,完美地維持了「高蛋白、優質脂肪、高纖維」這個黃金營養比例,血糖依然能保持穩定,飽足感也會更強、更持久。這是在現有架構下,最單純也最有效的增能方式。


第二個方案,是在這兩餐之間,增加一餐約200到300大卡的「優質點心」。這個點心的選擇也需要符合我們的核心原則,像是一小把原味堅果、一杯無糖的希臘優格、一到兩顆水煮蛋,或是一杯無糖豆漿。這個額外的點心,不僅能幫助我們補足熱量,也能避免我們在晚餐時因為過度飢餓而暴食,讓一整天的能量攝取曲線,變得更加平滑。


第三個方案,則是優化我們的晚餐內容。在維持現有晚餐的基礎上,刻意地多增加一份優質的蛋白質,像是多吃一塊手掌大的魚肉或去皮雞腿;或是多攝取一份健康的脂肪,好比說在燙青菜上多淋一些好的橄欖油,或是在沙拉中加入一些酪梨。


總而言之,熱量控制是一場精密的數學遊戲,但更是一場關乎身體感受的藝術。我們追求的,不應是數字上的最低值,而是一個能讓身體感到充滿活力、精神感到專注清明、且能夠毫無痛苦地長期執行的平衡點。透過上述的策略性調整,我們就能在「一日兩餐」或「間歇性斷食」的框架下,確保自己吃得足夠、吃得聰明,讓身體在一個溫和的熱量缺口中,高效地運轉。


終極整合:在一天中,策略性地切換「斷食」與「進食」模式


在我們確立了「吃什麼」與「吃多少」的具體方案後,終於來到了整個策略的最高層次——「什麼時候吃」。這不僅僅是時間管理的問題,更是如何將我們身體的兩種自然狀態,斷食的「警覺態」與進食的「精準態」,進行策略性排程,以應對一天中不同性質的心智挑戰。這套「混合模式」,正是將所有理論應用於真實生活的終極藍圖。


這個模式的核心精神在於「任務/狀態匹配」,也就是根據我們接下來要處理的工作性質,將它安排在身體最能勝任的生理窗口期。一個理想的作息規劃,可以是這樣的:


上午時段,是我們發揮「斷食警覺性」的黃金窗口。在經過一夜的自然斷食後,我們的身體處於血糖平穩、胰島素低下的狀態,同時皮質醇與腎上腺素等荷爾蒙水平在早晨自然達到高峰,這共同創造了一個高度警覺、反應迅速的心智環境。


這個時段,極其適合用來處理一天當中「最困難」、「最需要創造力」、或是「最不想做」的那件核心任務。好比說,撰寫一份重要的企劃草案、構思一個複雜的設計問題、或是進行一段需要高度專注的程式編寫。我們可以將每天早上最重要的九十分鐘,設定為神聖的「免打擾深度工作區塊」,在此期間,只攝取水、無糖的茶或黑咖啡,將斷食狀態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中午時段,則是策略性的「進食與恢復」。大約在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之間,我們可以享用我們精心設計的那份「專注力燃料」代餐。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認知到,在進食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內,身體的專注力必然會因為系統的切換而有短暫的、自然的下降。我們不應與之對抗,而是順應它。這段時間,可以安排一些相對輕鬆、不那麼需要耗費腦力的事務,像是回覆一些非緊急的郵件、整理文件、或是單純地讓自己放空、散步十分鐘。透過主動安排這段「緩衝期」,我們就能優雅地渡過能量轉換的過程。


下午時段,我們則進入了「進食精準態」的舞台。在午餐的燃料充分補給後,我們的大腦處於血糖與各種營養素都非常充裕的狀態,這為神經元進行高強度的、精準的運算,提供了最穩固的物質基礎。


這個窗口期,非常適合用來進行需要「深度學習」與「高度分析」的任務。好比說,精讀一份複雜的產業報告、學習一門新的線上課程、進行詳細的數據分析與核對,或是與同事進行需要清晰邏輯的深度討論。在這個狀態下,我們的學習吸收效率和思考的嚴謹度,都會達到一個高峰。


這個「混合模式」的精隨,在於它讓我們從一個被動的、被生理反應牽著鼻子走的受害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的、善用身體節律的策略家。這並不是一套僵化的規則,而是一個可以根據個人工作型態、生活作息而靈活調整的框架。


重點在於開始觀察自己,感受不同生理狀態下的心智變化,並有意識地將最重要的任務,安排在我們狀態最好的時候。這或許需要一些時間的嘗試與微調,但一旦我們掌握了這個節奏,就等於為自己的大腦,安裝上了一套最高效的作業系統。


