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個不會崩盤的飲食系統:用一杯高蛋白早餐,換取整天的高效與平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raw-image


下午三點的辦公室,空氣中總瀰漫著一股奇特的集體焦慮,那是一種混合了疲憊、煩躁與期待的複雜情緒,彷彿整個空間都在用一種細微的頻率共振著,無聲地吶喊「我需要一點什麼」。這時候,一個同事發起的訂單連結,就像是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瞬間激起所有人的生存本能,於是那杯乘載著黑糖珍珠、濃厚奶蓋與我們對生活所有美好想像的手搖飲,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場午後騷動的唯一解答。


我們都知道這或許不是最健康的選擇,但日復一日的壓力與消耗,讓我們很難拒絕這種唾手可得的甜蜜慰藉。這篇文章的出現,並不是要站在制高點上,用一堆冰冷的科學數據,來批判大家對糖分的依賴有多麼不該,更不是要宣揚用意志力戰勝慾望的陳腔濫調,那種說法不僅脫離現實,也忽略了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繞過這場看似永無止境的意志力戰爭,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我們與糖之間的關係,進而找到一套更聰明、更科學、也更能長久持續下去的相處模式,最終你會發現,我們追求的從來都不是無糖的人生,而是一種能夠自由選擇而不被綁架的,真正的身心安頓。


先別急著開戰,你認得真正的敵人嗎?


在我們把所有矛頭都指向「糖」這個廣泛的代名詞之前,一個更重要的前提是,我們得先學會看懂食品背後的語言,也就是營養標示。當我們拿起一包零食或一瓶飲料,標示上的「碳水化合物」這個大項目,其實是一個家族的總稱,底下住著好幾位性格迥異的成員。好比說,我們可以把碳水化合物看作一個巨大的樂高玩具盒,裡面有著各式各樣的積木,「澱粉」就像一座已經組裝好的複雜城堡,身體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也就是消化酵素)去把它慢慢拆解成小積木才能使用;而「糖」則是那些已經散落的單顆或兩顆一組的小積木,身體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直接吸收,這也正是它對我們身體產生巨大影響的關鍵所在。


我們直覺上會覺得水果很甜,所以水果裡的糖和汽水裡的糖應該差不多,但這正是第一個,也是最關鍵的誤區。問題的核心不在於糖的化學式,而在於它存在的方式與環境,也就是所謂的「食物基質」。當我們吃下一整顆蘋果時,蘋果裡的果糖並不是孤軍奮戰,它被一個由纖維、果膠、水分、維生素與各種抗氧化物組成的複雜軍團層層包裹,這個天然的食物基質,大幅度延緩了糖分的釋放與吸收速度,就像是為它設置了重重路障與緩衝。但當我們喝下一瓶蘋果汁,甚至是添加了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含糖飲料時,這個保護軍團已經完全被摧毀了,我們等於是讓純粹的糖分長驅直入,直接衝擊我們的代謝系統。


這裡可以用一個更生動的比喻來理解,攝取來自完整食物的「內源糖」,就像是開車行駛在一條充滿紅綠燈、減速丘與崎嶇彎道的鄉間小路,車速自然會被控制在一個緩慢且穩定的範圍內,我們的身體(好比交警系統)可以從容不迫地派出少數幾位胰島素警察來指揮交通,讓血糖這輛車順暢地抵達目的地(肌肉或肝臟細胞)。


但攝取脫離了食物基質的「添加糖」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這等於是把幾十輛超級跑車同時送上沒有速限的德國高速公路,它們會在極短時間內同時湧入我們的血液,造成血糖濃度的急遽飆升。為了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交通洪峰,我們的胰臟(交警總部)只能緊急派出大量的胰島素警察疲於奔命,試圖將這些失控的血糖車流,趕快疏散到各個儲存點。長期下來,這種反覆的緊急動員,不僅會讓交警總部(胰臟)過勞,更會讓接收血糖的細胞們(特別是脂肪和肌肉細胞)因為不堪其擾而逐漸麻木,它們會開始減少門上的門鈴(胰島素受體)數量,或讓門鈴變得不靈敏,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阻抗」。


