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開始啦!今年我家兩寶升上一年級和三年級了,上週才結束的親師座談會,聽了老師給他們這個年級規劃的學習目標,覺得美式教育跟我們以前的刻板印象真是不一樣,這次也拿到小學三年級語文和數學能力目標,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翻拍的照片。

語文目標

數學目標
本來對美國小學教育的印象都是小孩沒在幹嘛,確實低年級做的事真的不多,到了三年級突然就有模有樣了起來,而這也都建立在低年級打下的基礎上。一路觀察女兒到這年級,我覺得低年級時期老師主要著重在常規和習慣養成,學科方面則是盡量活潑多元,讓孩子一直對學習保持興趣且不反感,這體現在極少的作業量以及多元學習途徑,學習途徑是數位與實體並行,並保有讓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這個自由選擇可真自由了,學校電腦提供很多語文和數學的學習應用程式,有電玩闖關型的,有圖文並茂搭配小測驗型的,也有預錄影片教學的,孩子在每天的 free choice time 中隨意使用,想用什麼學、要學多深多廣,通通自己決定。
而老師怎麼教孩子去做好決定呢?我認為跟常規教育是相輔相成的,他們不厭其煩地和孩子說什麼行為是好的、對自己有益的,以及什麼是對自己不好的、對大家也不好的,透過故事時間和一些剛好發生的事情,全班都聚在一起討論並發表意見,觀察到現在我覺得他們從 K 到二年級,在學校裡應該花很多時間在做這個練習。到了三年級,開始拉回一些重心在學科上,像之前那樣的常規教育在這時轉變成類似我們的生活與教育課,就像是社會課、自然課這樣的性質,一週或兩週一次的課,端看老師怎麼安排,但實務上會落實在日常的課堂秩序中,鼓勵孩子們在做任何行動之前,去思考並 make a good and right choice,然後搭配計點獎勵,被獎勵的並不是分數,而是行為,例如做好被分配的班級任務、協助同桌完成小組作業、在某個學習應用程式學到某個里程碑等,都是被獎勵的緣由。
觀察這些事情真的是很有趣,他們的學習內容也是比想像中多元,三年級的班上有和 UCSD 合作科學課,孩子可以透過這堂課接觸到程式設計等的應用科學,STEAM 課程也是標配。
今年一年級的班導也有個很棒的安排,會跟當地農場合作,忘記是每週還是每個月會和農場主人即時連線,農場主人會透過鏡頭來介紹現在農地裡蔬果知識,也會寄送實體蔬果到班上當老師的教材,並安排一次實地考察的校外教學,老師說這門課叫營養課(Nutrition),我超期待的啊!衝著這個校外教學我決定今年也要進班當志工,好得到第一手參加的資訊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