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曝時代》讀後心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開學後的大事,就是和學校老師的「班親會」了。


女兒從小在學校就不需要我操心,

加上之前都要照顧弟弟,

所以一直沒有參加。


兒子小一之後,

我因為參加兒子的班親會,

也就順道去女兒的班上看看。


女兒說她很喜歡,

好像只要去參加,

就是有用心參與她的學習歷程,

原來孩子會因此感覺被愛被在乎,

還好現在開始參加也還來得及。


高年級的老師、家長聚在一起,

不免俗的就是討論手機、平板3c的使用情形,

老師推薦了品皓心理師寫的《過曝時代》,

我想到之前看過,

卻沒時間寫下一些心得,

趁著重溫一遍的機會,記錄下來。




_

#過曝時代 讀後心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生活的速度越來越快。

我們用1.5倍速甚至2倍速,

觀看YT、聽Podcast ,而且感覺自然,

彷彿主持人的語速本該如此。



而出生就是這樣高倍速的環境長大的孩子們,

他們感知時間的刻度與容量也跟著被壓縮,

各種人際訊息在社群以碎片化的方式,

滲透生活中的各個面向,

這讓我們失去心理餘裕。


書中提到一些可以增強孩子們甚至是大人也可以用上的心理疫苗,

我選了3個跟大家分享。


1️⃣斷捨離社群時間:

管制上網時間,

讓孩子在有限度的時間內使用,

這是最簡單也最難堅持的原則。



手機的使用填滿了我們生活中的零碎時間,

所以給出一個完整的空間與時間,

甚至培養一個能夠引發心流的興趣,

會是協助孩子滋養內心餘裕的方式。



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認知能力,

養成深度專注的原則,

就是能夠擁有一段完整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讓注意力放在一個目標上。


2️⃣增加對評價的免疫力:

「別人怎麼看你,跟你是什麼樣的人,是兩回事。」


事實上,大家只在意自己,

注意力也幾乎都放在自己身上。

女兒最近跟我分享:媽媽,你不要在意別人眼光,

因為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她在人際關係上比我更游刃有餘,

心理韌性也強過當年小學的我許多,

真的非常欣慰。


3️⃣形塑自我認同:

最終能夠和別人評價抗衡的心理力量,

仍然是來自於你對自己的看法,

就是「自我認同」。


我們在生活中創造經驗、累積經驗、整合經驗,成為「自我認同」。


所以經驗很重要,

而怎麼看待這些經驗更重要。

書中提到的這個例子我覺得很棒:


當孩子考試考差了,這是一個經驗,

但是他怎麼看待這個經驗,

則是教養或環境決定結果。


身為家長可以跟他說:「這次考試不理想,你是怎麼準備的呢?你準備的方法可能要改進喔!」


孩子從你的反應中學到,

看待這個經驗的角度就會變成:


1)許多事情的表現跟你怎麼準備有關,

而不只是聰不聰明的問題


2)事情失敗了,那就再換個方法試試看!


而不會覺得自己考差了,

就只是一個很糟糕很沒有用的人。


💡寫在最後

以前那個年代的我們,

情緒課題一向都不是主流,

可是隨著時代的演進,

請別把孩子的人際關係視為小事,

因為「關係」一向都是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發展大事。




單純的陪伴,便能為孩子帶來療癒,

而陪伴的核心無他,專注當下就夠了。


《過曝時代》

作者:陳品皓

出版社:親子天下




#莉娜讀書筆記 #親子天下 #陳品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莉娜家的書房的沙龍
7會員
29內容數
2025/02/07
「孤單就像我身上的刺, 是我的一部分。 如果我有翅膀而不是刺, 就不會那麼孤單了。 我就可以隨心所欲飛到任何地方, 再也不需要什麼願望。」——刺蝟
Thumbnail
2025/02/07
「孤單就像我身上的刺, 是我的一部分。 如果我有翅膀而不是刺, 就不會那麼孤單了。 我就可以隨心所欲飛到任何地方, 再也不需要什麼願望。」——刺蝟
Thumbnail
2025/02/07
洪愛珠從她自小浸潤的蘆洲、大稻埕出發, 寫下她往昔不曾覺察的吃食烹煮細節。 看著她的文字, 忍不住熱淚盈眶, 裡面寫著不只是食物, 更是對母親的想念。 她說:「把一道家常菜反覆練熟,隨身攜帶,是自保的手段。逝者喚不回,如果連菜也丟了,味覺以後就無處可泊岸。」 寫的真的好, 用辭遣字也帶有老派的氣味
Thumbnail
2025/02/07
洪愛珠從她自小浸潤的蘆洲、大稻埕出發, 寫下她往昔不曾覺察的吃食烹煮細節。 看著她的文字, 忍不住熱淚盈眶, 裡面寫著不只是食物, 更是對母親的想念。 她說:「把一道家常菜反覆練熟,隨身攜帶,是自保的手段。逝者喚不回,如果連菜也丟了,味覺以後就無處可泊岸。」 寫的真的好, 用辭遣字也帶有老派的氣味
Thumbnail
2024/08/14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2024/08/14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家長在幫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本文探討了幾種幫助家長協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家長在幫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本文探討了幾種幫助家長協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拒學是近年來越發顯性的青少年議題,如何成為孩子的支持系統?陪伴拒學孩子的關鍵是「溫和」及「耐心」。文章探討影響孩子拒學行為的原因、家長應如何理解和處理拒學的建議。同時也提到學校系統和家長共同合作的重要!
Thumbnail
拒學是近年來越發顯性的青少年議題,如何成為孩子的支持系統?陪伴拒學孩子的關鍵是「溫和」及「耐心」。文章探討影響孩子拒學行為的原因、家長應如何理解和處理拒學的建議。同時也提到學校系統和家長共同合作的重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