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利未記》第二十五章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利未記》第二十五章集中於安息年與禧年的條例。這一章將神的聖潔律例擴展到經濟、土地與人際制度中,表明:神是土地與生命的真正主人,祂的百姓要在社會結構中實踐公義與憐憫。 一、安息年(25:1–7) 每逢第七年,地要完全安息,不可耕種,不可修理葡萄園,不可收割自生的莊稼或摘取葡萄(v.3–5)。地要歇息,出產作為全家、僕婢、寄居者、牲畜的食物(v.6–7)。

土地屬於神,人只是管家。安息年提醒人:糧食的來源不是單靠人的勞力,而是神的供應。

二、禧年(25:8–17) 七個安息年(共四十九年)之後,第五十年是禧年(v.8–10)。在這年: l要吹角宣告自由,使各人在本地得產業,各歸本家(v.10)。地不可耕種,與安息年相同(v.11–12)。若賣地,要照離禧年的年數計算價值(v.14–16),因為土地最終屬於神(v.23)。 禧年恢復社會的平衡,防止財富與土地過度集中,提醒人一切所有都是神所賜。 三、土地與產業屬於耶和華(25:18–34) 神應許在安息年賜下三年的豐收,使百姓有足夠糧食(v.18–22)。土地不可永久出賣,因為地是屬耶和華的,人是客旅與寄居者(v.23)。貧窮人若被迫賣地,近親可以代他贖回;若無人可贖,到了禧年必然歸還(v.24–28)。利未人得的城邑與郊地不可賣斷,因為那是他們在以色列中的產業(v.32–34)。 土地不是私人絕對的產權,而是神所賜的託付。人的使用權有限,最終所有權屬於神。 四、對貧窮弟兄的待遇(25:35–46) 若弟兄窮乏,要幫補他,如同寄居的和外人,使他能與你同住(v.35)。不可向他取利或加息,要敬畏神(v.36–37)。若弟兄因貧窮賣給你,不可叫他像奴僕一樣服事,要像雇工人,直到禧年得自由(v.39–41)。但從列國中買的奴僕,可以永遠為產業(v.44–46)。 以色列人彼此之間不可奴役,因他們都是神所救贖的子民。對內的公平與憐憫,反映了神救贖的恩典。 五、神的僕人不可為奴(25:47–55) 若以色列人窮乏,賣身給外人或寄居者,近親可以贖他;若無人能贖,他要在禧年得釋放(v.47–54)。「因為以色列人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v.55) 以色列人不可淪為永久奴僕,因為他們的真正主人是耶和華。救贖身份保證了他們的自由。 六、神學意義 神是土地與生命的主:人不是絕對的地主,而是受託的管家。安息與禧年保障社會公義:避免貧富差距過大,讓每一代都有新開始的機會。救贖身份的延伸:以色列人因被救贖而不再為奴,這一身份塑造了他們的社會制度。 七、基督論的指向 耶穌在會堂宣告:「主的靈在我身上……叫我宣告被擄得釋放,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4:18–19)祂就是禧年的成全。基督釋放人脫離罪與死亡的奴役,使信徒成為神的兒女(羅8:15–17)。在基督裡,信徒成為「新造的人」(林後5:17),得著全新的開始。 《利未記》第二十五章提醒:聖潔不僅是宗教儀式,也包含社會經濟制度;神要求祂的子民在土地、財富與人際關係上,彰顯公義、憐憫與自由;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神所賜的,祂是最終的主權者;基督是禧年的成全,祂帶來真正的釋放與更新,呼召祂的百姓在世上見證天國的公義與自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8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9/29
《利未記》第二十四章內容分為三部分:聖所的燈與陳設餅的條例(v.1–9)、褻瀆耶和華名者的刑罰(v.10–16)、以及關於報應律的重申(v.17–23)。這一章把敬拜的聖潔與社會秩序聯繫起來,顯示神的聖潔要涵蓋敬拜與群體生活的全域。
Thumbnail
2025/09/29
《利未記》第二十四章內容分為三部分:聖所的燈與陳設餅的條例(v.1–9)、褻瀆耶和華名者的刑罰(v.10–16)、以及關於報應律的重申(v.17–23)。這一章把敬拜的聖潔與社會秩序聯繫起來,顯示神的聖潔要涵蓋敬拜與群體生活的全域。
Thumbnail
2025/09/26
