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的你: 生命不是你獲得的東西,而是體驗的東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跟臣服實驗應該都是同一類必讀,我覺得相較於心靈療癒書,這本書很像瞭解自己情緒的工具書,而且描述得很細膩,自己都沒發現情緒是這樣流動,能量是這樣處理,很適合細細讀。但說真的遇到事件的時候,要做到讓事件經過,冷靜處理還是很難~~現階段只能覺察自己情緒為什麼會這樣,也許要多練習幾遍吧。

raw-image

有幾個重點我很喜歡

  • 持續藉由覺知放下而放下,學會不害怕內在痛苦與混亂,只是能量中的暫時變動,讓痛苦經過、放下,並將他視為能量,是宇宙的一部分。
  • 我們拉著各種思想,產生連接,建構出了所謂的人格與我是誰的自我概念,但這只是我們自以為一致性的思想概念,或是定義自己的一套模型,我們緊抓著不放。
  • 你感受到的困擾與痛苦,你只是覺察這些事情的人,這些困擾與你無關。要擺脫這些能量,必須允許它們通過你,而非掩蓋在你裡面。
  • 覺知練習:觀察你自己的精神生活,頭腦只是工具,提醒自己不會捲入自己的肥皂劇,換句話說,放下那時正在發生的事。
  • 願意讓所有發生的事情都通過你,而不是把他們帶到下一刻,樂於處理,讓能量通過。
  • 生命給了自己一份禮物,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事件,生命不是你獲得的東西,而是體驗的東西。
  • 願意讓所有發生的事情都通過你,而不是把他們帶到下一刻,樂於處理,讓能量通過。
過度保護自我反而限制自由。當我們像鹿般躲進森林、退縮封閉,關閉能量中心以避免受傷,實際上卻失去平衡,導致對微小事物過度反應。真正的自由來自於敞開自我,允許能量流動,而非築起心牆,固守不變的習慣。

所有的恐懼,其實都是內在意識的覺知。當感到失去方向時,是因為與萬物的連結斷裂。唯有從心出發,與他人、與世界真誠連結,才能找回生命的使命感。與人交往應出於真心喜愛,而非填補孤獨;愛他人應源於內心真愛,而非逃避內在問題。

書中教導我們,自由來自於接納內心的痛苦,讓其自然流過,而非壓抑或逃避。覺知練習讓我們學會觀察自己的精神世界,視頭腦為工具,不捲入情緒的肥皂劇。內心的痛苦與混亂僅是暫時的能量變動,允許它們通過,將其視為宇宙的一部分,而非個人負擔。

我們常以思想構築堡壘,將自己封閉在安全區域,但真正的自由在於拆除這堵牆,放下對自我概念的執著。人生最終只有一個選擇:快樂,或不快樂。抗拒已發生或未發生之事只會浪費能量,真正的智慧在於允許所有經歷流經自己,不將其攜入下一刻。

