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推薦的書,基本上都是覺得看了收穫頗豐的書。)
內文都有附上書本購買連結。(以可以自己去找,另外在其他渠道購買)(有蝦皮分潤)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很有名的一本書,當然,也可能有不少人還沒看過。
✨以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去代入心理治療、了解心理。
我個人覺得收穫很多的部分是:
1. 適應型自我/兒童型自我的概念
在童年時期,會因應環境,發展出適應型自我。
2. 心理地位
「你好,我不好」vs 「你不好,我好」
這個概念,我一開始看完全沒懂,我後來再看,發現他很好的說明,「為什麼我身邊有些人是那樣、會那樣」,以及,過往的我自己會有的一些想法。
3. 懲罰自我
有時候,是自己不放過自己,是我們自己在懲罰自己,可是,透過自我覺察,我們可以改寫故事。
4. 生氣
裡面有一段是,蛤蟆對心理師生氣,但實際上,是他終於釋放了小時候對自己父親的怒火。生氣,可以是一個正向的情緒,說明你的邊界被侵犯、覺得不被尊重等等的感受。
還有很多優質內容,歡迎購買、借閱詳細觀看。
https://s.shopee.tw/6pquLobU16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我覺得這本書閱讀門檻偏高,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不過我自己是時常覺得,「很有幫助」。
所以分享一些片段。(當初我也是看別人分享的句子,而對這本書留下印象的。)
「愛不是需要了解的事,愛只能體會。」唯有透過自身對愛的體驗,才得以感受什麼是愛(一個人/自己)。
「嬰兒不舒服的時候,就會藉著哭來表達情緒,那是純粹的哭泣。嬰兒不會東想西想,納悶著自己該不該。嬰兒徹底接受自己的情緒,他們任意發洩情感,發洩完了便放下,在這件事情上,嬰兒是優秀的老師,學學他們的教導,你就能化解舊習。」
「你選擇的這條路上,沒有讚美,也沒有責。時候到了,你也該好自為之了」
https://s.shopee.tw/30eBmt5sYO
/愛的藝術
這是一本不知多久以前看過的書
我後來在偶然翻閱到這本書時,才讀懂有印象但實際上沒懂的部分。
那一段是
一個沒有能力去愛的母會「溺愛」自己的小孩,以掩蓋自己沒有能力去「愛」的事實。
沒讀懂是因為,實際上佛洛伊德對愛的定義,跟我們普世認為的愛的定義不同,我自己幾次翻閱,都還是會碰到讀了卻還是沒讀懂,要多讀幾次的部分,但是,不得不說收穫頗多。
很推薦大家去看!
個人很喜歡裡面的概念提到,
一個人有能力愛自己,同時愛(情)一個人時,也能保有對他人的(兄弟)愛。
以及,
「愛」是一種能力,是需要花時間去『學習』的。
https://s.shopee.tw/9znw7h29oo
此次分享到此。
還有其他書單,生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