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多年,因為表現優秀,今年順利被升任部門經理。這原本是值得開香檳慶祝的時刻,但升遷後,他卻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以前和他同桌吃午餐、一起抱怨老闆的同事小張,現在要向他報告工作。會議上,小張常用一種「你憑什麼」的眼神盯著他,語氣裡帶著挑戰。小林第一次主持會議時,急於展現威嚴,直接駁斥了小張的建議,結果整個會議室陷入沉默,空氣凝結得讓人喘不過氣。那一刻,小林突然意識到:升遷不是贏得尊重的終點,而是考驗智慧的起點。

一、從車間組長到總經理的啟示
有位朋友的故事很能印證這點。她原本只是工廠車間的組長,後來因為表現出色,被拔擢為總經理。這樣的升遷,本來是人生大喜事,但問題隨之而來:那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同事,深至是她的前上司,現在必須向她匯報,難免有人心裡不舒服,甚至暗暗觀望。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急著立威,只會讓人更排斥。但她選擇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在會議裡經常問大家:
- 「如果你是經理,你會怎麼做?」
- 「如果你是總經理,你會如何決策?為什麼?」
這樣的問題,讓同事們開始換位思考:如果換作自己,也得承擔壓力與後果。批評的角度,慢慢轉為思考的角度,會議的氣氛因此緩和下來。
二、給別人台階下,贏得尊重
職場最怕的,就是把人逼到牆角。當你否定別人、搶走功勞或讓他在眾人面前下不了台,他就會視你為敵人。但如果你願意給他台階下,讓他保有價值與面子,他反而會感激你。
那位總經理深知這個道理。他讓同事透過思考來「參與決策」,而不是單純被命令。這種尊重,慢慢轉化為信任,最後形成凝聚力。
三、給餘地,不是退讓,而是格局
「給別人餘地」不是示弱,而是一種格局。當你願意分功勞、讓面子,別人不會因此看輕你,反而會覺得你大氣,願意追隨你。
職場上真正的高手,不是靠權力壓人,而是能讓人心甘情願地支持。因為人心,是最珍貴的資源。
四、也是給自己留後路
許多人沒意識到,給別人餘地的同時,也是在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職場上的位置不可能一成不變,今天你是主管,明天也許是顧問,後天甚至可能要重新出發。如果你一路樹敵,將人逼到絕境,那麼一旦風向改變,你就會孤立無援。
相反地,如果你累積的是信任與人情,就算位置改變,人脈與支持仍會跟著你走。
五、升遷後的關鍵心態
從這些故事裡,我們能提煉出幾個升遷後該有的心態:
- 放下得失心:不用急著證明權威,實力與態度會說話。
- 尊重專業:你的位置高了,但別人的經驗同樣重要。
- 鼓勵參與:讓團隊覺得自己仍被需要,他們才會願意付出。
- 善用提問:不僅是下命令,更是引導大家思考。
六、故事的另一面:小林的轉變
再回到小林的例子。在意識到自己太急於立威後,他開始學習朋友的做法。下次會議時,他沒有直接否決小張,而是反問:「如果你是我,這樣的預算該怎麼分配?」小張愣了一下,卻不得不開始思考。慢慢地,兩人從劍拔弩張,變成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其他同事也逐漸感覺到:這位新經理不是要壓制大家,而是希望大家一起成長。
七、結語:留住人心,走得更遠
職場的競爭很殘酷,但領導的本質,不在於壓制,而在於凝聚。給別人餘地,其實就是給自己一條生路。
當你讓別人覺得被尊重,他們會回頭尊重你;當你讓別人覺得有價值,他們會用價值來回饋你。最終,你不只守住了位置,更贏得了人心,這才是能讓職涯長遠穩定的真正資本。
所以,下次當你站在新的位置上時,不妨問自己:你要成為一個讓人畏懼卻疏離的主管,還是一個讓人信賴、願意追隨的領導者?答案,就藏在那份「給別人餘地」的智慧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