一旦這個惡性循環開啟,血液中的血糖便無處可去,形成持續的高血糖狀態,而這正是通往第二型糖尿病與各種代謝症候群的特快車。所以說,我們真正要面對的敵人,從來就不是水果裡的那些糖分,而是那些被從天然食物中抽離出來,以純粹、高速、高衝擊形式存在的「添加糖」。


駕馭渴望,而非壓抑本能:代糖是敵是友?


當我們釐清了「添加糖」才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後,一個直觀的想法便是,我們能否找到一種東西,來取代它所帶來的甜美,卻又不必承受其帶來的代謝負擔?這就帶我們進入了充滿爭議與迷思的領域——代糖。


對於代糖,主流的看法往往呈現兩極化,一派視其為洪水猛獸,覺得它是「不自然」的化學產物,對身體可能存在未知的危害;另一派則將其奉為減重減糖的聖杯,認為它零熱量、不升血糖的特性,是現代人的一大福音。但真實世界很少是非黑即白的,羊羹我覺得代糖的角色更像是一種權衡下的策略性工具,它不完美,但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下,用它來取代明確有害的添加糖,其正面效益是遠大於潛在風險的。


長期且有意識地使用代糖,可能會帶來一種意想不到的心理與生理轉變。我自己就有過類似的經驗,在習慣了使用赤藻糖醇等代糖來為自製的茶飲增添風味後,某次偶然喝到一杯市售的全糖飲料,第一口的反應不是「好好喝」,而是一種「這種甜好不舒服」的生理性排斥感,那種死甜、膩口的感覺,彷彿在提醒我的身體,這是一種不該出現的強烈刺激。這種感受的轉變,其實就是一種「味覺的再校準」。


我們的味覺系統像是一個可以調整的儀器,當我們長期讓它暴露在高濃度的添加糖環境下,它的「甜味基準線」會被拉得很高,需要越來越甜的東西才能感到滿足。或許大家會覺得台灣的含糖飲料很多很普遍了,但說真的,飛一趟美國看看體驗一下他們的噁爛版珍珠奶茶會有對含糖飲料有更深層次的體悟,就是成本有點高,或者飛一趟泰國體驗一下他們的日常我想應該就算在台灣自稱螞蟻人的都會受不了。


當我們用代糖滿足了口慾,卻沒有提供相應的熱量衝擊時,這個基準線會慢慢地被重置,我們的大腦與身體會重新學習,將「甜味的享受」和「糖對身體的真實負擔感」這兩件事區分開來,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內在感知能力的提升。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對糖分的渴望,其實是寫在遠古基因裡的生存本能,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甜味就等於高能量,等於生存下去的保證。壓抑本能本身就是一件違反人性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單靠意志力的戒糖計畫,成功率總是那麼低。


更具智慧的作法或許不是去「壓抑」本能,而是去「智取」本能。代糖就像是我們為了適應現代這個能量過剩的環境,所發明出來的一種現代工具,它讓我們可以在不觸發古老生理陷阱(也就是胰島素風暴)的前提下,去滿足那個深植於大腦的心理渴望。這不是一種消極的妥協,而是一種積極的駕馭,是一種我們利用現代知識,與自己古老基因和解的過程。


打造你的「控糖神隊友」:一杯聰明的代餐飲品


理解了原理,也找到了策略性工具後,接下來就是將這一切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實踐環節。如果說添加糖的氾濫像一場洪水,那麼單純的圍堵(也就是用意志力禁止自己),往往只會導致潰堤後的報復性反彈。一個更符合大禹治水精神的作法,是「疏導」,也就是承認慾望的存在,並為它開闢一條健康、有益、且同樣能帶來滿足感的河道。而「打造一杯聰明的代餐飲品」,正是這個疏導策略的核心體現。這裡說的代餐,並不是指市面上那些成分不明、風味不佳的減肥奶昔,而是一杯以優質蛋白質為基礎,富含纖維、健康脂肪與微量營養素的「超級飲品」,它能同時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與身體所需,成為我們在控糖路上最可靠的神隊友。


