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許多人對「應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層次:寫履歷、準備面試、展現專業知識。然而,真正的應徵本質,其實遠不只是「被錄取」這麼簡單,而是弄清楚自己被招進來是「做什麼」。若看不透這層本質,再高的學歷、再亮眼的背景,都可能淪為紙上談兵,最後無疾而終。

最近有一個典型案例:某公司原本有穩固的舊業務,為了拓展格局,決定在全球規劃六個分公司美、日、韓、德、印、泰,並特別網羅了十二名來自國外的碩士博士,組成國際化團隊。公司給予他們的任務是:提出全球佈局的企劃,並在半年內跨出國門。結果呢?一年過去了,這支團隊滿腔熱血,卻始終停留在企劃書、會議與討論的階段,沒有一個人能真正踏出台灣一步。最終,這群高學歷人才也相繼離開,新事業計畫胎死腹中。
一、應徵的本質:不是「進來」而是「能做」
當我們在面試中說「我希望加入貴公司」,很多人心裡想的是「我要被錄取、我要有份工作」。但對企業而言,真正的問題是:「這個人能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能不能把事情做出來?」在上述案例裡,公司招來一群優秀學歷背景的人才,本意是要打造新事業。然而,這些人卻誤以為自己的任務只是「做研究、寫計畫、開會」,卻忽略了最終的考核標準是「你能不能真的把分公司開起來」。當應徵的本質被誤解,整個團隊自然陷入困境。
二、學歷≠執行力,企劃≠成果
為什麼這群博士碩士難以跨出國門?原因其實很明顯:
- 過度依賴理論與文件 高學歷人才擅長分析、規劃、撰寫報告,但商業世界需要的是「落地」與「實作」。一份再完美的企劃書,如果沒有後續執行,只是白紙一張。
- 害怕承擔風險 跨出國門,意味著未知與挑戰。很多人寧可停留在會議室裡討論,也不願實際前往陌生市場摸索,因為那涉及責任與失敗的可能。
- 角色認知錯位 有些人認為自己被聘來是「智囊團」,只需要提供建議,執行是別人的事。但對企業而言,聘請這些人就是希望他們「身體力行」,不只是紙上談兵。
這正是「看清應徵的本質」的重要性:公司要的不是理論,而是能把理論轉化成現實的人。
三、你被聘來,是為了解決問題
每個職位的存在,都是因為公司有一個「痛點」需要被解決。無論是會計、工程師、行銷、業務,或者是新事業開發,每一份工作本質上都是「用你的能力,替公司解決某個問題」。
在案例裡,公司要解決的問題很清楚:如何跨出國門,成立國際分公司。於是聘來博士團隊。但這些人卻把自己定位成「計畫書作者」,而不是「執行推動者」。最後,自然與公司期待脫節。
這提醒我們:
- 應徵時,不要只看工作描述,要弄清楚「這個位置背後,公司真正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 進公司後,不要只停留在「完成任務」,而是思考「這件事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
四、企劃只是起點,落地才是關鍵
許多新創或新事業部門常陷入「企劃陷阱」:花很多時間開會、討論、製作報告,但始終沒有落地行動。這種情況不僅耗損士氣,也讓公司看不到成果。
應徵者要記住:企劃不是成果,成果才是成果。
舉例來說,若公司要你開拓國外市場,真正的成效不是「做了多少市場研究報告」,而是「你是否真的談下第一個合作、設立第一個據點、簽下第一份合約」。
五、應徵的正確心態:你是來「解決」不是來「存在」
很多人誤以為「找到一份工作」就是目的,但事實上,工作本質是「價值交換」。公司付你薪水,是因為你能帶來價值。這份價值可能是提升效率、創造收益、降低成本、開創市場,但絕不是「你存在於辦公室」本身。
在那支博士團隊的例子中,公司需要的是「全球拓展能力」,但他們提供的卻是「一堆還沒落地的企劃」。價值交換不成立,雙方合作自然走不下去。
六、對求職者的啟發
這個案例給求職者三個重要啟示:
- 面試前,問自己:公司為什麼需要這個職位? 如果你能回答清楚,面試表現會更切中要點,進公司後也能快速抓住核心任務。
- 工作中,不要只交差,而是要交「成果」 別陷入忙碌的陷阱,以為完成任務就是價值。問自己:這件事對公司有沒有實質幫助?
- 不要怕承擔風險 真正的價值,往往來自於把事情做成,而不是躲在安全區間內討論。敢於嘗試、勇於落地,才是職場真正的競爭力。
七、對企業的反思
當然,責任不全在新人,企業也需要自省:
- 在招募時是否清楚傳達期待? 如果公司只強調「要有學歷」卻沒有說清楚「要敢做、要能落地」,那麼人才自然會誤解角色。
- 是否給予足夠支持? 新人要跨出國門,需要資源與授權。如果企業只是要結果,卻不給資源,等於把人推入困境。
因此,企業不該只停留在「找最優秀的人」,而是要找到「最適合做這件事的人」。
八、結語
「看清應徵的本質,你是來做什麼的?」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是職場成敗的關鍵。高學歷、漂亮履歷,固然是敲門磚,但能否留下來、能否成功,取決於你是否看清楚:你被聘來的真正任務是什麼?你能不能把事情做成?
在那支博士團隊的案例裡,他們最大的失敗,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誤解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們以為「寫企劃」就是成果,但公司需要的是「真正走出去」。
所以,當你下一次面對應徵,請先問自己:
- 這個職位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我能不能提供解決方案並且落地執行?
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的本質,也才能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