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徵的房貸數據告一段落,與新增房貸市場數據有關的文章如下:
- 2024年新增33萬房奴,台灣背房貸人數220萬來到近年新高
- 房屋貸款鑑估值早在2013年突破千萬大關,核貸成數保底抓7成左右
- 平均房貸金額來到900萬,而年齡越低,能獲得較低的房貸利率
- 收入高的情況下,購買屋齡0-3年的電梯大廈,能獲得最有競爭力的核貸條件
先前文章《收入決定授信金額與核貸成數、年齡則決定利率高低、30–39歲為購屋主力、房貸承辦以銀行為主》探討完新增房貸市場於「購屋者、金融機構」面向的統計數據,本篇接續探討與「建物」相關之數據。
若想觀看整體房貸市場的近年變化,可以參閱《房貸市場數據統整:收入與年齡影響貸款條件、建物以36年老屋與電梯大廈為主、銀行為主要承貸方》,對整體房市的整體輪廓與框架會有更全面的了解。如果是打算進軍台灣房貸市場,像是法拍、一胎、二胎等等的業者,比起新增房貸數據,上述文章攸關到「既存房貸數據」具有較高的直接價值。
這些資料除了代表台灣既存房貸的市場規模外,涵蓋最粗略的市場樣貌,包括「購屋者、建物、金融機構」三個面向的產業輪廓。其餘更深的探討,可根據上述三大面向,再到各個公部門查詢是否有合適的統計數據,方可探究其樣貌。
購置住宅貸款統計資訊定義
相關名詞定義皆來自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房貸:擷取授信戶「融資業務分類」為「購買住宅貸款(非自用)」、「購買住宅貸款(自用)」及「購買住宅貸款(其他)」者,統稱為「房貸」。
流量(房貸XX新增XX的統計數據):指某一段時間內(例如2015年1月至3月,以2015Q1表示)新增之房貸,相關資訊包括平均授信餘額、平均授信額度、平均鑑估值、平均核貸成數、平均利率、平均建物面積等。並以貸款者之特徵變數(性別、年齡、年收入、學歷)及建築物之特徵變數(所在之行政區、屋齡或建物類別、地區路段別)分別列之。
存量(房貸XXXX):指某一特定時間點(例如2014年12月,以201412表示)之房貸,相關資訊包括平均授信餘額、平均授信額度、平均鑑估值、平均核貸成數、平均利率、平均建物面積等。並以貸款者之特徵變數(性別、年齡、年收入、學歷)及建築物之特徵變數(所在之行政區、屋齡或建物類別、地區路段別)分別列之。
新增房貸近年概況
發現近年的人數都維持在20萬以上,房市旺的時候甚至來到30萬以上,尤其是2024年,更是來到33萬人的近年新高:

房貸授信新增人數
從整體平均授信狀況來看(包含平均授信額度、平均鑑估值以及平均核貸成數):

新增房貸_整體平均授信狀況
可以發現不論是授信額度還是鑑估值都是逐年緩步向上,至2024年底平均鑑估值已經來到1400萬,平均授信額度1000萬,換算下來的平均核貸成數約為71%。
如果看核貸成數的中位數,最低也不低過70%:

新增房貸_核貸成數-中位數
平均利率至2024年底來到有統計數據來的新高2.36%:

新增房貸_平均貸款利率
最後來看整體的平均建物坪數:

新增房貸_建物平均坪數
可以發現坪數高峰落在2015年,之後震盪向下,截至2025 Q1,平均坪數42坪已經來到有統計來新低。
從整體數據可以發現,近來年坪數持續下降,但鑑估值卻逐漸攀升,意味著整體每坪價格持續上漲。
花得更多,買得更小,核貸成數雖然較高,相對負擔的房貸利率來到新高。
新增房貸_建物類別
建物類別共分成七個項目,分別是:公寓、別墅、電梯大廈、透天厝、樓中樓、套房與其他。首先看樣本組成:

新增房貸樣本_建物類別百分比
電梯大廈長年佔據第一的寶座,且比重還逐年成長,從2009年的近5成提升至2025年Q1近7成。其次為透天厝,從原先2成比重縮至1成左右。
光上述二者就長期占據至少7成以上比重!近年比重甚至來到8成,主要來自於電梯大廈的強勁成長。
接著來看各建物類別的平均鑑估值:

新增房貸_建物類別平均鑑估值 (千元)
從上圖發現,別墅與樓中樓時常爭奪一、二名寶座,在不考慮「其他」類別的情況下,第三、四名分別為透天厝與電梯大廈,第五名為公寓,套房則敬陪末座。
接著來看平均核貸成數:

新增房貸_平均核貸成數(建物類別)
可以發現樓中樓波動最大,別墅則在22年Q4有短暫大波動。可以發現電梯大廈(墨綠色)的平均核貸成數大多時候都是偏上緣,反觀套房則大多數都落在下緣,意味著可核貸成數相對較其他建物類別低。
接著來看核貸成數中位數:

新增房貸_核貸成數中位數(建物類別)
從2020年開始,核貸成數在低都會落在至少70%,且電梯大廈穩定落在上限值80%浮動。
別墅與樓中樓波動大;套房大多數時候都偏離群體,都在下方遊走。
接著來看平均貸款利率:

新增房貸_平均貸款利率(建物類別)
套房長年平均貸款利率都是建物類別中最高,直到2024年才被樓中樓反超,別墅則以第三高的姿態緊追在後。反觀電梯大廈近年的利息都較其他類別低穩定的落在下緣。
最後來看平均建物坪數:

新增房貸_平均建物坪數(建物類別)
在不考慮「其他」類別的情況下,發現別墅坪數大多數時候>樓中樓,其餘不論是排名還是坪數面居都是長年維持:透天厝>電梯大廈>公寓>套房。
新增房貸_屋齡
礙於聯徵中心將屋齡細切成13個級距(屋齡0–36年以上,每3年一個級距),部分圖表塞不下,會改以數據表格並佐以顏色呈現。
首先看樣本組成:

新增房貸樣本_屋齡分布
發現0–3年新屋長年占樣本組成最多比重,再少也有至少2成占比。此外,屋齡>36年的老屋占比也逐漸攀升,近年來已經成為第二大。
接著來看各屋齡的平均鑑估值:

新增房貸_各屋齡平均鑑估值 (千元)
房價鑑估值震盪向上,近期已來到至少800萬的門檻。且屋齡與平均鑑估值沒有絕對關係,可能與建物類別、坪數其影響有關。
接著來看平均授信額度(千元):

新增房貸_平均核貸成數(屋齡)
隨著時間推進,整個曲線越加發散,沒有一定的規律。唯有0–3年新屋一枝獨秀,大多時候能獲得較高的平均核貸成數;3–6年屋本中間有一段跟著0–3年屋走,後續跟著走落。
接著來看核貸成數中位數:

新增房貸_核貸成數中位數(屋齡)
能貸到接近上限八成的唯有0–3年屋,3–9年屋本也能貸到近八成,後續跟著其他屋齡一同跌落。其他屋齡沒有一定規律性,就不再贅述。
有趣的是,不論屋齡,可以發現70%幾乎就是地板,成數再下去也有限。
接著來看各屋齡的平均利率:

新增房貸_平均貸款利率(屋齡)
可以發現除了0–3年屋齡的利率明顯低於其他屋齡,其餘趨近一致。不過改用色溫圖看,還是能看出微幅的利率差異:

新增房貸_平均貸款利率(屋齡)
屋齡與利率還是有微幅的正相關,屋齡越高利率越高,只是影響有限。以2025年Q1為例,撇除0–3年屋的2.2%,6–9年屋的利率為2.44%,屋齡>33的利息則為2.56%,屋齡所影響的利率差異只在±0.12%之間增減。
最後來看各屋齡平均建物坪數:

新增房貸_平均建物坪數(屋齡)
除了>36年屋明顯低於其他屋齡外,其餘幾乎是麻花捲,數值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坪數再低也就在30坪上下浮動。
新增房貸擔保品所在縣市
礙於圖表塞不下22個縣市+1個跨縣市的圖示,只得割捨一些人數較少的縣市以外,須注意桃園縣轉桃園市,所以圖表會有數據切換的情形。
首先看各縣市房貸新增授信人數:

房貸新增授信人數_房貸擔保品所在縣市
人數以新北市常居榜首,其餘第二至六名大多為五都輪替:桃園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台北市,新竹縣偶爾會冒出頭來。
接著來看各縣市鑑估值(去除連江縣):

新增房貸_各縣市平均鑑估值 (千元)
台北市平均鑑估值不出意外,遙遙領先其他縣市。截至2025年Q1為止,第二至四名則為新北市與新竹縣市糾結,第五、六名則為桃園市與台中縣競逐之。
接著看各縣市房貸新增授信餘額總水位(授信餘額):
![房貸擔保品所在縣市_房貸新增授信餘額[仟元]](https://resize-image.vocus.cc/resize?compression=6&norotation=true&url=https%3A%2F%2Fimages.vocus.cc%2F6e98d6a5-4d45-465e-80a0-818e10fe6c96.png&width=700&sign=AnNEuRYdaIvLa0LnIQgZ-jXXCguSYZ224EPppgFAZaQ)
房貸擔保品所在縣市_房貸新增授信餘額[仟元]
同樣由六都站榜,新北市常居第一外,其餘名次主要由五都輪替包辦。
接著將各縣市的授信總水位除以房貸人數,得出平均新增授信餘額(平均房貸新增餘額):
![房貸擔保品所在縣市_平均房貸新增授信餘額[仟元]](https://resize-image.vocus.cc/resize?compression=6&norotation=true&url=https%3A%2F%2Fimages.vocus.cc%2F2c92cfba-87ef-46c2-8a8c-961f2d255d64.png&width=700&sign=MeLMH-fvfd9jDRrvwZ6JL_DF2u8bQTL3xIL3wDY_e-g)
房貸擔保品所在縣市_平均房貸新增授信餘額[仟元]
平均下來的新增授信餘額,台北市毫無懸念、遙遙領先其他縣市,也是唯一長年授信餘額維持在一千多萬的水準。
如果將台北去除,看其餘縣市的平均新增授信餘額:
![房貸擔保品所在縣市(剔除台北市)_平均房貸新增授信餘額[仟元]](https://resize-image.vocus.cc/resize?compression=6&norotation=true&url=https%3A%2F%2Fimages.vocus.cc%2Fbcc95975-561b-4a70-9261-efc2bcdce933.png&width=700&sign=lErULJVGYkU9FFVaw0gmcyqLtJTGu9rUig-RAfriRC4)
房貸擔保品所在縣市(剔除台北市)_平均房貸新增授信餘額[仟元]
沒有哪個縣市獨佔鰲頭,僅能免強看出新北市、新竹縣、台中市、新竹市、高雄市與台南市佔據較高的名次。
礙於篇幅就不再一一列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官網下載統計數據使用。
接著來看平均核貸成數(去除連江縣):

新增房貸_平均核貸成數(縣市別)
大部分的縣市平均核貸成數都可以貸到7成,可以發現花蓮的平均核貸成數大多時候為最高,台北市與金門縣則是主要縣市中成數較低的。
接著來看核貸成數中位數(去除連江縣):

新增房貸_核貸成數中位數(縣市別)
很亂,但部分縣市的中位數能達到近上限的8成。
接著看平均利率是否因縣市有所差異:

房貸擔保品所在縣市_平均利率
房貸利率的異動,宏觀同樣是看央行升降息,微觀則是看各房產所在地。
不過,不同縣市的利差帶寬已經越來越窄,原先因為房產地點導致的利差,如今「所在地」這個影響因子的重要性也減少許多,特地去區分縣市排名就顯得多餘,本文就不再多著墨。
最後來看平均建物坪數:

