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你的每個選擇都可能牽動他人的行為模式?
你覺得很多事都不由自己作主,無法讓他人照著你的想法回應,事情也總是不如預期發展。雖然無法讓外在世界依照自己的劇本運行,但你仍然可以選擇採取不同的行動,創造不同的結果。

共構的系統
我們在群體中,往往會不自覺地遵守一套既有的體系,像是默契地扮演各自的角色,維持著某種平衡,漸漸形成一個運作的系統。
每個人的言行舉止、行為模式,甚至沉默,都是系統中的一部分。
系統並非永遠不變,會因為一個不同的選擇、一個新的反應,而開始鬆動、調整,甚至重塑。
我們順從體系的同時,也可能壓抑了真實的感受與需求。當身處其中的關係人,因角色、身份、所處階段而有所改變——無論是能力的提升、責任的轉換,還是心理狀態的變化——原本維持的默契與分工也將隨之變動。
在這樣的時刻,儘管內心渴望尋找新的定位與連結,卻又常常不自覺回到舊有的秩序,重複熟悉的互動模式。

圖|Pixabay
模糊混亂之際
這種反覆源自於對穩定的依賴,也是對未知的不安;即使舊模式早已不再適用,卻仍讓人感到安心。
我們知道舊系統已經不適合,甚至早已感覺壓抑、疲憊,卻說不上來自己真正嚮往的,是什麼樣的關係和互動方式。
渴望建立新的系統,卻缺乏清晰的藍圖。只覺得目前的狀態不對勁,難以描繪理想的樣貌。
這樣的卡住是來自過去經驗的限制,也來自內在價值觀的模糊。
真正難的往往不是放下舊系統,而是面對未知的空白。沒有參考的範本,沒有結果的保證,甚至連內心的想望都還不確定。

圖|Pixabay
改變是漫長又來回的過程
我們不再安於舊有的系統,試圖走出不同以往的道路。
前行的過程並不輕鬆,總是交織著失敗與挫折,讓人沮喪又無力,甚至懷疑自己原來的想法,會不會只是太過天真。
渴望改變的心是真實的,卻也常在每一次碰撞之後退回熟悉的軌道,反覆掙扎,在新與舊之間擺盪。
然而,也是在這些不確定與失落中,我們漸漸學會分辨,什麼是適合自己的,什麼又是需要放下的。
透過一次次的嘗試與調整,摸索出自己的節奏與方向,釐清內心真正想堅持的信念。新的系統從來不是一蹴可幾,而是在反覆修正與實踐中,慢慢長出來的。

圖|Pixabay
結果隨每一次的抉擇而變
我們朝著自己渴望的方向前進,過程中不免碰撞、迷惘,甚至與他人產生拉扯。
當我們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旁人的反應也會隨之而來——或支持,或質疑,或感到不安。每一次改變,不只是我們自身的轉向,也在無形中牽動著原本穩定的關係模式。
有些人可能因為不適應而試圖拉住我們,將我們帶回舊有的模式;有些人則會因此開始思考自己的位置與想法。
在這樣的互動與調整中,我們學著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找到平衡,與環境、與他人、也與自己磨合,慢慢走向一個彼此都能接受,也能自在共處的狀態。
這不是妥協,而是成熟的重建。在成長的過程裡,重新建構出一套更貼近自身價值的系統。

圖|Pexels
我們的行為也造就系統的樣貌
系統,是所有身在其中的人,透過彼此的互動、協調、妥協與角力,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結果。
當我們不再喜歡原本的模式,改變便成為必然的選擇。
改變自己的做法,不代表能立即迎來理想的結果。不急於追求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讓自己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慢慢靠近真正想要的狀態。
我們無法單方面決定系統的樣貌,卻可以透過自己的選擇和行動,逐步鬆動舊有的架構,發展出新的可能性。

圖|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