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是比誰一開始就對,而是比誰能最快修正錯誤。」~作者自言
什麼是「思考風格」?
思考風格,並不是一個人的知識量,也不是智商高低,而是 你面對未知時習慣怎麼推理、怎麼應對挑戰。
舉例來說,同樣遇到一個市場數據:有人會選擇相信自己的直覺,有人會急著把數據包裝成對投資人有利的故事,有人則會用這些數據來挑戰別人,還有人會檢驗數據的可靠性,甚至有人會在聽到更合理的論點後,馬上修正自己的判斷。
對新創企業主來說,這不是哲學辯論,而是攸關存亡的差異。
因為新創沒有資源可以浪費,錯誤的思考風格可能放大成致命風險;相反,正確的思考風格能讓公司在亂流中找到活路。
以下,就用五種典型風格來拆解,看看不同新創企業主會如何帶著團隊走向完全不同的未來。
1. 教主型企業主(Cult Leader Founder)
- 特徵與行為:
教主型的創業者通常把自己的理念當作絕對真理,不容挑戰。他可能曾經靠某個想法獲得初步成功,因此更加堅信「世界應該照我設計的邏輯運作」。在他的眼中,市場如果不接受產品,是市場還不夠成熟;員工如果質疑,是員工不懂公司的「偉大使命」。 這種思維的危險在於,把現實當成需要被「教育」的對象,反而錯過了從市場吸收真實訊號的機會。 - 情境對話 A:
- 員工:「老闆,競品公司最近推出了更輕量的版本,價格只有我們一半。」
- 老闆(教主型):「競品公司只是走捷徑,他們沒有靈魂。我們的產品才是未來,等市場開悟了,他們會回來的。」
- 情境對話 B:
- 顧問:「根據數據,你們的核心功能只有 20% 的用戶在用。」
- 老闆(教主型):「那 20% 就是我們的天選之人,其餘的人只是還沒覺醒!」
- 風險:
教主型企業主常讓公司陷入自嗨迴圈,員工變成信徒,投資人若不是腦粉很快就會撤資。結果不是產品不行,而是錯過了調整的最佳時機。
2. 政治型企業主(Politician Founder)
- 特徵與行為:
這類創業者最大的特點是「看風向」。他最在意的不是市場真實需求,而是關鍵利害關係人的態度:投資人、董事會、大客戶。於是他很容易在不同場合說不同的話,對上安撫,對下壓迫,最後卻失去方向感。 短期內可能靠著「迎合」過關,但長期下來,團隊疲乏、資源浪費,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公司真正要走哪條路。 - 情境對話 A:
- 投資人:「要不要考慮轉做區塊鏈?這是未來的趨勢。」
- 老闆(政治型):「這正是我們的下一步!」
- 轉身對 CTO 說:「先把白皮書寫出來,至於產品能不能做,再慢慢想。」
- 情境對話 B:
- 員工:「老闆,這專案根本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完成。」
- 老闆(政治型):「董事會要的是交付時間,我們就算熬夜也得完成。結果好不好不是重點,姿態要做到位。」
- 風險:
政治型企業主容易被外部權力綁架,短期看似靈活,長期卻失去專業判斷。他的企業可能死於「過度討好」,因為永遠把焦點放在取悅別人,而不是打造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
3. 唱反調型企業主(Contrarian Founder)
- 特徵與行為:
這類創業者習慣性唱反調,任何建議或方案都會先否定。他的出發點常是想避免盲從,或保持警覺心,但久而久之,他變成「否定成癮」。員工的創意提案、投資人的策略建議,甚至顧客的回饋,都會被他拆解到失去價值。 表面上這樣的人很聰明,因為總能找到盲點;但問題是他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 情境對話 A:
- 產品經理:「我們是否可以測試一個免費試用方案?」
- 老闆(唱反調型):「免費?那不就拉低品牌價值?這方法行不通!」
- 情境對話 B:
- 行銷主管:「競品開始在抖音投放廣告,我們要不要也試試?」
- 老闆(唱反調型):「抖音太低端了,我們不是那種公司。」
- 風險:
長期下來,團隊會覺得「反正提案都會被打槍」,最後不再主動創新。公司內部的能量被消磨殆盡,死於內耗而非外敵。
4. 批判型企業主(Critical Thinker Founder)
- 特徵與行為:
批判型的創業者,懂得在接受資訊時保持懷疑,不會被第一層數據或表象牽著走。他們會主動交叉比對不同來源,並且願意檢討自己的判斷是否有偏差。這類人雖然不會像學習型那麼快改變方向,但能讓公司少走許多彎路。 缺點是,若過於小心,可能會陷入「過度分析」,導致決策節奏太慢。 - 情境對話 A:
- 銷售主管:「我們有三個大客戶願意簽約!」
- 老闆(批判型):「合約內容有沒有附帶條件?我們不能只看數字,要看風險。」
- 情境對話 B:
- 顧問:「你的產品獲得了 80% 的正面評價,應該算是成功了。」
- 老闆(批判型):「這 80% 是樣本數多少?如果只是 10 個人,那可信度太低。」
- 價值與限制:
批判型讓公司更穩健,但也可能被認為「太謹慎」。在新創講究速度的世界,過度審慎有時會錯失市場良機。
5. 學習型企業主(Learner Founder)
- 特徵與行為:
這是最適合新創的思維風格。學習型創業者願意承認自己可能錯,並且隨時準備調整策略。他懂得傾聽團隊、投資人甚至顧客的建議,能在錯誤被放大前快速修正。 與教主型相反,他的信念不是「我是對的」,而是「我可以變得更對」。 - 情境對話 A:
- 技術長:「我們的演算法效率太低,用戶體驗很差。」
- 老闆(學習型):「那我們先做一個小範圍實驗,如果結果改善,我們就全面調整。」
- 情境對話 B:
- 員工:「我們的定價策略可能太高了,很多人只看不買。」
- 老闆(學習型):「好,給我兩個方案:一個降價測試、一個加值測試,我們同時做 A/B,看數據來決定。」
- 價值:
這種思維讓新創能夠「快速試錯、快速成長」。因為他們不把錯誤當恥辱,而是當燃料。 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裡,學習型創業者才最有可能活下來。
總結
在新創的世界裡,資金、人才、技術、行銷手法,這些當然重要,但它們都只是「資源」;真正決定公司生死的,是創辦人面對不確定時的 思考風格。
五種思考風格,對應的其實就是五種新創企業的命運
核心啟示:如果要一句話收斂:
- 教主型:輸在拒絕現實,死於自我感動。
- 政治型:輸在討好他人,死於外部壓力。
- 唱反調型:輸在自我設限,死於內耗。
- 批判型:輸在猶豫不決,活得小心翼翼,但可能錯失機會。
- 學習型:贏在快速修正。因為他們懂得快速承認錯誤,並且用錯誤推動進化。
所以,思考風格不是哲學問題,而是現實選擇。你選擇哪一種風格,其實就是你替公司簽下的「命運合約」。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歡迎聯繫:世安哥賴帳號 hrfriday2009
《顧問規劃/企業內訓/主管教練/職涯經紀》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