要打造這樣一杯代餐,我們需要掌握四大關鍵要素,這四個要素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一杯飲品的飽足感、營養價值與風味體驗。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蛋白質。蛋白質是三大營養素中,飽足感最強的成員,它能有效影響體內多種與飽足感相關的荷爾蒙分泌,讓我們在喝完後能長時間感覺到滿足,不會在短時間內就想找其他零食。一份理想的代餐,應該含有至少二十到三十克的優質蛋白質,這不僅是飽足感的基石,也是維持肌肉量、穩定新陳代謝的關鍵。


第二個要素,則是纖維質,它是增加物理飽足感的體積擔當。這裡要特別澄清一個常見的誤解,很多人擔心用調理機將菠菜、水果等食材高速攪打,會不會「破壞」掉纖維的結構,使其失去效果。


這其實是混淆了「調理機」與「榨汁機」的功能。榨汁機是將纖維與汁液分離,並把富含纖維的果渣丟棄;而調理機則是像一把超高速的剪刀,將所有食材,包含完整的纖維,通通剪碎成極微小的顆粒。纖維的總量百分之百都還在杯子裡,它只是換了個物理形態,這些被剪碎的纖維進入腸道後,依然能發揮增加體積、促進蠕動、減緩糖分吸收的關鍵作用。因此在代餐中加入一大把菠菜、羽衣甘藍,或是奇亞籽、亞麻籽粉,是提升飽足感與營養密度的絕佳手段。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第三個要素,是健康脂肪,它的角色是飽足感的延長賽選手。脂肪能顯著減緩胃排空的速度,讓食物在胃中停留更長的時間,這意味著我們的飽足感能從兩小時延長到三、四個小時。一小份酪梨、一湯匙無糖堅果醬,都能為我們的代餐飲品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不僅讓口感更滑順,也讓能量的釋放曲線更加平穩。最後一個要素,則是關於濃稠度與心理感受。一杯濃稠得需要用湯匙輔助、並且花上十幾分鐘慢慢品嚐的飲品,在我們大腦中建立的「正餐感」,遠遠勝過一杯可以三秒牛飲下肚的稀薄液體。利用冷凍水果、冰塊來增加冰沙的質地,或減少液體的比例,都能有效提升這份代餐的心理滿足層級。


羊羹自己在選擇乳清蛋白粉的時候會盡量避免調味好的產品,一方面是說我不太希望我自己買了一包或一罐後每天的早餐都是同一個口味,另一方面來說即使標榜最好的產品,其內容添加物一多,很多東西就變得不可控。


綜合以上四點,一份黃金食譜的範例便應運而生:以一杯二百五十毫升的無糖豆漿或牛奶為基底,加入一匙(約三十克)香草或原味的代糖蛋白粉,接著放進一大把新鮮菠菜、半杯冷凍藍莓、一湯匙奇亞籽,最後再來四分之一顆酪梨,將這所有神隊友一同放進調理機中高速攪打。


最終得到的,不會只是一杯飲料,而是一頓營養完整、風味絕佳、且能讓你心滿意足直到下一餐的真正餐食。這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一種我們用知識為自己賦能的具體證明。