我們都曾是那個在午后時光,與濃濃睡意奮戰的無奈上班族或學生。但現在我們知道了,那份昏沉並非我們的敵人,而是身體發出的一個信號。透過理解這個信號背後的語言,我們不再需要與之對抗,而是可以選擇與之共舞,成為自己心智狀態真正的主人,奪回每一個清醒而專注的片刻。



文章重點回顧:關於專注力飲食的QA總結


  • Q1: 為什麼吃完午餐總是特別想睡覺?
  • A: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進食後我們的「副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啟動,這是身體為了專心「休息與消化」而進入的放鬆模式。第二,大量的血液會從大腦流向腸胃道以幫助消化,導致大腦的能量供應暫時下降。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反應,不是意志力不足。


  • Q2: 斷食時感覺思緒清晰,是不是代表大腦不需要葡萄糖?
  • A: 不是的。大腦極度依賴葡萄糖來進行精準運算。斷食時的清晰感,主要來自壓力荷爾蒙所驅動的「覓食警覺性」,這是一種為了生存而生的警覺狀態。而進食後血糖充足時的專注,則是另一種適合深度學習與分析的「思考精準度」。兩者是不同品質的專注力。


  • Q3: 如何設計一份能維持專注力,又不會挨餓的午餐?
  • A: 核心策略是提供「穩定能量」並避免「血糖劇烈波動」。一份理想的代餐可以包含:高品質的「乳清蛋白」(提供飽足感與醣質新生原料)、富含纖維與Omega-3的「奇亞籽」(增加飽足感、穩定消化)、少量的「初榨橄欖油」(提供緩釋能量),並搭配「赤藻糖醇」調整風味。同時,將一份原型水果分開食用,而非一同攪打,以確保纖維結構完整。




羊羹我相信投資是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分享存股紀錄是為了印證文章中的思考而非報明牌。願我的經驗能讓大家觸類旁通建立更穩健的投資策略。

