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竹愛科普|每天讓孩子多動一動,竟能提升智力與專注力!體感遊戲還能增強記憶力 🧠✨】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 研究揭祕:每天讓孩子多動一動,竟能提升智力與專注力!體感遊戲還能增強記憶力 🧠✨

你有沒有觀察過自家小孩?有些孩子在幼兒園裡總是跑得快、跳得高,動作俐落;有些孩子則在丟球、接球、踢球時顯得笨手笨腳。除了體能上的差異,這些「基本動作技巧」(FMS,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的發展,其實和孩子的大腦功能也有緊密連結。

最新發表於《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的系統性綜述與網絡統合分析(整合了 38 篇隨機對照試驗,超過 5237 名 2–6 歲幼兒參與)指出:適當的身體活動 (PA, Physical Activity) 介入,不僅能大幅提升孩子的基本動作技巧,還能促進認知功能 (CF, Cognitive Function),包含注意力、工作記憶與行為調控能力

換句話說,「動得好」的小孩,更有可能「想得快」

raw-image




🏃‍♀️ 什麼是基本動作技巧 (FMS)?

FMS(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指的是兒童在 2–7 歲階段最重要的基礎動作能力,它分為兩大類:

  • 移動技巧 (LMS, Locomotor Skills):跑、跳、滑步、單腳跳……這些能讓孩子把身體移動到不同位置的動作。
  • 物體操控技巧 (OCS, Object Control Skills):丟球、接球、踢球、拍球……這些需要手腳協調、和外物互動的技能。

這些動作就像是「學習字母」一樣,沒有這些基礎,孩子很難進一步學會複雜的「單字與文章」,也就是更進階的體育活動與運動專項。

科學家甚至提出「熟練度門檻」(Proficiency Barrier) 概念:如果孩子在幼兒期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動作技巧,他們可能會在往後的運動參與、健康發展上遇到障礙。這不只關係到體能,還會影響 腦力與專注力


🧠 為什麼運動能幫助腦袋更靈光?

研究發現,運動能透過多種機制提升孩子的腦力:

  1. 增加腦部血流:身體活動會讓大腦獲得更多氧氣與養分,幫助腦細胞發揮功能。
  2. 促進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也就是大腦連結與重組的能力,幫助孩子更快學習新知識。
  3. 優化認知資源分配:運動讓孩子更能專注在當下,減少分心。
  4. 互動挑戰:特別是像體感遊戲 (Exergaming) 這類需要即時反應的活動,可以同時訓練動作與思考。

📊 研究怎麼做?成果有多驚人?

這份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麻州大學波士頓、澳洲伍倫貢大學等國際研究團隊的研究,檢視了不同型態的運動介入,包含:

  • AP (Active Play/Free Play/Unstructured PA):自由遊戲或非結構化活動。
  • GSPA (General Structured Physical Activity):一般結構化的體能活動,例如體育課程。
  • FMS-programs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targeted programs):專門針對基本動作技巧的課程。
  • CPA (Cognitively-engaging Physical Activity):同時需要動作與腦力的活動。
  • MPA (Multilevel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多層次綜合型活動。
  • Exergaming:體感遊戲,例如 Wii、Kinect、VR 遊戲。
  • UC (Usual Care):日常一般活動。

👉 結果顯示:

  • 整體 FMS:運動介入的效果非常顯著,效應量達到 g = 0.96(屬於「大效果」)。
  • 認知功能 (CF):運動也能帶來中小程度的正向影響(效應量 g = 0.39)。
  • 物體操控技巧 (OCS):體感遊戲表現最亮眼,效應量 SMD = 2.38,遠高於其他方法。
  • 工作記憶 (WM, Working Memory):體感遊戲顯著提升孩子記憶力。
  • 介入時間:短期(1–3 個月)的介入效果比長期更佳。

簡單說,動得對、動得好,孩子的身體與大腦會一起升級!


🎮 體感遊戲:玩遊戲 = 動腦 + 動身

最有趣的發現,就是 體感遊戲 (Exergaming) 的效果。


這類遊戲要求孩子用身體來完成任務,例如:


  • 跳起來接虛擬的球
  • 揮手打擊螢幕上的目標
  • 跑步或踢腿來通過關卡

這些動作同時需要 動作協調、眼手協調與即時反應。研究發現,體感遊戲能大幅提升孩子的物體操控技巧,甚至還能增強工作記憶。

家長們不妨換個角度看待電玩:不是所有螢幕時間都是壞事,只要選對遊戲,孩子也能在「玩」的過程中得到身心發展的好處。


⏳ 為什麼短期效果更好?

