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決策自我效能理論(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CDMS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不是不知道選哪條路,而是懷疑自己走不走得動。」


一、理論背景|自我效能 × 生涯決策

本理論源於 Albert 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 1977)」,由兩位心理學家 Betz 和 Hackett(1981)應用在職業生涯領域,提出:

「職業決策是否成功,關鍵不在資訊是否足夠,而在於個體是否相信自己能夠完成相關行動。」

換句話說,一個人可以知道很多職涯選項、也有資源,但如果內在缺乏信心,可能就不會行動。
這也是許多職涯迷惘個案的核心卡點:

👉 他們其實「知道該怎麼做」,但「不相信自己辦得到」。

於是,職涯決策自我效能(CDMSE) 應運而生,用於評估個體的職業準備度,還廣泛應用在職業輔導、學生發展和心理介入中,幫助人們克服職業決策的障礙,如壓力或不確定性。。


二、理論核心架構|五大職涯決策任務

Betz & Taylor(1994)發展出一套 職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將職涯信念分為五個構面(基於Crites的職業成熟理論):

  • 自我評估(Self-Appraisal):評估自身興趣、價值和能力。
  • 職業資訊收集(Occupational Information):尋找和分析職業相關資料。
  • 目標選擇(Goal Selection):設定明確的職業目標。
  • 規劃(Planning):制定達成目標的步驟。
  • 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處理職業決策中的障礙。 量表有原始50項版本和短版25項(CDMSE-SF),用於量化個體在這些領域的自信水平。

每一項都以 5 分量表自評,能反映個案目前在「知道 → 想做 → 能做」三者之間的落差。得分較高者,或者對外態度比較開放的,,透過工作坊或諮詢提升個體自信。例如,透過角色扮演或資訊提供來強化替代經驗,會比較快改善;但得分較低者,介入後仍可能出現延遲決策的狀況。


三、實務應用|個案評估與行動設計

🔍 CDMSE 應用場景廣泛,尤其適合以下三類對象:

  • 大學生或轉職族群(選擇多,猶豫不決)
  • 生涯初階探索者(沒有清楚的方向)
  • 過去受挫者(信心薄弱、懷疑自己)

📌 小提醒:

CDMSE 是測「信念」而非「能力」;信念低並不代表能力低,但會限制行動產生。


四、延伸對話|CDMSE 與成就動機、社會期待的交錯

在東亞文化下,CDMSE 尤其容易受到「家庭價值觀」與「社會比較」影響。
例如:

  • 一位對藝術有興趣的學生可能在「目標設定」與「行動規劃」構面得分低,並非缺乏方向,而是害怕違背父母期待。
  • 一位能力極強的女性主管,面對升遷卻在「問題解決」構面分數偏低,可能源自對女性領導者的社會刻板印象內化。

因此,CDMSE 不只是測量工具,更是啟動個案內在對話的切入點。


五、比較|CDMSE 與 SDT (自我決定理論)

SDT由Edward L. Deci和Richard M. Ryan於1980年代發展,是一個關於人類動機的廣泛理論,強調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對行為的影響。SDT提出三種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autonomy)、能力感(competence)、關係性(relatedness),這些需求是內在動機的基礎。SDT區分內在動機(出於興趣或快樂)和外在動機(出於外部獎賞或壓力),並強調自主動機對長期滿足感的重要性。

  • CDMSE 著重於「我能否做到?」(能力信念);而SDT著重於「我為什麼要做?」(動機來源)。
  • CDMSE常用於職業輔導和教育,幫助學生或求職者提升職業決策,或面對不確定性的信心;SDT應用範圍更廣,可用於提升內在動機和工作表現,但不處理收集資訊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Betz, N. E., & Hackett, G.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career-related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to perceived career options in college women and me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8(5), 399–410.
  2. Taylor, K. M., & Betz, N. E. (1983). 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2(1), 63–81.
  3. Betz, N. E., Klein, K. L., & Taylor, K. M. (1996). Evaluation of a short form of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4(1), 47–57.

🎬 小彩蛋金句:《當幸福來敲門》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就算是我也一樣,好嗎?如果你有夢想,就要捍衛它。別人辦不到,就會說你也做不到,如果你想要什麼,就得努力去追求,就這樣。」

這段台詞完美呼應CDMSE的核心——先相信自己可以,才有機會真正開始行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陪伴人生的ㄒㄧㄣ
0會員
3內容數
因為自己也曾對執迷惘, 踏上了學習生涯諮詢之路,希望記錄與分享自己的學習,理解與陪伴人生旅程中的辛苦、嶄新、欣喜、與溫馨。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每當我被腦內眾多既有信念驅使,有衝動想走回老路的時候,這會是我的指引。而當我在每個選擇的交叉口,都記得去選那個跟理想人生同方向的選項,就會一步步更靠近那個理想。這也是透過行動在跟宇宙說,我想要且值得的,是那個或任何更好的人生。 今天肯定句: #我選擇符合人生價值的工作
Thumbnail
每當我被腦內眾多既有信念驅使,有衝動想走回老路的時候,這會是我的指引。而當我在每個選擇的交叉口,都記得去選那個跟理想人生同方向的選項,就會一步步更靠近那個理想。這也是透過行動在跟宇宙說,我想要且值得的,是那個或任何更好的人生。 今天肯定句: #我選擇符合人生價值的工作
Thumbnail
當人生遭遇許多挫折與失敗,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心理師從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與分享《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的作者房琪,在書中提供的四條思路,透過自我分析、試錯、不輕易評判他人的選擇與替別人做決定,來解開人生習題。
Thumbnail
當人生遭遇許多挫折與失敗,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心理師從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與分享《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的作者房琪,在書中提供的四條思路,透過自我分析、試錯、不輕易評判他人的選擇與替別人做決定,來解開人生習題。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深入自我洞察:了解如何透過自身過往成就來識別個人的核心動機和能力。個性化職業導向:學會根據個人的動機模式來評估職涯路徑。提升職業適配度:掌握技巧以評估並選擇能夠激發熱忱與優勢的工作機會。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深入自我洞察:了解如何透過自身過往成就來識別個人的核心動機和能力。個性化職業導向:學會根據個人的動機模式來評估職涯路徑。提升職業適配度:掌握技巧以評估並選擇能夠激發熱忱與優勢的工作機會。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解決職涯迷惘的方法及思維觀念,包括職涯只是生涯的一部分、不要放棄去接近一直吸引你的事物,以及職涯是不斷動態變化的過程等。這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緩解對於職涯迷惘的焦慮與緊張,並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GPS。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解決職涯迷惘的方法及思維觀念,包括職涯只是生涯的一部分、不要放棄去接近一直吸引你的事物,以及職涯是不斷動態變化的過程等。這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緩解對於職涯迷惘的焦慮與緊張,並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GPS。
Thumbnail
 該怎麼決定最不會浪費時間?先找到自己卡在哪開始 幾乎所有來找我談生職涯困擾的社區案主,開口第一句話都是:「心理師,怎麼辦?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決定,萬一選錯浪費人生,整個完蛋了,你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學生則最常問:「我要不要換科系,要不要出國,要不要轉學,要不要直接去工作?」  不
Thumbnail
 該怎麼決定最不會浪費時間?先找到自己卡在哪開始 幾乎所有來找我談生職涯困擾的社區案主,開口第一句話都是:「心理師,怎麼辦?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決定,萬一選錯浪費人生,整個完蛋了,你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學生則最常問:「我要不要換科系,要不要出國,要不要轉學,要不要直接去工作?」  不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