👉 羊羹的核心存股策略

用訂閱支持我,持續產出好內容! 如果在我的文章中有所收穫,歡迎訂閱【羊羹學堂】,大家的支持是我分享投資、健康與學習心得的最大動力。

現在加入即可鎖定當前優惠,解鎖所有專屬文章與社群討論,期待與您一同成長。

👉 點此訂閱,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68會員
401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8/05
午後那股熟悉的昏沉感,總讓我們不自覺地伸向甜食,尋求短暫的慰藉。但羊羹我始終覺得,我們與食物的關係,不該是一場意志力的拉鋸戰。與其痛苦地壓抑,不如學會更聰明的駕馭方法。這是一場共同的探索,目標是找回那份不被血糖綁架的平靜與專注,最終獲得選擇的真正自由,讓身心都感到滿足。
Thumbnail
2025/08/05
午後那股熟悉的昏沉感,總讓我們不自覺地伸向甜食,尋求短暫的慰藉。但羊羹我始終覺得,我們與食物的關係,不該是一場意志力的拉鋸戰。與其痛苦地壓抑,不如學會更聰明的駕馭方法。這是一場共同的探索,目標是找回那份不被血糖綁架的平靜與專注,最終獲得選擇的真正自由,讓身心都感到滿足。
Thumbnail
2025/08/01
小時候總想方設法躲掉喝水,覺得那是件無聊又無感的差事,但長大後才發現,身體的疲勞與精神狀態,竟都與這杯無色無味的液體緊密相連。羊羹我從軍中被迫養成的飲水習慣裡,意外開啟了一趟探索身體的旅程。原來,喝水不只是本能,更是一門需要學習的科學。
Thumbnail
2025/08/01
小時候總想方設法躲掉喝水,覺得那是件無聊又無感的差事,但長大後才發現,身體的疲勞與精神狀態,竟都與這杯無色無味的液體緊密相連。羊羹我從軍中被迫養成的飲水習慣裡,意外開啟了一趟探索身體的旅程。原來,喝水不只是本能,更是一門需要學習的科學。
Thumbnail
2025/07/29
深夜滑開手機,總是被各種健康大神的影片轟炸嗎?一下生酮斷食,一下全植物飲食,讓人越看越迷惘,想變健康卻不知從何開始。羊羹我跟大家一樣,也曾深陷這種資訊焦慮。與其追逐各種花俏的飲食法,不如先在我們腦中建立一道防火牆,學會辨識那些極端又武斷的說法,這或許才是找回我們身心安寧與飲食自主權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7/29
深夜滑開手機,總是被各種健康大神的影片轟炸嗎?一下生酮斷食,一下全植物飲食,讓人越看越迷惘,想變健康卻不知從何開始。羊羹我跟大家一樣,也曾深陷這種資訊焦慮。與其追逐各種花俏的飲食法,不如先在我們腦中建立一道防火牆,學會辨識那些極端又武斷的說法,這或許才是找回我們身心安寧與飲食自主權的第一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努力唸書、工作,一日復一日,這樣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是為了自己而努力,還是為了別人而努力? 對於人生的茫然,對於自己價值的茫然,我們都需要「存在的力量」。
Thumbnail
努力唸書、工作,一日復一日,這樣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是為了自己而努力,還是為了別人而努力? 對於人生的茫然,對於自己價值的茫然,我們都需要「存在的力量」。
Thumbnail
睡眠品質對於你的健康與工作效率至關重要。不良的睡眠習慣會導致專注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知識無法內化等問題。此外,失眠還會導致身體肌肉無法充分恢復、體能下降等不良現象。因此,我們提供了一些助眠技巧和醒腦方法,例如睡前不吃宵夜、遠離3C產品、保持良好的睡眠環境等。
Thumbnail
睡眠品質對於你的健康與工作效率至關重要。不良的睡眠習慣會導致專注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知識無法內化等問題。此外,失眠還會導致身體肌肉無法充分恢復、體能下降等不良現象。因此,我們提供了一些助眠技巧和醒腦方法,例如睡前不吃宵夜、遠離3C產品、保持良好的睡眠環境等。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親朋好友相聚,熬夜通宵讓作息大亂,開工後回歸穩定作息,感受到強烈的疲勞感來襲了嗎?試試從生活方式和飲食中做起,幫助自己規律生理時鐘和維持好精神,面對新年的新挑戰吧! 工作前的運動 早晨運動可以幫助工作過程中,保持精神和注意力的集中。由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對於正常代謝的維持、心血管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親朋好友相聚,熬夜通宵讓作息大亂,開工後回歸穩定作息,感受到強烈的疲勞感來襲了嗎?試試從生活方式和飲食中做起,幫助自己規律生理時鐘和維持好精神,面對新年的新挑戰吧! 工作前的運動 早晨運動可以幫助工作過程中,保持精神和注意力的集中。由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對於正常代謝的維持、心血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以及應對這些困難的心態和方法。作者分享了一個除夕夜與家人團聚用餐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來提醒讀者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放鬆、寬容、耐心,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並相信這樣的心境轉變將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以及應對這些困難的心態和方法。作者分享了一個除夕夜與家人團聚用餐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來提醒讀者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放鬆、寬容、耐心,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並相信這樣的心境轉變將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透過冥想與自己的胃進行對話,並感覺到溫暖的感覺,同時提到人類尋找真實自我的過程,以及冥想練習的幾個步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透過冥想與自己的胃進行對話,並感覺到溫暖的感覺,同時提到人類尋找真實自我的過程,以及冥想練習的幾個步驟。
Thumbnail
身體如機器 需要充分休息才能充電 睡眠有好品質 才有好能量來迎接新的每一天 你能做什麼調整 可以在睡眠時也可調節身心靈能量 憑直覺選一個項目看答案 A選項:香菇 B選項:麵包 C選項:南瓜 D選項:花生 - - - - - A選項: 平時人際溝通順暢 除去
Thumbnail
身體如機器 需要充分休息才能充電 睡眠有好品質 才有好能量來迎接新的每一天 你能做什麼調整 可以在睡眠時也可調節身心靈能量 憑直覺選一個項目看答案 A選項:香菇 B選項:麵包 C選項:南瓜 D選項:花生 - - - - - A選項: 平時人際溝通順暢 除去
Thumbnail
昨日腦中思緒凌亂,花了些時間將腦中的目標記錄下來,感覺清晰了許多,也讓目標重新聚焦得更仔細;同時,昨天將睡覺時間提早了兩個小時,讓睡眠時間提升到9個小時,才突然驚覺,原來思緒凌亂的原因,除了腦中目標太多之外,也有可能是因為跨年熬夜太久的關係,導致思緒紊亂。
Thumbnail
昨日腦中思緒凌亂,花了些時間將腦中的目標記錄下來,感覺清晰了許多,也讓目標重新聚焦得更仔細;同時,昨天將睡覺時間提早了兩個小時,讓睡眠時間提升到9個小時,才突然驚覺,原來思緒凌亂的原因,除了腦中目標太多之外,也有可能是因為跨年熬夜太久的關係,導致思緒紊亂。
Thumbnail
這是關於我的日常生活的一篇文章,分享了我這周的飲食和睡眠改變,以及一些日常趣事和感悟。希望能帶給你一些溫暖,並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祝你新年快樂!
Thumbnail
這是關於我的日常生活的一篇文章,分享了我這周的飲食和睡眠改變,以及一些日常趣事和感悟。希望能帶給你一些溫暖,並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祝你新年快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