懶人計畫:免開火、免果汁機的終極方案


儘管在理論上近乎完美,但我們都生活在真實世界裡,總有些早晨,光是想到要拿出調理機、清洗各種零件,就足以澆熄所有維持健康的熱情。


一套真正能長久執行的計畫,必須要有一個務實的「B計畫」,一個專為那些「今天我就是懶」的時刻所設計的終極方案。這個懶人計畫的核心精神,在於犧牲些許的完美,來換取百分之百的可執行性,畢竟,一個能被堅持下去的八十分方案,遠勝過一個三天就放棄的一百分方案。這個方案的組成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個搖搖杯、一份高蛋白粉、一份健康油,再搭配一份高纖維水果,就能在三十秒內搞定一餐。


這個計畫成功的關鍵,在於對搭配水果的精挑細選。誠如我們所知,單純一顆橘子或一把莓果,其纖維量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我們需要請出那些方便好食用的高纖維水果冠軍。在台灣,羊羹我覺得最理想的選擇,無疑是芭樂,它不僅價格親民、四季皆有,一顆中等大小的芭樂就能提供超過十克的膳食纖維,幾乎能滿足一餐所需,而且它富含維他命C,方便攜帶的特性,簡直是為懶人計畫量身打造。另一個絕佳選項是百香果,它那驚人的纖維密度,只需要用湯匙挖著吃,就能輕鬆為我們的餐點加分。當然,傳統的蘋果或西洋梨也是不錯的備案。


接下來是健康油品的選擇,這部分需要一些知識來做判斷。我們的目標是為飲品增加滑順口感與延長飽足感。椰子油是一個很容易取得的選項,它富含天然的MCT(中鏈三酸甘油酯),有著特殊的風味,對於喜歡椰香的人來說是個加分項,但反之也可能影響飲品的整體風味。


液態MCT油是更進階的選擇,它無色無味,能提供快速能量,但缺點是在一般實體通路的普及率較低,可能需要上網或在特定店家購買。亞麻籽油則是植物性Omega-3的良好來源,味道溫和,但需要冷藏保存且不可加熱。


至於大家熟悉的酪梨油或橄欖油,它們富含Omega-9,雖然健康,但味道較為特殊,不一定是蛋白飲品的最佳拍檔。這裡要特別強調,如果我們的目標是針對性地補充DHA或EPA這兩種長鏈Omega-3脂肪酸,我覺得最高效的方式是「另外吞服」一顆高品質的藻油或魚油膠囊,而不是試圖把它們加入飲品中。


我們需要再次釐清「一匙」這個模糊的單位。當我們說「一匙蛋白粉」,指的是產品罐內附贈的那支專用量匙,其份量請參考罐身標示。而當我們說「一匙油」或「一匙奇亞籽」,指的則是廚房裡標準的「湯匙」(Tablespoon),容量約為十五毫升。搞清楚這些單位,才能確保我們的懶人計畫,依然是一份營養精準的計畫,在熱量計算上也要稍微注意單位不同之後的換算。


破解最後一絲猶豫
(這裡不是結尾但羊羹覺得QA模式比較好闡述)


當我們把一套新的飲食策略建構完成後,心中難免還會有一些揮之不去的疑慮,這些問題往往是阻礙我們邁出第一步的最後關卡。在這裡,我們用快問快答的方式,一次性清除這些盤據在腦中的小烏雲,讓計畫的執行能再無後顧之憂。


Q1:這樣吃熱量夠嗎?會不會沒精神?

A:這或許是最多人的共同擔憂,但結論可能出乎意料,一頓設計精良的低糖高蛋白早餐,長期下來更能帶來穩定的精神。傳統高碳水早餐所引發的「血糖雲霄飛車」,才是造成早晨昏沉、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兇。

我們的代餐策略,旨在提供一條平穩的能量巡航線,而非短暫的血糖煙火秀。至於熱量,我們可以自己動手估算:首先,閱讀所有食材的營養標示,將熱量逐一相加。

打個比方,「一匙蛋白粉(約130大卡)+一顆芭樂(約150大卡)+一湯匙椰子油(約120大卡)」,這樣一餐的總熱量就來到了400大卡,這對於多數人來說已是一頓熱量充足的正餐。一個好的參考區間是350至500大卡,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活動量與目標來微調。這裡要特別提醒,所有油品都是熱量密度極高的食物,每公克脂肪就是九大卡,一湯匙油動輒就超過一百二十大卡,務必使用量匙精準測量,千萬不要憑感覺隨意添加


Q2:蛋白質喝太多會傷腎嗎?

