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擴充心量之學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以前是不喜歡讀歷史的,只會死背,那些事件的發生原因和造成影響,於我而言都是斷裂的,更不明白與現時此刻的自己有何關聯。然而這兩年開始對歷史感興趣,深感研究歷史的有趣,覺得自己錯過了一門有意思且非常重要的學科。

《歷史是擴充心量之學》是在我經常觀看的 Youtube 頻道中知道的,當時書名深深吸引我。編輯職業病使然,認同一個好書名之後,便好奇作者會如何闡釋這個題目。先說結論——讀完後,非常喜歡(不然也不會分享了😅)。

作者是台灣歷史學家王汎森院士。他一開始就明示,歷史事件是不會重覆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古今也沒有兩件完全相同的史事,但這並不表示沒有相彷佛的境遇,也不表示沒有『可能性的知識』。」

「重訪」是一個人生的任務,許多東西已經從當代科學、理性中消失了,「重訪」不只要找與我們相彷佛的境況,同時也要發現異於我們的丶不熟悉的,或是忘了怎麽問的問題,藉以使自己跳出洞穴的偶像,「找到陌生的他者」、找到另一個選擇、找到可能的新資源。重新注目「他者」、擴大個人的經驗範圍,能夠使我們逃脫滿眼所見都是「現在」的束縛,增加新的視野。熟悉的知識很重要,但陌生的知識也非常重要。在現代人看來陌生甚至有些不合理的知識,也許有助於提醒我們問已經忘了怎麽問的問題。

「提醒我們去問已經忘了怎麽問的問題」,我被這句話深深震動。原來這就是讀歷史的好理由,原來擴充心量就是這麼來的。

讀歷史就跟讀小說一樣——小說的養分也是從歷史(人類共同經驗)而來——讓我們擴充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識見,對某些狀況能共情或事先模擬,在我們自己人生和整個社會的進程中,儲備更多的思考和應對能力。

我喜歡作者說的,了解更多歷史之後,面對我們當前的類似問題,未必只有「照著做」,也可以是「接著做」。對前後脈絡理解得更透徹,就愈能掌握明智的行動可能包含哪些選擇。

歴史知識的積貯提供了「參考架構」:當一個人內心中的積貯愈豐富、愈深刻的時候,他便愈可能針對眼前所遇到的某一個問題或事物產生特定的熟悉感、具體感,而能更有創意地回應它們。
當人們做決定時,是以全身的重量在做決定,乃至個人氣質、性格、膽氣的全部展現。是全部「心量」在發揮作用,是使「在心上」的化為「在手上」的磨練。

這段話真棒。我想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我們這一生的言行,其實全部都是「『在心上』的化為『在手上』的磨練」,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如果有意識,願意為自己積貯更豐富的「參考架構」,可以想見,我們會活出很不一樣的人生。

作者提出的「心量」,某種程度也是指一個人的「格局」。讀歷史,並不是只對那些擁有權位的人有幫助,書裡有許多例子,都在引導讀者如何借「史」來應用於自己的生活當中。試舉其中一個故事,對我個人就很有勉勵作用——

善用其短也可以成為人才。章學誠次子章華絞在道光大梁本《文史通義》序裡面寫到,其父是個天資普通的人,記憶力很差,所以沒辨法成為一個考據學家。清朝流行的是考據學,一個沒辨法成為考據學家的人,在當時是很難居於核心地位的。但是章學誠擅於思考,他就用自己的特質成就了一個了不起的史學家。現在回頭去看,他與當時天資極高的考據學者戴震已經成了清代中期學術中並峙的雙峰。

讀完這本書,非常認同作者所說的,歷史是我們共有的資本。這項豐厚的資本,重點不在於考試會不會考,而在於我們能不能察覺當中的價值,使我們避免犯前人的錯,並且能去問已經忘了如何問的問題。

書裡引用許多典故(文言文),有些讀者可能會不習慣,我的建議是讀不來的部分可以跳過,作者都會在引文後以白話解釋,並不影響閱讀。這本書不厚,若能掌握幾個受用的觀點,就非常值得了。

