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為下屬的情緒買單?聰明管理者都在做「情緒斷捨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上周,有一個科技公司的高管客戶Jack跟我說,他的部屬最近因為專案失利,情緒低落,甚至一度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Jack心疼又焦慮,覺得團隊士氣崩盤都是因為他這個主管沒帶好。於是,他開始拼命安慰部屬、替他承擔責任,甚至在會議上替對方「遮掩錯誤」。

結果卻是:部屬並沒有因此更堅強,反而愈來愈依賴主管來背負情緒壓力;Jack自己則愈來愈疲憊,開始懷疑自己的領導能力。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職場現象:當領導者把團隊的情緒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時,看似關心,實則會拖垮彼此。

管理的情緒重擔,該誰承擔?

在組織發展裡,我常提醒主管們一個觀念:

部屬的情緒,是部屬的責任;領導者的責任,是陪伴與引導,而不是代替承擔

這並不是冷漠,更不是甩鍋,而是一種清楚的情緒界限。

因為當我們被內疚感綁住時,就沒有餘力真正去理解團隊,也無法冷靜表達自己的感受。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尊重他人課題,才有真正的自由。」

在職場上,情緒界限就是課題界限。

如何建立健康的「情緒界限」?


✅ 分清「責任」與「理解」

  • 責任:成果、決策、制度,是主管該承擔的。
  • 理解:部屬的情緒,可以接納,但最終需要由他自己調適。

✅ 練習一句話

  • 當團隊情緒低落時,領導者可以先在心裡提醒自己:「這是他的情緒,他要學會消化。我能做的,是理解與支持,而不是代替。」

✅ 引導而非吸收

  • 與其替部屬背負,不如幫助他釐清情緒背後的需求。
  • 例如:「我理解你現在很挫折,你需要更多資源還是更多時間?」

✅展現真實的情緒

  • 領導者並非鐵人,也有自己的壓力。
  • 適度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情緒爆發),能讓團隊明白:主管也有人性,但同時能帶著大家一起走出困境。

真正的情感理解,從放下開始

領導,不是把所有情緒都扛在自己肩上;而是帶著團隊去面對,並讓每個人都學會承擔自己的感受。

當我們能放下「替別人情緒負責」的習慣,就能真正有餘力去理解團隊,甚至更勇敢地分享自己真實的心情。

這樣的領導,才有力量,也更有人味。

📌 那麼,換你思考:如果你是主管,遇到團隊低落時,你會選擇:

A. 自己扛下責任,努力安慰大家

B. 助團隊釐清情緒,並陪伴他們找到解法

C. 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建立彼此更真實的連結

👉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選擇,也讓更多領導人一起反思。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幫忙 按讚 + 分享,讓更多領導者一起學會「放過自己,也帶領團隊成長」。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1.5K會員
515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8/28
真正的領導力,不是零失誤,而是敢承擔錯誤。當主管能練習信任自己,就能帶動團隊敢於試錯、快速學習。錯誤不是失敗,而是成長的墊腳石。
Thumbnail
2025/08/28
真正的領導力,不是零失誤,而是敢承擔錯誤。當主管能練習信任自己,就能帶動團隊敢於試錯、快速學習。錯誤不是失敗,而是成長的墊腳石。
Thumbnail
2025/08/27
很多主管誤以為「專業」等於「不能有情緒」。其實,敢於表達感受,不是示弱,而是建立信任的開始。當領導者能分享真實,團隊才會更有凝聚力與創造力。
Thumbnail
2025/08/27
很多主管誤以為「專業」等於「不能有情緒」。其實,敢於表達感受,不是示弱,而是建立信任的開始。當領導者能分享真實,團隊才會更有凝聚力與創造力。
Thumbnail
2025/08/26
領導者最深的課題,不是如何要求團隊,而是如何放過自己。當你能對自己說「我已經夠好」,你才能真正放下恐懼、建立信任,並帶領團隊走向長遠的成就。
Thumbnail
2025/08/26
領導者最深的課題,不是如何要求團隊,而是如何放過自己。當你能對自己說「我已經夠好」,你才能真正放下恐懼、建立信任,並帶領團隊走向長遠的成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當這些情緒發揮作用時,拖累的是你管理團隊的工作效率,傷害的是能讓你升遷加薪的績效考績,或者是讓你公司賺錢的銷售成績。
Thumbnail
當這些情緒發揮作用時,拖累的是你管理團隊的工作效率,傷害的是能讓你升遷加薪的績效考績,或者是讓你公司賺錢的銷售成績。
Thumbnail
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情緒管理能力已成為每位員工以及領導人,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  良好的情緒管理不僅能夠幫助個人保持心理健康,提升工作效率,更對於塑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建立高效能團隊具有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情緒管理能力已成為每位員工以及領導人,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  良好的情緒管理不僅能夠幫助個人保持心理健康,提升工作效率,更對於塑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建立高效能團隊具有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做好向下管理,讓更多人為你抬轎。帶著團隊步步高升,大家一起發財吧!
Thumbnail
做好向下管理,讓更多人為你抬轎。帶著團隊步步高升,大家一起發財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如何處理與同事相處時的情緒控制問題,並提出了建立條列問題的能力和掌握事情狀況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如何處理與同事相處時的情緒控制問題,並提出了建立條列問題的能力和掌握事情狀況的重要性。
Thumbnail
「當責與負責的差異在於,不單單是對過程負責,更是要對結果負全責」。 本文以客訴當作案例,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怎樣的結果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心態,若能把結果放在心上,處理起來的方式必能更全面,這或許就是升遷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當責與負責的差異在於,不單單是對過程負責,更是要對結果負全責」。 本文以客訴當作案例,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怎樣的結果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心態,若能把結果放在心上,處理起來的方式必能更全面,這或許就是升遷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情緒管理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和團隊合作的需求,個人在處理情緒的能力對於團隊整體的效率和和諧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工作中的情緒瓶頸、團隊成熟度,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情緒以提升團隊的整體表現。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情緒管理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和團隊合作的需求,個人在處理情緒的能力對於團隊整體的效率和和諧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工作中的情緒瓶頸、團隊成熟度,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情緒以提升團隊的整體表現。
Thumbnail
運作職場的是人,只要是人都有情緒。職場是考驗人性的最佳場域,只要你人格堅定頭腦清晰,不管遭遇多少困難挫折,你都可以一路無所畏懼,從容走過職場直到退休。
Thumbnail
運作職場的是人,只要是人都有情緒。職場是考驗人性的最佳場域,只要你人格堅定頭腦清晰,不管遭遇多少困難挫折,你都可以一路無所畏懼,從容走過職場直到退休。
Thumbnail
在你還沒成名以前,如果就先像我的朋友一樣,遭到自己的部屬叛變。你辛辛苦苦耕耘出的大好前程,恐怕會在一夕之間,通通化為烏有。
Thumbnail
在你還沒成名以前,如果就先像我的朋友一樣,遭到自己的部屬叛變。你辛辛苦苦耕耘出的大好前程,恐怕會在一夕之間,通通化為烏有。
Thumbnail
我們終究都是人,我們會痛會累會疲倦。我們的部屬,也是一樣,他們需要關心體諒與鼓勵,才會有動力繼續努力,持續把工作做好。
Thumbnail
我們終究都是人,我們會痛會累會疲倦。我們的部屬,也是一樣,他們需要關心體諒與鼓勵,才會有動力繼續努力,持續把工作做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