新增房貸_平均建物坪數(縣市別)
大部分縣市的坪數都有長年緩步下降的趨勢,目前大多約落在40–50坪的區間中,澎湖縣與金門縣則波動較大。
新增房貸擔保品所在鄉鎮市、地區路段別
22個縣市的圖表已經難以呈現,更不論全台368個鄉鎮市,完全塞不下限制225個數列的圖表,因此更不用考慮如何將近18萬條地區路段別的數據呈現,EXCEL沒有崩潰就已經很不錯了。
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到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購置住宅貸款統計資訊下載檔案,只要透過Excel的篩選功能,就能將指定的縣市、鄉鎮市與路段別的樣本數、鑑估值、平均授信額度、平均核貸成數、核貸成數中位數、平均貸款利率、平均建物坪數拉出來做成圖表參考。
語帶保留的部分
同先前文章提及,聯徵提供的各項數據都只有單一維度的資料,無法更進一步探究自己正處於哪個象限,實在可惜。
對於新增房貸市場的統計數據,個人覺得最難理解的是屋齡>36年的數據,屋齡>36年的數據有屋齡跨幅差距過大的問題,因此參考性不高。(50年、70年老屋通通都放在>36年的統計數據,屋齡跨幅差距過大)
結論
本文探討新增房貸市場,根據聯徵中心資料,並輔以國發會人口數據,得出以下幾點小結:
- 承貸的建物類別以電梯大廈長年佔據第一的寶座(從5成逐年成長至7成),其次為透天(從原先2成比重縮至1成左右),光上述二者就長期占據至少7成以上比重,近年比重甚至來到8成,主要來自於電梯大廈的強勁成長。
- 電梯大廈能獲取較好的平均核貸成數,在核貸成數中位數唯一能來到上限80%,且能獲得較低的利率;反觀套房不論是在核貸成數的平均數還是中位數上,經常敬佩末座,且平均貸款利率大多時候都明顯高出其他建物類別一截。
- 在不考慮「其他」類別的情況下,鑑估值時常是別墅與樓中樓爭奪一、二名,第三、四名分別為透天厝與電梯大廈,第五名為公寓,套房則敬陪末座;從平均坪數來看,別墅坪數大多數時候>樓中樓,其餘不論是排名還是坪數面居都是長年維持:透天厝>電梯大廈>公寓>套房。
- 從屋齡來看,0–3年屋不論是核貸成數還是利率,比其他屋齡有明顯優勢許多,也是唯一在核貸成數中位數能接近8成上限的屋齡級距;3–9年屋則次之,其餘屋齡則對授信的影響性/關聯性不大。(屋齡與利率有微幅的正相關,屋齡越高利率越高,只是影響有限)
- 每年房貸新增授信人數,以新北市常居榜首,其餘第二至六名大多為五都輪替:桃園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台北市,新竹縣偶爾冒出頭。
- 台北市不論是平均鑑估值還是授信額度,長年遙遙領先其他縣市。其餘名次主要由其餘五都與新竹縣市競逐之。
- 房產所在縣市不是影響利率的關鍵因素;大部分的縣市平均核貸成數都可以貸到7成,可以發現花蓮的平均核貸成數大多時候為最高,反觀台北市與金門縣則是成數較低。
- 大部分縣市的坪數都有長年緩步下降的趨勢,目前大多約落在40–50坪的區間中。
房市分析未完待續
整體分析的架構上,量化分析會分成物件(供給)與購房者(需求):物件會針對新成屋與中古屋,了解數量、坪數、價格等資料;購屋族則是了解收入、支出、房貸利息、貸款成數等資訊。
隨著本篇抒寫至此,意味著筆者已經將手邊與聯徵中心有關的房貸統計數據清完一次,包括房貸市場(存量)與新增房貸市場(流量)的統計數據。
由於自己也是計畫購屋的族群之一,在統整與梳理完聯徵房貸數據後,發現與購屋族有直接關聯的數據皆在新增房貸市場(流量),後續將整合這些數據,變成購屋的參考指南。
有時間的話,會再補充一些自認值得分享的統計數據。
質化資料上,先前已經簡單回溯完2020年以來的七波信用管制,後續再評估是否要針對新青安政策(青年安心成家購屋)簡單做個摘要。
參考資料
-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OpenData專區、購置住宅貸款統計資訊、房貸類統計資訊 (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