A:這個「高蛋白傷腎」的說法,可以說是營養學界流傳最廣的迷思之一。目前的科學共識非常明確,對於「腎臟功能健康」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在合理範圍內攝取較高的蛋白質,並不會對腎臟造成傷害。

這個說法的起源,是針對「已經患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他們的腎臟過濾功能本就受損,才需要嚴格限制蛋白質。這就好比說跑步傷膝蓋,這個建議是給膝關節已經磨損的病人,而不是健康的運動員。將病人的治療建議,直接套用在健康人身上,本身就是一種邏輯上的謬誤。


Q3:可以三餐都這樣吃嗎?

A:強烈不建議。我們的代餐計畫,是一個優異的「工具」,而非飲食的全部。長期完全以流質代餐取代所有正餐會面臨許多問題。

首先是營養完整性的挑戰,天然食物中富含的微量植化素與多酚,是任何代餐都難以完全複製的。其次,這會忽略咀嚼的重要性以及對腸道菌多樣性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食物承載了深刻的心理與社交功能,與家人朋友共餐的愉悅,是維持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不該為了追求效率而將其完全捨棄。


Q4:這跟生酮飲食有什麼不同?

A: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能幫助我們釐清策略的本質。代餐是我們使用的「工具」,而生酮飲食是一種嚴格的飲食「哲學」。我們設計出的高蛋白、高脂、低糖飲品,其組成確實與生酮理念相近,但我們的目標並非強迫身體進入「酮症」這個特定的代謝狀態。我們的目標更為溫和且具彈性,是廣義的「控糖」,也就是控制「添加糖」與「精緻澱粉」,來換取更穩定的身心狀態。

大家完全可以靈活地使用代餐這個工具,而不需要去信奉生酮飲食那套嚴格且難以長久維持的哲學。



文章重點回顧:關於聰明控糖的QA總結


  • Q: 我們真正該戒掉的,究竟是什麼?
  • A: 不是所有糖,而是那些脫離了天然食物基質、會快速衝擊血糖的「添加糖」。我們該擔心的不是一顆蘋果,而是一杯含糖飲料。問題的關鍵在於糖分進入身體的「速度」與「規模」。


  • Q: 代糖和蛋白粉代餐,在控糖策略中扮演什麼角色?
  • A: 它們是「疏導」慾望的現代工具,而非壓抑本能的手段。代糖能滿足我們對甜味的心理渴望,而一杯設計精良、富含蛋白質、纖維與健康脂肪的代餐飲品,則能提供真實的生理飽足感,讓我們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達成營養目標。


  • Q: 執行代餐計畫最實際、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麼?
  • A: 熱量與營養的把控。學會估算一份代餐的總熱量(蛋白質、水果、油脂相加),並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如350-500大卡)。同時要特別留意,脂肪是熱量密度最高的營養素,務必使用量匙精準添加,避免不小心讓健康的代餐變成熱量炸彈。




羊羹我相信投資是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分享存股紀錄是為了印證文章中的思考而非報明牌。願我的經驗能讓大家觸類旁通建立更穩健的投資策略。