最後我想摘錄幾段很美的描述,這也是此書令我心動的原因——

「歷史思考」有一部分是發掘歷史中的各種音調(不只是低音),並釐清它們之間的層次,免得讀者誤以為一個時代只有一種單音,或只有一種主旋律。
歷史是超越(beyond)人類生命限制的,人的生涯有限,但通過歷史知識可以擴充心量、超越現在,從生活環境及條件的限制中解放。現代人因為歷史意識不足,滿眼所見都只是「現在」,很容易把我們所處的這個環境,所看到的東西,當作人類自然而然的東西,也就是把現狀本質化,忽略了人類歷史上其實有過多元、豐富的可能性。
我們的內心是一個共鳴箱,歷史撩撥琴弦⋯⋯人們內心像一萬盞燈,沒有相應的外在促緣(開關——電力),不能加以開啟,而歷史是開啟的動力之一。

*《歷史是擴充心量之學》,王汎森著,聯經出版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由人進行式
10.9K會員
119內容數
出版《成為自由人》之後,我仍持續體會何謂自由、自由應如何實踐。我會在這裡分享我的心得看法,我的人生觀,我從閱讀、旅行、工作等層面學到的東西,以及與世界相處和打交道的方式。
自由人進行式的其他內容
2025/09/26
佛法講的「空性」,是一般人最難以理解的觀念之一。我因為編輯《光師父說心經》,從文稿中聽師父孜孜不倦、反覆再三地說明,對這名詞已有一種熟悉之感。日常中經常想起師父說的「空」,對很多事已不那麼計較。 很多人以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很虛無,但佛教講的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指「沒有永恆不變的真實體」。
Thumbnail
2025/09/26
佛法講的「空性」,是一般人最難以理解的觀念之一。我因為編輯《光師父說心經》,從文稿中聽師父孜孜不倦、反覆再三地說明,對這名詞已有一種熟悉之感。日常中經常想起師父說的「空」,對很多事已不那麼計較。 很多人以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很虛無,但佛教講的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指「沒有永恆不變的真實體」。
Thumbnail
2025/09/24
《欲望望植物園》每一篇都像講故事那般引人入勝,並且與作者個人經驗交織,時而把距離拉近,步調非常悠閒、放鬆。我很喜歡這種敍事方式,有人味且真誠。 全書從四種植物探討四種欲望:廣義的甜(蘋果的故事)、美(鬱金香的故事)、迷醉(大麻的故事)和控制(馬鈴薯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9/24
《欲望望植物園》每一篇都像講故事那般引人入勝,並且與作者個人經驗交織,時而把距離拉近,步調非常悠閒、放鬆。我很喜歡這種敍事方式,有人味且真誠。 全書從四種植物探討四種欲望:廣義的甜(蘋果的故事)、美(鬱金香的故事)、迷醉(大麻的故事)和控制(馬鈴薯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9/24
正式分享閱讀收穫之前,先帶大家認識本書提及的幾個實驗。這些測試使我忽然明白,現今世界有著巨大焦慮感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9/24
正式分享閱讀收穫之前,先帶大家認識本書提及的幾個實驗。這些測試使我忽然明白,現今世界有著巨大焦慮感的原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歷史小說強調自己內容有很多史實本身就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 要不是小說很難看,忽略小說的文學性,偷懶地用史料推砌作品; 要不就是真的搞不清楚歷史、敘事、史實的關係,這種史觀寫出來的「歷史小說」真的有人敢信?標榜真實的歷史小說要不是搞不清楚小說是什麼,要不就是商業噱頭。小說是作者的「創作」。
Thumbnail
歷史小說強調自己內容有很多史實本身就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 要不是小說很難看,忽略小說的文學性,偷懶地用史料推砌作品; 要不就是真的搞不清楚歷史、敘事、史實的關係,這種史觀寫出來的「歷史小說」真的有人敢信?標榜真實的歷史小說要不是搞不清楚小說是什麼,要不就是商業噱頭。小說是作者的「創作」。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