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矽谷的一間新創公司,CEO 常常納悶:
團隊裡有個天才工程師,點子超多,但在會議中總是低頭不語。等大家散會了,他才會在 Slack 上丟出一大串深刻分析。
有天,CEO 終於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你不在會議上直接講?」
對方沉默了一下,小聲回答:「我怕講錯,大家會覺得我不專業。」
那一刻,CEO 恍然大悟。問題不是「能力不夠」,而是缺少 安全感。

🌱 土壤:安全信任
身為主管,我們常把心力放在進度表、績效數字,但忽略了最基本的土壤。
沒有安全感的環境,就像把種子丟在柏油路上,再努力也發不了芽。
想像一下開會:
如果有人提的建議立刻被酸「這不可能啦」,那下次誰還敢開口? 但如果氣氛是「先聽聽看,你怎麼想?」大家自然更願意冒險。
安全感不是「什麼都行」,而是讓人知道:「就算不完美,我不會被立刻推開。」
🌳 根系:挑戰期待
當然,土壤再肥沃,如果根沒往下扎,樹依然長不起來。
這就是「挑戰期待」的力量。
挑戰需要帶點拉扯感。太簡單,會無聊;太難,只會讓人崩潰。
期待 則像一盞燈,告訴對方「我相信你能跨過去」。
我帶過一位新手主管,他第一次要對外簡報時緊張到手心冒汗。
我沒有把任務撤掉,而是說:「你不需要完美,只要清楚講三個重點就好。」 這讓他從「我一定會搞砸」轉變為「好,我試試看」。
挑戰之所以能扎根,是因為有人在旁邊說:「我陪伴著你做到。」
🍃 養分:善意反饋
但樹要長高,光有土壤和根還不夠,還需要養分。
養分就是「善意反饋」。
很多主管誤解了反饋,以為就是「抓錯」或「打分數」。
其實真正有效的反饋,是讓人同時感受到「被看見」和「被支持」。
比如說,團隊簡報完,我會先講:「你這個開場鋪陳得很好,吸引住大家了。」
然後再補一句:「如果能把結尾收得更簡潔,會更有力。」 這種方式,對方聽得進去,也更願意下次再挑戰。
善意不是包庇,而是讓努力的人有繼續前進的能量。
🔑 一個隱形迴圈
安全信任是土壤,挑戰期待是根,善意反饋是養分。
三者互相拉扯又彼此支持,構成了一個隱形的迴圈:
- 有安全感,人敢踏出第一步。
- 有挑戰期待,人開始往下扎根。
- 有善意反饋,人得到能量繼續往上長。
缺一個都不行:
只有安全,會停留在舒適圈; 只有挑戰,會把人壓垮; 只有努力卻沒有回饋,會漸漸枯萎。
💬 結語
主管的真正工作,不是盯著報表催進度,而是像園丁一樣:
- 給土壤,讓人安心。
- 設挑戰,讓人扎根。
- 灌養分,讓人成長。
等到有一天,你會發現,團隊不只是「完成任務」而已,而是長成了一片能彼此支撐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