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跟臣服實驗應該都是同一類必讀,我覺得相較於心靈療癒書,這本書很像瞭解自己情緒的工具書,而且描述得很細膩,自己都沒發現情緒是這樣流動,能量是這樣處理,很適合細細讀。但說真的遇到事件的時候,要做到讓事件經過,冷靜處理還是很難~~現階段只能覺察自己情緒為什麼會這樣,也許要多練習幾遍吧。

有幾個重點我很喜歡
- 持續藉由覺知放下而放下,學會不害怕內在痛苦與混亂,只是能量中的暫時變動,讓痛苦經過、放下,並將他視為能量,是宇宙的一部分。
- 我們拉著各種思想,產生連接,建構出了所謂的人格與我是誰的自我概念,但這只是我們自以為一致性的思想概念,或是定義自己的一套模型,我們緊抓著不放。
- 你感受到的困擾與痛苦,你只是覺察這些事情的人,這些困擾與你無關。要擺脫這些能量,必須允許它們通過你,而非掩蓋在你裡面。
- 覺知練習:觀察你自己的精神生活,頭腦只是工具,提醒自己不會捲入自己的肥皂劇,換句話說,放下那時正在發生的事。
- 願意讓所有發生的事情都通過你,而不是把他們帶到下一刻,樂於處理,讓能量通過。
- 生命給了自己一份禮物,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事件,生命不是你獲得的東西,而是體驗的東西。
- 願意讓所有發生的事情都通過你,而不是把他們帶到下一刻,樂於處理,讓能量通過。
過度保護自我反而限制自由。當我們像鹿般躲進森林、退縮封閉,關閉能量中心以避免受傷,實際上卻失去平衡,導致對微小事物過度反應。真正的自由來自於敞開自我,允許能量流動,而非築起心牆,固守不變的習慣。
所有的恐懼,其實都是內在意識的覺知。當感到失去方向時,是因為與萬物的連結斷裂。唯有從心出發,與他人、與世界真誠連結,才能找回生命的使命感。與人交往應出於真心喜愛,而非填補孤獨;愛他人應源於內心真愛,而非逃避內在問題。
書中教導我們,自由來自於接納內心的痛苦,讓其自然流過,而非壓抑或逃避。覺知練習讓我們學會觀察自己的精神世界,視頭腦為工具,不捲入情緒的肥皂劇。內心的痛苦與混亂僅是暫時的能量變動,允許它們通過,將其視為宇宙的一部分,而非個人負擔。
我們常以思想構築堡壘,將自己封閉在安全區域,但真正的自由在於拆除這堵牆,放下對自我概念的執著。人生最終只有一個選擇:快樂,或不快樂。抗拒已發生或未發生之事只會浪費能量,真正的智慧在於允許所有經歷流經自己,不將其攜入下一刻。
生命是一份從出生到死亡的體驗禮物,不是為了獲取,而是為了全然感受。這本書啟發我們放下抗拒,擁抱當下,讓能量自由流動,活出真實而有意識的人生。
最後當然是認真的面對死亡這一刻,你才能知道所有的當下甚麼才是重要的,不是那些你為自己設的限制或堡壘,而是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