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休假系列文章傳送門:
【特休制度迷思(1)】HR最常誤解的特休制度:給假方式會影響休假日數......嗎?
我們在《特休制度迷思》系列文的第一篇,曾經介紹過勞動基準法第38條的給假邏輯究竟如何(忘記或不熟悉的讀者們,趕快往上打開第一篇再讀過一次)。並且得出一個固定的結論:✅ 勞工依法應得的休假天數,不得減少。
在本篇文章,我想要接著與您分享:為什麼我不建議使用「曆年制」作為特別休假的給假方式?
在開始之前,我們一樣先快速看過特別休假規範的體系圖(今天的說明在『行使』,也就是圖片裡淺黃色底這一塊):

特別休假規範體系一覽
一、曆年制是什麼?為什麼特別休假有不同制度?
(一)不同制度特休影響的是「給假時點」:
讓我們先看一次勞動基準法的相關規定:
1.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第1項與第2項:
(第1項)勞工於符合本法第38條第1項所定之特別休假條件時,取得特別休假之權利;其計算特別休假之工作年資,應依第5條之規定。
(第2項)依本法第38條第1項規定給予之特別休假日數,勞工得於勞雇雙方協商之下列期間內,行使特別休假權利:
一、以勞工受僱當日起算,每一週年之期間。但其工作6個月以上1年未滿者,為取得特別休假權利後6個月之期間。
二、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期間。
三、教育單位之學年度、事業單位之會計年度或勞雇雙方約定年度之期間。
2.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1條第1項:
(第1項)本法第38條第4項所定年度終結,為前條第2項期間屆滿之日。
由以上條文,可以看出,勞基法原本的規範,是允許勞雇雙方採行以下方式行使特別休假:
- 到職週年制(即條文所稱「以勞工受僱當日起算,每一週年之期間」)
- 曆年制(即條文所稱「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期間」)
- 學年制(即條文所稱「教育單位之學年度」)
- 其他事業單位之會計年度或雙方約定之年度(概括條款,雙方另行議定年度之起迄)
(二)不同制度的各該「給假時點」,按比例分段給假:
接著我們看到勞動部這則105年8月2日勞動條3字第1050131754號函的說明:
二、依勞動基準法第38條及其施行細則第24條有關特別休假規定,勞工於工作滿1年之翌日如仍在職,即取得請休特別休假之權利。勞資雙方如約定依曆年制分段或預先給假,並無不可,惟給假標準仍不得低於前開規定。案內事業單位於各該年度給予勞工之特別休假日數是否適法,仍請先行釐清。
三、復查勞動基準法係規定勞動條件之最低標準,雇主採行預先給予特別休假方式,於勞工離職時,擬追溯扣回休假日數多於法定日數之工資等事項,應由勞雇雙方協商議定……
這則函文節錄的部分,其實講了三件事情:
- 勞工工作滿一定期間之翌日仍在職,就會取得特別休假。
- 如果勞雇雙方議定用「曆年制『分段』或『預先給假』」的方式是可行的,但給假標準不得低於「前開規定」(也就是勞動基準法第38條原本的規定,即「可用休假總日數不減損」)
- 預先給假的部分,如果離職產生「超休日數」,要扣回工資等,由勞雇雙方協商辦理。
(三)「曆年制」概念小結:
- 到職日以外的其他制度,單純是為了齊一給假時間點(但實務上其實會衍生其他的問題),本質上『並非』優於法令給假之制度。
- 曆年制會產生「分段」給假(「總日數」不會變少 ),以及「預給」之情形。故每年1月1日所給予之日數,勞工並非必然可全數請休完畢。
二、不建議事業單位採用到職週年制以外制度的幾個理由:
(一)制度解釋困難:
- 事業單位常採用坊間各種人事系統,輸入年資跟給假時點之類的參數,自動帶出休假日數。此時,使用系統的人資,或者要休假的勞工本人,可能都不知道,究竟為什麼是這個休假日數(尤其到職週年制以外的制度,很常出現小數點!)。
- 勞工可能無法理解,做滿多少年就是給幾天,究竟為什麼要分段給假。分段完到底天數會多還是少?
- 事業單位自己發明「乍看是『曆年制』」,實際上卻不是的神奇變種制度。導致勞工拿著天數跑去勞工局諮詢,也問不出所以然。
(二)計算不易:
- 週年制以外的所有制度,在各該年度剛開始所給予的日數,都是以「勞工會繼續工作至年度的最後一天為前提」(重要!)。
- 若勞工於「年度尚未終結前,即契約終止」,都會發生該日數須重新試算的需求(絕對不是年初日數休完就沒事!)。
- 於「勞工申請留職停薪」後,因為工作年資少掉一段,會對雇主給假日數產生影響(視勞工請假起迄,可能連續影響兩個以上的年度)。
(三)易生爭議:
- 常見事業單位主張是採行曆年制(或某種制度),卻自行創造與法規邏輯不同的計算方式,最終計算結果勞工看不懂也就算了。最終計算總數也是有減損的狀態。
- 綜合「制度解釋困難」與「計算不易」兩個因素,勞雇雙方往往各自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行解讀,互相認為「雇主少給(勞工超休)」,進而發生勞資糾紛。
- 易生爭議,就會有管理上的抉擇,時間寶貴,真的要讓人事人員或老闆本人,三不五時花力氣在討論、說明、爭執特休天數到底合不合法......嗎?
📬 下一篇預告|曆年制到底要怎麼計算?為什麼會有「預給」或「超休」問題?
下一篇系列文章,讓我們用勞動部建置的特別休假試算表,逐步操作與大家解析,到底試算表每個頁面呈現的數字從何而來?勞動部試算表上的公式又在幹什麼?
💡恭喜你努力的看到這裡,你已經打破平台平均完讀率了😎
順手幫我按個愛心/留言吧,讓我知道你有看到~
📬 想收到最新勞基法白話說明與規範解析?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專欄或FB粉絲專頁,我會用實務觀點陪你走過每一次制度變化的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