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想:心理韌性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些人一路順遂卻因一個失敗倒地不起,有些人一輩子經歷很多磨難,卻仍然勇敢面對,長出堅忍的樣貌?

身為諮詢師,我常聽到客戶不為人知的人生經歷。
其中有一個客戶Annie, 我對她印象深刻,是因為她分享了堪稱驚悚片劇情的原生家庭故事。
一開始,她也是原來工作亮麗順遂,但因生下一位需要早療、有過動傾向的孩子,面臨了事業、家庭兩難抉擇的典型困境。
我對她的印象,就是她真的是一位好有愛心和耐性的母親,聽著她分享如何傾盡各種資源心力的帶孩子治療、對孩子付出,甚至嘉惠了其他有類似狀況的家庭。
在諮詢期間,幾次孩子也在身邊一同入鏡,聽著她對孩子說話那種溫柔的語氣,我都覺得,當她的孩子很有福氣。
而她的職涯狀態,雖然有點困擾,但說真的一點也不嚴重。仍有工作找她、老公體貼、孩子也照顧得愈來愈好,現在甚至已經可以進入一般的學校就讀,經濟也不餘匱乏。
但Annie,就是有一種不快樂的氣質,甚至在工作上被上司稱讚、同事喜愛,她仍然有一種:真的嗎?我沒有那麼好吧!會不會哪天他們會發現其實我不怎麼樣?
這種習慣性否定自己的傾向,在我和她晤談的過程中也時時出現,好像已經成了她的思考習慣。
我一直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Annie根深蒂固的非理性信念---「我不好」顯然不是在職場中、婚姻中產生的,那麼是怎麼來的?
直到有一天,她跟我說了一個故事。
「我跟我媽的關係喔……真的是一言難盡。」
講到她母親,Annie的表情頗耐人尋味。
「老師知道思覺失調症吧!就是俗稱的精神分裂。我媽是這個病的患者。小時候並不知道媽媽生病了,只覺得媽媽很奇怪,從小對我就是忽冷忽熱的,有時候看著我眼神還會變兇,喃喃自語的,不知道她在幹什麼?所以我從小其實不太喜歡我媽,跟我爸比較親近。」
「記得在我升國中的時候吧!有天晚上我在房間睡到一半忽然驚醒,睜眼一看,只看到我媽不知什麼時候來我床邊,坐在黑暗中直勾勾的盯著我看。一直看一直看,臉愈湊愈近,我很害怕,問我媽:你在幹什麼?」
「然後我媽,她……」
Annie 有點講不下去。
「沒關係,如果回想覺得不舒服妳可以不說。」
「不不,我現在可以了,我想說。」
「她突然,眼神變得很兇,然後……
掐 住 我 脖 子。」
What?!雖然早有預感,隔著屏幕我還是秉住了呼吸,頭皮一陣麻。
「然後呢?」
「然後……然後我不太記得後來發生什麼,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叫救命?只知道我爸很快衝過來……反正當時一片混亂。」
「後來我媽就被送去精神病院了。」
「我長大以後就離家,不太喜歡回去。只跟我爸有聯絡。」
「您覺得我一直悶悶地像有心事,習慣性自我否定。可能是這個吧!心理師說這件事影響了我的自我價值感。」
「但即使妳發生了這麼可怕的事、這麼大的創傷在妳身上,妳還是有了很好的歸宿、成為一個很棒的母親,妳看妳的內在力量有多強大!妳成功改寫了劇本耶!」
「噢?您這麼說我倒是沒想過!我一直以為我媽或許很討厭我,所以我老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不管別人怎麼稱讚我,都會看到自己的缺點、我怕我會變得跟我媽一樣,那種病不是會遺傳嗎?……我不知道耶!謝謝您這麼說!」
「聽起來妳跟妳媽完全不一樣!」
「而且,如果有遺傳的話,思覺失調症多在青春期或20歲前就會發病,妳已經過了30歲,而且從小到大沒症狀,不必擔心遺傳的問題了。」
「沒錯,心理師也是這麼說的。」
之後的諮詢,進行得順暢多了,不會再有那種卡卡的感覺。
我想,如果Annie沒有開口,任憑誰也很難想像,一個人生看似順利,只是職涯到了節點需要重新盤整的女性,經歷過那麼深刻的傷痛。
但,那就是心理韌性的力量吧!Annie 跳脫了不適任母愛的遺毒,將自己想要得到的愛,澆灌到自己孩子身上,長出充滿愛的花朵。

我看得出用力的痕跡,或許Annie 成為母親,會經歷比一般人更辛苦的過程,很難放真正放鬆。
但那又怎樣?她已經做得夠好了,相信她之後能夠讓自己更加從容自洽,如她自己想要的那樣。
艾莎解結的生涯解方|轉念生涯教練|
不只陪你優化生涯,更伴你用轉念解開心結
📌訂閱《生涯解方週報》
📌填表單預約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