👉 羊羹的核心存股策略

用訂閱支持我,持續產出好內容! 如果在我的文章中有所收穫,歡迎訂閱【羊羹學堂】,大家的支持是我分享投資、健康與學習心得的最大動力。

現在加入即可鎖定當前優惠,解鎖所有專屬文章與社群討論,期待與您一同成長。

👉 點此訂閱,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67會員
398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8/01
小時候總想方設法躲掉喝水,覺得那是件無聊又無感的差事,但長大後才發現,身體的疲勞與精神狀態,竟都與這杯無色無味的液體緊密相連。羊羹我從軍中被迫養成的飲水習慣裡,意外開啟了一趟探索身體的旅程。原來,喝水不只是本能,更是一門需要學習的科學。
Thumbnail
2025/08/01
小時候總想方設法躲掉喝水,覺得那是件無聊又無感的差事,但長大後才發現,身體的疲勞與精神狀態,竟都與這杯無色無味的液體緊密相連。羊羹我從軍中被迫養成的飲水習慣裡,意外開啟了一趟探索身體的旅程。原來,喝水不只是本能,更是一門需要學習的科學。
Thumbnail
2025/07/29
深夜滑開手機,總是被各種健康大神的影片轟炸嗎?一下生酮斷食,一下全植物飲食,讓人越看越迷惘,想變健康卻不知從何開始。羊羹我跟大家一樣,也曾深陷這種資訊焦慮。與其追逐各種花俏的飲食法,不如先在我們腦中建立一道防火牆,學會辨識那些極端又武斷的說法,這或許才是找回我們身心安寧與飲食自主權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7/29
深夜滑開手機,總是被各種健康大神的影片轟炸嗎?一下生酮斷食,一下全植物飲食,讓人越看越迷惘,想變健康卻不知從何開始。羊羹我跟大家一樣,也曾深陷這種資訊焦慮。與其追逐各種花俏的飲食法,不如先在我們腦中建立一道防火牆,學會辨識那些極端又武斷的說法,這或許才是找回我們身心安寧與飲食自主權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7/25
很多人可能都跟羊羹我一樣,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的身體像開了外掛,而有些人的努力卻總是不成正比。與其羨慕別人的「易瘦體質」,不如一起來看看,身體這部精密機器的運作說明書上,到底寫了什麼。搞懂了遊戲規則,或許會發現,我們真正該關注的,從來都不是體重計上的數字,而是一些更根本、也更有趣的事。
Thumbnail
2025/07/25
很多人可能都跟羊羹我一樣,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的身體像開了外掛,而有些人的努力卻總是不成正比。與其羨慕別人的「易瘦體質」,不如一起來看看,身體這部精密機器的運作說明書上,到底寫了什麼。搞懂了遊戲規則,或許會發現,我們真正該關注的,從來都不是體重計上的數字,而是一些更根本、也更有趣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就繼續努力減重。 中午要跟好友聚餐,早上就不攝入澱粉類了。 蛋白質不能少,所以還是要吃顆水煮蛋。
Thumbnail
就繼續努力減重。 中午要跟好友聚餐,早上就不攝入澱粉類了。 蛋白質不能少,所以還是要吃顆水煮蛋。
Thumbnail
減肥的人一定要吃早餐! 早上應該吃什麼呢~ 懶人早餐最好….
Thumbnail
減肥的人一定要吃早餐! 早上應該吃什麼呢~ 懶人早餐最好….
Thumbnail
明天就要完全進入Cofit的課程了。 這幾天開始補充營養,竟然開始早睡早起。早睡還好,就是十二點上下,早起很誇張,昨天六點起床,今天四點Hello? 四點起床賴到六點,就真的起來弄東弄西了,不然也睡不著。知道明天要開始進入計劃,雖然目前已經算是以計劃的方式生活了,還是有一點開啟的儀式感,所以今天