《利未記》第二十三章系統性地列出耶和華的節期,規定以色列人在一年中的敬拜節奏。這些節期既有農業收成的背景,也有救恩歷史的意義,目的是使百姓藉著聖會記念神的作為,並在群體中守節為聖。經文顯示:聖潔的生活不僅是日常行為的分別,也是時間的分別。
Thumbnail
2025/09/26
《利未記》第二十三章系統性地列出耶和華的節期,規定以色列人在一年中的敬拜節奏。這些節期既有農業收成的背景,也有救恩歷史的意義,目的是使百姓藉著聖會記念神的作為,並在群體中守節為聖。經文顯示:聖潔的生活不僅是日常行為的分別,也是時間的分別。
Thumbnail
2025/09/25
《利未記》第二十二章補充祭司與獻祭者的規範,核心仍是「分別為聖」。前半段規定祭司在食用聖物上的條例;後半段說明祭物必須完美無殘疾,才蒙神悅納。本章的焦點是:神是聖的,祂所領受的敬拜必須符合祂的聖潔。
Thumbnail
2025/09/25
《利未記》第二十二章補充祭司與獻祭者的規範,核心仍是「分別為聖」。前半段規定祭司在食用聖物上的條例;後半段說明祭物必須完美無殘疾,才蒙神悅納。本章的焦點是:神是聖的,祂所領受的敬拜必須符合祂的聖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主日講道中,聽到牧師提到服事這回事。這當然也是很熟悉的題目,只是牧師這次從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切入。 他從創世紀的原文切入,讓我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跟一個希伯來字有關:「לְעָבְדָהּ」。 這個字創世紀裡翻譯叫耕種,倒也沒錯,只是這個字意思很多,包含了「工作、耕作、敬拜、事奉、服事」。
Thumbnail
主日講道中,聽到牧師提到服事這回事。這當然也是很熟悉的題目,只是牧師這次從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切入。 他從創世紀的原文切入,讓我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跟一個希伯來字有關:「לְעָבְדָהּ」。 這個字創世紀裡翻譯叫耕種,倒也沒錯,只是這個字意思很多,包含了「工作、耕作、敬拜、事奉、服事」。
Thumbnail
 Initium sapientiae timor Domini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始  聖詠百十10 
Thumbnail
 Initium sapientiae timor Domini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始  聖詠百十10 
Thumbnail
背景: 所羅門的箴言,此篇主題在於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神能創造,神能安排、定奪,祂的眼目也看顧屬祂的百姓。人的責任則在於相信祂對人的心意,以追尋真正屬神的智慧。
Thumbnail
背景: 所羅門的箴言,此篇主題在於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神能創造,神能安排、定奪,祂的眼目也看顧屬祂的百姓。人的責任則在於相信祂對人的心意,以追尋真正屬神的智慧。
Thumbnail
Qui misericordiam habet, docet et erudit quasi pastor gregem suum.  那慈悲為懷的,會教誨、會指導,就如牧羊人對他的羊群一般。  德訓篇十八13 
Thumbnail
Qui misericordiam habet, docet et erudit quasi pastor gregem suum.  那慈悲為懷的,會教誨、會指導,就如牧羊人對他的羊群一般。  德訓篇十八13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新的一步總是奠基在先前一步。有軌跡可循,有方向有行,溫故知新,全都化為踏實前進的能量。  學習慈悲讓心安住,在真確、回歸的價值中,一步一步成長。
Thumbnail
新的一步總是奠基在先前一步。有軌跡可循,有方向有行,溫故知新,全都化為踏實前進的能量。  學習慈悲讓心安住,在真確、回歸的價值中,一步一步成長。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