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為了讀鄂圖曼海軍大提督,海雷丁的自述,跑回去複習了現代土耳其語。
我去年曾經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衝刺過土語,後來因為很緊張我把其他語言忘記+我覺得土語的聽力超級難,就中輟了。
這一次重新複習,我本來以為土語應該是一點也不剩了,但還是有點意外的發現:並沒有。一個模糊的文法、發音框架還是在那邊,可以讓我很迅速地把土語接軌回以前丟下的狀態。雖然這樣的故事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但洩氣過一陣之後又發現「啊原來以前努力不算白費」感覺還是挺不錯的。
我對學習土語並沒有個抵達「母語程度」的期待。以我的時間、資源來說,要把這麼多語言都學到流暢溝通是很困難的。
我只要能夠用土語看看書報、聽聽podcast就很滿意了。這差不多也就是個歷史學者對第N外語的要求(能讀史料和研究)。
可能也會有人想,都有AI了,學個中階的外語又有什麼用呢?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可能真的沒有——除了我可以心安理得地說,我不會輕易被AI翻譯騙倒外,並沒有什麼現實利益的考量。我財政蠻緊張的,本來也是不應該把時間投資在這樣的地方。
不過,每次當我讀到過往的外語史料時,不知為何,總是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就好像上禮拜我在看耶穌會研究,不自禁地會因為自己能朗誦研究中引用的西葡義語史料很泛淚一樣。
我想這種神祕體驗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即使不能拿來掙錢),好像跨越了數百年,跟故去的人們溝通。有些歷史學者會因為看到古物而感動莫名,我是看到過往人們留下的隻字片語而感動莫名。
現在是個亂世,但或許就像進擊的巨人裡那位阿卡曼老哥說的,這個世道,人總要找到點什麼東西沉醉其中,才能勉力活下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