Thumbnail
明天就要完全進入Cofit的課程了。 這幾天開始補充營養,竟然開始早睡早起。早睡還好,就是十二點上下,早起很誇張,昨天六點起床,今天四點Hello? 四點起床賴到六點,就真的起來弄東弄西了,不然也睡不著。知道明天要開始進入計劃,雖然目前已經算是以計劃的方式生活了,還是有一點開啟的儀式感,所以今天
Thumbnail
昨晚大失眠,早上很難爬起來,勉強爬起來,安排好的活動已經要開始了,來不及去吃個早餐,看家裡有什麼就弄一弄。雖然目前應該是不太適合吃水果,但有時候就是會蠻想要那種甜味的。 不過這份早餐一下下就消耗完了。我大約十一點半吃到,下午五點半就餓到左腹絞痛(為什麼是左腹,胃不是在右邊嗎?),但要從高雄開回
Thumbnail
昨晚大失眠,早上很難爬起來,勉強爬起來,安排好的活動已經要開始了,來不及去吃個早餐,看家裡有什麼就弄一弄。雖然目前應該是不太適合吃水果,但有時候就是會蠻想要那種甜味的。 不過這份早餐一下下就消耗完了。我大約十一點半吃到,下午五點半就餓到左腹絞痛(為什麼是左腹,胃不是在右邊嗎?),但要從高雄開回
Thumbnail
昨夜幾乎是每一個小時就起來上一次廁所,一直到快天亮才慢慢睡著。想必是跟這幾天宵夜都吃紅豆花生湯有關。 今天白天就選擇比較少糖的東西來吃,但到了晚上最後一餐還是忍不住吃了兩根香蕉和紅豆花生湯。我覺得每到晚上,也許是一天的結束,我都會十分渴望對糖份+澱粉。 昨晚看YT影片是這麼說的,其實我們可以把飲
Thumbnail
昨夜幾乎是每一個小時就起來上一次廁所,一直到快天亮才慢慢睡著。想必是跟這幾天宵夜都吃紅豆花生湯有關。 今天白天就選擇比較少糖的東西來吃,但到了晚上最後一餐還是忍不住吃了兩根香蕉和紅豆花生湯。我覺得每到晚上,也許是一天的結束,我都會十分渴望對糖份+澱粉。 昨晚看YT影片是這麼說的,其實我們可以把飲
Thumbnail
今早起來覺得身體很重,前一晚五點才睡著,九點被鬧鐘叫醒,之後不太好入睡,一點勉強爬起來但覺得沒什麼活力。不過上廁所很順。今天開始各種活動前忘了喝杯溫水。 今天第一餐是愛心早餐,沒交代好得到了巧克力吐司和奶茶。沒看到沒事,看到了不吃就很難過,我還是吃完了。既然早餐都吃了,一整天就沒什麼節制了,亂吃一
Thumbnail
今早起來覺得身體很重,前一晚五點才睡著,九點被鬧鐘叫醒,之後不太好入睡,一點勉強爬起來但覺得沒什麼活力。不過上廁所很順。今天開始各種活動前忘了喝杯溫水。 今天第一餐是愛心早餐,沒交代好得到了巧克力吐司和奶茶。沒看到沒事,看到了不吃就很難過,我還是吃完了。既然早餐都吃了,一整天就沒什麼節制了,亂吃一
Thumbnail
如果是以前的我,鐵定會覺得「早睡早起練瑜伽修行,少食+吃乾淨的素食+戒酒戒咖啡」,這種清心寡慾的日子到底誰要過,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現在因為閉關課的關係,慢慢走在這條路上,一旦上了軌道之後,突然領悟為什麼有人選擇過這樣的生活。
Thumbnail
如果是以前的我,鐵定會覺得「早睡早起練瑜伽修行,少食+吃乾淨的素食+戒酒戒咖啡」,這種清心寡慾的日子到底誰要過,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現在因為閉關課的關係,慢慢走在這條路上,一旦上了軌道之後,突然領悟為什麼有人選擇過這樣的生活。
Thumbnail
在小城市裡的經濟早餐,讓我在不同天飲食相同但血糖起伏完全不同,這讓我對控制血糖很受傷,需要重新調整生活習慣。
Thumbnail
在小城市裡的經濟早餐,讓我在不同天飲食相同但血糖起伏完全不同,這讓我對控制血糖很受傷,需要重新調整生活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