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當下的思考與行動將塑造我們的未來。自我調節是成長路上的關鍵能力,它幫助我們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方向感,實現目標。我參考Zimmerman(2002)所提出的自我調節三階段:預想規劃、表現執行與自我反饋。從我個人的體悟出發,歸納每個階段所需培養的關鍵能力,這些能力並非獨立運作,而是在各階段相互影響。
▌一、預想規劃階段
🌟經驗詮釋力:重新評估過去經驗是規劃的基石。充足的資訊和認知讓我們更清晰判斷當前任務與完成方法。過去在相關領域的成功經驗能使目標設定更貼近現實,路線規劃也更符合實際可能遇到的困難。
🌟目標調校力:學會判斷目標難度是否適合自己至關重要。過於艱難或模糊的目標往往阻礙進步,而能依據自身情況調整的能力,讓我們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挫折循環。
🌟未來想像力:連結未來自我是自我調節的核心。透過「心理對照」練習,將「夢想實現後的模樣」與「當前可能的障礙」進行對比,幫助我們設計更實際的策略與行動計畫。
▌二、表現執行階段
🌟優先排序力:面對繁多任務時,設定「優先順序」是關鍵。這意味著在有限資源下做出最佳分配,接受某些面向可能只是「低空飛過」,或不符合他人期待,甚至可能招致負評。資源豐富、自我調節能力強的人或許能在多方面達成理想成就,但這需要長期練習。
🌟挫折轉化力:執行過程中,外界回饋常不如預期,甚至可能嚴厲負面。調整看待失敗的心態至關重要——將挫折視為成長契機而非終點,能維持我們持續前進的動力。
🌟認知重建力:「識別並改變限制自己的非理性想法」和「重新評估情緒刺激,掌控情緒」是執行階段的核心能力。透過認知重建,我們能在行動中保持穩定心態,不被短期情緒左右。
▌三、自我反饋階段
🌟自我察覺力:反思「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需要調整」是進步的起點。當自我察覺能力提高,我們更能發現自身不足,也更理解成長需要時間與練習,不可能一蹴而就。
🌟策略決斷力:認識策略選擇的多樣性至關重要。別人的成功路徑未必適合自己,在綜合分析各種資訊後,找出屬於自己的優勢,擁抱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即使起步不那麼出色,堅持走下去終能成就屬於自己的風景。
🌟覆盤恆毅力:羊羹在為何看了這麼多書,卻總感覺沒學進去?拆解高效學習的內在原理 中提到練習「線索→監控→調整」的循環是自我調節的精髓。而這並不僅僅是單純地完成一件事,而是在每天做這件事的過程中不斷的回顧、檢視、學習和調整,反覆強化我們的認知: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好。通過持續監控與調整,我們不斷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自我調節的核心在於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自己。如果只看到人生的點,而未意識到線與面的連續性,就難以實現真正的自我調節。這種連結能力讓我們跳脫「做或不做」的二元思考,依據長期目標妥善分配資源。透過直接的生活體驗,我們逐漸明白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對自己真正重要,並在各種錯誤和失敗中學習,累積對自己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