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裡,我遇到過許多高階主管,表面上帶領著團隊、承擔決策,內心卻依舊背著沉重的枷鎖。
他們不斷追求「更好」,但這份「更好」並非出自於自我驅動,而是為了滿足外界的期待:上級的眼光、團隊的需求、甚至過往對「好孩子」的執念。
越是自我苛責的領導,越容易帶出『平庸』團隊
我有位高管客戶分享過,他每天是第一個到公司、最後一個離開,把所有問題都扛在自己身上。當我問他原因時,他說:「因為如果我不完美,別人會覺得我不配坐在這個位置。」
這不只是績效壓力,而是一種深藏的「受傷孩子心態」——總覺得要拼命證明自己,才能換來認同。
領導者的隱形傷口
很多主管沒有察覺,這種心態會悄悄滲透到領導風格裡:
- 過度控制:害怕團隊犯錯,因為錯誤等於「自己失敗」
- 無法放手:總覺得部屬做得不夠好,凡事親力親為
- 情緒壓抑:對自己嚴苛,也讓團隊喘不過氣
這樣的領導方式,短期或許能推動績效,但長期下來,會讓團隊疲憊,讓自己失去感覺,甚至懷疑工作的意義。
解決方案:對自己說「我已經夠好」
領導力不只是帶人,更是一種自我修復的過程。當你學會善待自己,你才能真正善待團隊。具體做法:
- 停止用否定推動自己
下次當你在心裡對自己說「還不夠好」時,請停下來,換句話:「我已經做得很好了,下一步可以再調整。」這不代表你不求進步,而是改變了動力來源——從恐懼轉向自我肯定。 - 分清責任界線
團隊的表現,不等於你全部的價值。你是領導者,但不是「父母」。部屬需要空間成長,你需要學會放手。 - 建立支持性的自我對話
每天花三分鐘,對自己說:「今天的我,已經夠好。」這聽起來簡單,但對抗多年「挑剔內在聲音」時,會是一種深層的修復。 - 把自我肯定帶進團隊文化
如果你能對自己說「我夠好」,你也能更容易對部屬說:「你做得不錯。」這會讓團隊從緊繃走向信任,績效反而更穩定。
領導力的起點,是自我修復
我想提醒每位領導者:
真正強大的領導,不是永遠追求完美,而是允許自己與團隊,都能在人性的限制中,找到前進的力量。
有時候,最需要的,不是再多做一件事,而是學會放過自己。
與你分享的思考
如果你讀到這裡,我想邀請你一起思考:
當領導者的你,是否也常常用嚴苛的標準要求自己?
當你能對自己說「我已經夠好」,你的領導方式會不會也因此不同?
✨ 互動問題(選一個最貼近你的狀態):
A. 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需要努力掩蓋
B. 我正在學習放過自己,給自己更多肯定
C. 我已經能自在地說:「我現在的自己,就是夠好的」
💬 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選擇吧,或許能啟發同樣在掙扎的領導者。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請點讚或分享,讓更多領導者能學會「放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