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內耗!內耗仔生存筆記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導思課 × 心理學 × 哲學修復實錄
當你陷入內耗,並不是懶惰,而是長期防衛的結果。

導言

本文整理自《品味閱讀交流會 × 導思課實錄》,由思考教練 Emily 吳黛菁以心理學與哲學視角,帶你看見自我厭惡的根源,學會停止責備、重新尊重自己,從理解出發,練習讓情緒變成力量。

一位坐在晨光中的人,桌上放著筆記與咖啡,橘色霧光象徵從內耗到自我尊重的轉化。

一位坐在晨光中的人,桌上放著筆記與咖啡,橘色霧光象徵從內耗到自我尊重的轉化。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努力」,

但其實只是陷在一場名為「內耗」的無聲拉扯。 那種在腦中反覆自問:「是不是我不夠好?」的疲憊, 比任何外在壓力都更消耗生命力。

這篇,是一堂從「自我厭惡」開始的導思課。

我們透過心理學的覺察與哲學的提問, 練習停止對自己的審判。


💭 三個內耗者的腦內劇場

晨光透進線上會議室的那一刻,空氣裡像有一層未散的霧。 大家靜靜坐著,還沒開口,就能感覺到那股「還在思考自己哪裡不夠好」的氣息。 這堂導思課,我們請學員描述「那個讓你最內耗的時刻」。 一開始沒有人說話,後來,三個故事慢慢浮了上來。

劇場一:他是不是在嫌我?

「老師只是說『你可以再想想』,我整晚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講錯話、是不是太笨。」——學員 J

劇場二:我一定要做得更好才有資格休息。

「我習慣用負面的方式激勵自己,不斷對自己說『不夠好』,但這樣只會更疲憊。」——學員 C

劇場三:我覺得大家都比我好。

「我常常會陷入比較,一邊羨慕別人、一邊又覺得自己不值得被喜歡。」——學員 M


心理學稱這是「防衛性自我」(Defensive Self)——

當我們害怕被否定,就會先否定自己。 這樣雖然痛苦,卻帶來一種「我仍掌控著」的假安全感。這些行為的共同核心,是——在意他人評價。

哲學上,這種狀態則是「他者凝視的內化」。

沙特說:「當我被他人凝視,我不再是自己。」
而內耗,就是那雙凝視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一、導思課現場:從責備到理解

線上討論的過程中,桌上的咖啡香氣逐漸散去,共寫文件的畫面一片空白。

一開始沒有人敢寫第一個字,沉默裡滿是壓抑與自我檢討的氣味。

導師讓大家先寫下:「我最近最討厭自己的地方。」

然後,輕聲地問:「那樣的你,在保護什麼?」


「深呼吸先冷靜自身,然後聆聽自己內心,提醒自己要『慢』下來。」——學員 N

「我天生就是個平胸大屁股的人。以前覺得羞恥,現在笑笑覺得這就是我。」——學員 J

「察覺童年否定造成的傷害,透過心理學學習與改變環境修復自己。」——學員 L

「不懂事的時候最討厭聽『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長大以後卻覺得,感恩這句話。」——學員 P

「我發現我用自我厭惡來逃避現實,因為比起改變他人,批評自己反而有掌控感。」——學員 C

那些話逐一出現在共寫文件上,不同的文字,像是一面面照出所有人的鏡子。

有人低頭,有人紅了眼眶,也有人露出一種像釋放的微笑。

Emily 導師看著這些句子,語氣很輕:

「這不是懲罰,而是防衛。
你以為在批評自己,其實是在保護自己。」

那句話像一根針,鑽進了每個人的耳朵裡。
沒有人被指責,也沒有人被拯救。

大家只是靜靜坐著,

第一次明白——

「原來我一直以為的錯,其實是想被理解的訊號。」


二、 心理機制 × 哲學思考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Karen Horney)提醒我們:


自我厭惡的根源常來自「理想化自我」與「真實自我」的落差。當我們過度追求理想形象時,任何不符理想的部分都會被視為錯誤與恥辱,進而產生持續的內耗。。

而哲學上,這與康德(Immanuel Kant)所談的「人格性」(Persönlichkeit)相關——人之所以為人,不在於完美,而在於有能力自我立法,承擔選擇的後果。


尊嚴不是來自完美,而是來自「能選擇」的能力。當我們不再用他人的眼光來衡量自己,而是回到「我是如何行動的」這個問題上時,我們才真正開始恢復尊嚴。

停止比較,是自我修復的第一步。


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說過:
「只有接納陰影的人,才能成為完整的人。」

當我們停止與他人比較,也就結束了與自己開戰。這不是逃避,而是撤回注意力——從「我不夠好」的焦慮,轉向「我正在成長」的事實。


三、內耗的解方:從覺察到行動

從哲學與心理的角度整合,擺脫內耗的路徑可分為三階段:

1️⃣ 覺察(Awareness)

 辨識自己的內耗語言:  例如「我怎麼又失敗了」→ 改為「我正在學習如何更好」。  語言不只是描述,更是創造。改變語言,行為就會跟著鬆動。

2️⃣ 接納(Acceptance)

 停止與理想自我對抗,練習「不完美的勇氣」。  阿德勒(Alfred Adler)提醒我們,幸福不是沒有缺陷,而是「能與缺陷共存」。

3️⃣ 行動(Action)