生命是一份從出生到死亡的體驗禮物,不是為了獲取,而是為了全然感受。這本書啟發我們放下抗拒,擁抱當下,讓能量自由流動,活出真實而有意識的人生。

最後當然是認真的面對死亡這一刻,你才能知道所有的當下甚麼才是重要的,不是那些你為自己設的限制或堡壘,而是生命的真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想看的書太多了
0會員
14內容數
前圖書館員
想看的書太多了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要找有靜謐感的渡假地點,台灣最適合應該就是日月潭,墾丁太遙選~去年剛好有機會在日月潭力麗溫德姆飯店在試營運期間入住。飯店風格典雅空間寬敞大器,設計細膩,讓人一踏進大廳就感受到舒適與高雅。 我們入住的是家庭房,房內設有兩張寬敞的雙人床,空間充足,非常適合家庭旅客。最令人驚喜的是房間附設的陽台,推
2025/08/04
要找有靜謐感的渡假地點,台灣最適合應該就是日月潭,墾丁太遙選~去年剛好有機會在日月潭力麗溫德姆飯店在試營運期間入住。飯店風格典雅空間寬敞大器,設計細膩,讓人一踏進大廳就感受到舒適與高雅。 我們入住的是家庭房,房內設有兩張寬敞的雙人床,空間充足,非常適合家庭旅客。最令人驚喜的是房間附設的陽台,推
2025/07/21
《沉思錄》是一部哲學經典,文字需要細細慢慢讀,還是要自己過了一點年紀(XD) 才會有所體會平靜、快樂、知足有多不容易。
2025/07/21
《沉思錄》是一部哲學經典,文字需要細細慢慢讀,還是要自己過了一點年紀(XD) 才會有所體會平靜、快樂、知足有多不容易。
2025/07/21
其實很少到桃園住宿。因為台北實在太近了,剛好看到易遊網有一個不錯的三人房價格,趁著小隻的還兩歲去體驗一下,沒有想到飯店的體驗非常完整,有史努比遊戲區、兒童遊戲區、戲水區跟棒球展覽館,地下室還有夜市的童玩區,兩天一夜我覺得沒有閒下來,一入住先給我們撈魚體驗,兩寶的第一隻寵物來自於這裡,拍了好多好可愛的
2025/07/21
其實很少到桃園住宿。因為台北實在太近了,剛好看到易遊網有一個不錯的三人房價格,趁著小隻的還兩歲去體驗一下,沒有想到飯店的體驗非常完整,有史努比遊戲區、兒童遊戲區、戲水區跟棒球展覽館,地下室還有夜市的童玩區,兩天一夜我覺得沒有閒下來,一入住先給我們撈魚體驗,兩寶的第一隻寵物來自於這裡,拍了好多好可愛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活出覺醒》揭示了我們人生痛苦的根源,來自於對事物的執著與抗拒。通過「見證意識」等技巧,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的困境中抽身而出,放下過去,找到內心的平靜。這本書不僅是對前作《臣服實驗》的延伸,更是實用的指南,幫助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內在的和諧與覺醒。
Thumbnail
《活出覺醒》揭示了我們人生痛苦的根源,來自於對事物的執著與抗拒。通過「見證意識」等技巧,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的困境中抽身而出,放下過去,找到內心的平靜。這本書不僅是對前作《臣服實驗》的延伸,更是實用的指南,幫助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內在的和諧與覺醒。
Thumbnail
「如果你還是非常重視心靈需求,你可以將你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驗作為素材,重新思考心靈是怎麼回事。這時你的思考素材就是真實不虛的,它更有穿透力,甚至真正有價值。」—摘自《深度關係》
Thumbnail
「如果你還是非常重視心靈需求,你可以將你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驗作為素材,重新思考心靈是怎麼回事。這時你的思考素材就是真實不虛的,它更有穿透力,甚至真正有價值。」—摘自《深度關係》
Thumbnail
『請允許自己的任何情緒,允許自己好好做自己』 前一陣子讀完了靈魂的出生前計畫這本書。自己有時還是會被情緒拉進低潮而陷在裡面,最近陷下去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書裡的內容,再慢慢引導自己感受它們,讓自己接住它讓它好好發洩,那些情緒就能得到療癒。 「為什麼我會遭遇這樣的經歷呢?」 有時候也不知
Thumbnail
『請允許自己的任何情緒,允許自己好好做自己』 前一陣子讀完了靈魂的出生前計畫這本書。自己有時還是會被情緒拉進低潮而陷在裡面,最近陷下去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書裡的內容,再慢慢引導自己感受它們,讓自己接住它讓它好好發洩,那些情緒就能得到療癒。 「為什麼我會遭遇這樣的經歷呢?」 有時候也不知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瞭解情緒建構的概念,轉變對情緒的感知與解讀方式,自主地思考內在感受和情緒建構,共同探索情緒培伴Playback技巧。
Thumbnail
瞭解情緒建構的概念,轉變對情緒的感知與解讀方式,自主地思考內在感受和情緒建構,共同探索情緒培伴Playback技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擁有名為「身體」的人生導師。
Thumbnail
★每個人都擁有名為「身體」的人生導師。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各種情緒,但你是否深入瞭解過這些情緒的原因?透過自我覺察,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和外在表現,從而提高自我認識和心理健康。而自我覺察的能力可以透過後天練習,用「我訊息」來處理情緒,可以有助於更加了解自己的各種情緒,並在人際相處與溝通上更有幫助。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各種情緒,但你是否深入瞭解過這些情緒的原因?透過自我覺察,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和外在表現,從而提高自我認識和心理健康。而自我覺察的能力可以透過後天練習,用「我訊息」來處理情緒,可以有助於更加了解自己的各種情緒,並在人際相處與溝通上更有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