研究發現,介入 少於 3 個月 的運動計畫對動作技巧最有幫助,而少於 8 週的計畫則最能提升認知功能。

原因可能是:

  • 新鮮感:短期活動能保持孩子的專注與興趣,避免「膩」的情況。
  • 強度集中:短期計畫往往設計更緊湊,效果更快顯現。
  • 可持續性挑戰:太長的計畫,孩子可能失去動力或出現流失。

這提醒我們,與其拉長計畫,不如設計循序漸進、階段性的短期課程,效果反而更好。


👨‍👩‍👧 給家長的建議:如何在生活中應用?

  1. 每天安排動起來的時間
    • 帶孩子到公園跑、跳、丟球。
    • 簡單的居家遊戲,如「跳格子」或「傳接球」。
  2. 善用體感遊戲
    • 偶爾用 Wii、Switch、Kinect 等平台,陪孩子一起玩運動型遊戲。
    • 選擇需要全身參與、挑戰協調性的遊戲。
  3. 短期小目標,比長期更有效
    • 與其一次計畫半年,不如設計 4–8 週的小挑戰,例如「這個月練習單腳跳」。
  4. 融入日常生活
    • 上樓梯代替電梯。
    • 超市排隊時玩「單腳平衡」小比賽。
  5. 保持趣味與成就感
    • 給孩子小獎勵,例如「完成今天的動作任務,就能貼一張貼紙」。
    • 遊戲化的方式比強迫更能激發孩子的動力。

🔮 未來展望:不只是運動,更是大腦投資

這篇研究不只提醒我們「讓孩子多運動」,更揭示了 動作與認知發展的緊密關係

👉 若孩子能在幼兒期掌握 FMS,不只幫助未來參與更多運動、降低肥胖風險,更可能在學習力、專注力、記憶力上受惠。


👉 體感遊戲可能成為未來幼兒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新工具,特別是在都市空間有限、缺乏運動場地的情況下。


換句話說,今天讓孩子多動一步,就是為他的大腦與人生打下更穩健的一步


📚 研究來源

Jiang S., Zeng N., Ng JYY., Chong KH., Zeng T., Leung SKY., Ha AS. (2025).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on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early childhoo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https://doi.org/10.1016/j.jshs.2025.101085


✍️ 總結一句:


「動得多,腦袋更聰明!」


不論是跑跳遊戲、結構化課程,還是體感遊戲,只要設計得當,都是幫助孩子邁向健康與聰明的最佳投資。如果想瞭解更多或者覺得今天的內容很實用的話,請幫我按讚分享!或是到Youtube以及Podcast:【我是運科竹】的頻道來進行訂閱喔!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本文為運動科學科普以及科學知識宣導性質,並非醫療建議或者針對個人之運動專屬建議!若您有任何相關障礙或者病症問題,請洽詢醫療專業人員,以獲得最佳協助與建議!另外,實際個人化健身運動計畫,亦請依個人身體狀況並與醫療照護專業人員討論後指導調整。運科竹祝各位都能擁有優質健康生活!)

如果您覺得本次節目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聯絡資訊 ★★


🟦 微小起心動念,將有莫大改變!小額捐款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

http://tinyurl.com/3jan2d46


🟦需統編者,請改點下面連結,可輸入統一編號!

https://vocus.cc/salon/stevelovesworkout/plans/content



🟨 自媒體經營:以「我是運科竹」為關鍵字搜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ovesWorkout/

▌SubStack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substack.com/

Podcast 頻道 : Sound on, Apple Podcast, 以及 Google Podcast,均為「我是運科竹」。


🟪 文章創作:

▌Vocus 方格子文章創作:https://vocus.cc/user/61d96b17fd89780001e2c067

▌Medium 文章創作:https://medium.com/@coachstevetw


🟦 個人網站:

▌Website: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wordpress.com/about/

▌CV website: https://lunacysaint.github.io


🟨 需要公益演講、商業合作,或者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事宜,請電郵聯繫!

▌E-mail : isame4@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運科竹!
47會員
352內容數
想知道運科竹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嗎? 這個專題分享運科竹平常的訓練過程,以及相關訓練的心得還有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訓練!以及目前最新運動科學研究現況!
我是運科竹! 的其他內容
2025/09/19
💡探索自我、規劃未來:一場深度職涯探索工作坊心得分享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不再只是「選一份工作」那麼簡單,而是一次對自我認識的深度探索。近期我有幸參加了一場由專業講師主導的職涯探索工作坊,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與工具,我不僅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能力與性格,也對未來職涯規劃有
Thumbnail
2025/09/19
💡探索自我、規劃未來:一場深度職涯探索工作坊心得分享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不再只是「選一份工作」那麼簡單,而是一次對自我認識的深度探索。近期我有幸參加了一場由專業講師主導的職涯探索工作坊,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與工具,我不僅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能力與性格,也對未來職涯規劃有
Thumbnail
2025/09/18
🧬【科學新知】專家共識:身體組成標準化,讓你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你知道嗎?我們的身體狀況不僅僅是由體重來判斷的,其實還可以由脂肪、肌肉、水分等多種組織狀況來瞭解。這些組織的比例和分佈,對我們的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長久以來,對於「身體組成」的定義和測量方法,醫學界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導致
Thumbnail
2025/09/18
🧬【科學新知】專家共識:身體組成標準化,讓你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你知道嗎?我們的身體狀況不僅僅是由體重來判斷的,其實還可以由脂肪、肌肉、水分等多種組織狀況來瞭解。這些組織的比例和分佈,對我們的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長久以來,對於「身體組成」的定義和測量方法,醫學界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導致
Thumbnail
2025/09/17
Welcome back to the show! Today, we’re diving into a groundbreaking paper published in 2025 about body composition!
Thumbnail
2025/09/17
Welcome back to the show! Today, we’re diving into a groundbreaking paper published in 2025 about body compositio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Thumbnail
父母默默的和孩子在同一空間忙自己的事,孩子是無法感受到這份寧靜的愛。期待照顧者能與孩子互動,一起創造美好的童年時光。孩子每個時期的遊戲方式、自我探索,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Thumbnail
父母默默的和孩子在同一空間忙自己的事,孩子是無法感受到這份寧靜的愛。期待照顧者能與孩子互動,一起創造美好的童年時光。孩子每個時期的遊戲方式、自我探索,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Thumbnail
我發現和小孩玩一些搞笑的遊戲,大人和小孩都會充滿快樂能量,陪玩的時光就會感覺過的比較快。 「笑」的好處還不只這樣,正面情緒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專注力、增強記憶,還能連結彼此的心。
Thumbnail
我發現和小孩玩一些搞笑的遊戲,大人和小孩都會充滿快樂能量,陪玩的時光就會感覺過的比較快。 「笑」的好處還不只這樣,正面情緒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專注力、增強記憶,還能連結彼此的心。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者經常強調戶外活動對他們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我們帶著孩子到戶外玩耍時,他們不僅能夠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新奇的環境,還能夠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和應對不同情境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建立他們的人格發展的重要途徑,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珍惜自然,培養責任感和價值觀。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者經常強調戶外活動對他們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我們帶著孩子到戶外玩耍時,他們不僅能夠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新奇的環境,還能夠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和應對不同情境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建立他們的人格發展的重要途徑,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珍惜自然,培養責任感和價值觀。
Thumbnail
【體育課的角落】 來到每週二的運動英語課,因為河邊草地濕滑,今天是到籃球場進行飛盤活動,孩子們對於運動英文課要主動翻譯這件事越來越熟悉,很多孩子雖然沒有舉手,但在外師說完後,就自動的翻譯出來(雖然時對時錯),不需要太多老師的提醒,孩子們有越來越進入學習狀況。   熱身環節,有一個很特別的風景,
Thumbnail
【體育課的角落】 來到每週二的運動英語課,因為河邊草地濕滑,今天是到籃球場進行飛盤活動,孩子們對於運動英文課要主動翻譯這件事越來越熟悉,很多孩子雖然沒有舉手,但在外師說完後,就自動的翻譯出來(雖然時對時錯),不需要太多老師的提醒,孩子們有越來越進入學習狀況。   熱身環節,有一個很特別的風景,
Thumbnail
童一心得_2 @ 2024 3/24 〔木槍 北極熊班〕
Thumbnail
童一心得_2 @ 2024 3/24 〔木槍 北極熊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