 具體地去做能支持自己的事:  運動、休息、與信任的人對話、建立新的小成功經驗。  正如學員所說:「外在的行為可以改變內在的想法。」

四、 三個讓內耗停止的實踐

① 溫柔地觀察自己

不急著改變,只是「看見」。 把那個責備的聲音換成提問:「我在害怕什麼?」

這一步,是從對抗轉為理解。

當你願意看見自己為什麼焦慮, 焦慮就不再是敵人,而是訊息。


② 為真實的自己留空間

學員M說:「遠離讓自己厭惡的關係,重新培養自己。」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夠堅強,而是太習慣「忍耐」。

改變環境不是逃避,而是一種重新呼吸的選擇。


③ 將思考化為行動

學員 J 分享:「透過運動與自我獎勵改變思維,讓身體帶領心靈回到平衡。」

行動會重新定義我們。

哪怕只是今天多走一段路、多寫一句感謝自己的話, 你都在向世界宣告:「我仍然選擇前進。」



✨ 導思觀點:尊嚴的修復

「拒絕內耗,其實是尊嚴的開始。 當你願意看見自己的有限,不再把一切當錯, 你就已經在行動——這就是康德說的『自我立法』。」 ——Emily 吳黛菁

哲學諮商不只是理論,而是一種生活練習。

它幫助我們從「我不夠好」轉向「我正在成長」。 而這種轉向,就是活著的勇氣。


📚 延伸閱讀推薦


📚 關於作者|Emily 吳黛菁

AI 合作師 × 思考教練 × 哲學諮商師。 《品味閱讀交流會》主理人,致力於把哲學思辨轉化成心理修復與溝通練習。 她相信,學會表達與提問,就是學會生活。

✍️ 本文為《導思課實錄》系列作品之一,整理自「情緒力 × 提問力」導思課現場, 內容經學員授權與匿名化處理,用於推廣心理健康與成人思考教育。

📖 轉載與收錄說明

本作品開放非商業性分享、引用段落請註明出處: 品味閱讀交流會(Emily 吳黛菁) 原文首發於:點我閱讀

若欲收錄、節錄或合作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 延伸學習推薦

想練習如何在對話中更清晰、在情緒裡更自在?
了解更多 👉 提問力溝通營 × AI × 真人實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菁式記錄
8會員
79內容數
我是 Emily 吳黛菁,哲學諮商師與 AI 合作師,專注於提問力、閱讀教育與情緒修復。透過品味閱讀交流會與 AI 工具,帶領學員實踐哲學思維,建立理性對話力與自我成長力。
菁式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5/10/13
AI 合作師 × 哲學思考教練 Emily 吳黛菁,以阿德勒心理學與複雜性理論解析「秩序與混沌」的情緒平衡。 從理性與感性的拉鋸中,學會在混亂裡找到節奏,讓心智恢復彈性。 品味閱讀交流會 × 菁式記錄——從閱讀回到生活。
Thumbnail
2025/10/13
AI 合作師 × 哲學思考教練 Emily 吳黛菁,以阿德勒心理學與複雜性理論解析「秩序與混沌」的情緒平衡。 從理性與感性的拉鋸中,學會在混亂裡找到節奏,讓心智恢復彈性。 品味閱讀交流會 × 菁式記錄——從閱讀回到生活。
Thumbnail
2025/10/11
越愛越孤單?阿德勒心理學提醒:愛不是依附,而是合作。 Emily 吳黛菁以哲學導讀帶你理解,在親密關係中如何保持自我、 找回自由與被理解的勇氣。
Thumbnail
2025/10/11
越愛越孤單?阿德勒心理學提醒:愛不是依附,而是合作。 Emily 吳黛菁以哲學導讀帶你理解,在親密關係中如何保持自我、 找回自由與被理解的勇氣。
Thumbnail
2025/09/23
提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能訓練的關鍵能力。本篇文章透過哲學、心理學與 AI 的觀點,解析為何錯誤的問題會帶來不安、拖延與孤獨,並教你如何改寫問題,把思維困境轉化為行動。加入《菁式記錄》,學會用好問題開啟更清晰的人生對話。
Thumbnail
2025/09/23
提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能訓練的關鍵能力。本篇文章透過哲學、心理學與 AI 的觀點,解析為何錯誤的問題會帶來不安、拖延與孤獨,並教你如何改寫問題,把思維困境轉化為行動。加入《菁式記錄》,學會用好問題開啟更清晰的人生對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拚命地想深化自己的學識與技能、開啟一段新的感情、開發新的人脈關係、跟從多數人的談論踩進熱門的領域,藉此填補心中不足的空缺,……很快地便想偷懶停下,拖延的想法縈繞內心,……才踏出了一步……因為誘惑太大而節外生枝,最後才發現被愚弄的是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萬念俱灰。
Thumbnail
拚命地想深化自己的學識與技能、開啟一段新的感情、開發新的人脈關係、跟從多數人的談論踩進熱門的領域,藉此填補心中不足的空缺,……很快地便想偷懶停下,拖延的想法縈繞內心,……才踏出了一步……因為誘惑太大而節外生枝,最後才發現被愚弄的是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萬念俱灰。
Thumbnail
最近很常聽到一個名詞,自我內耗;什麼是自我內耗?為什麼這個名詞逐漸被人們所重視?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導致生活時常不太愉快 總是預想太多還沒發生的事情,而且都往壞處想 一般人總會對於未來有一些規劃或安排,不管是工作、感情或是其它自己在意的事情,設想一個目標或結果;但對於內耗型人格來說,預想目
Thumbnail
最近很常聽到一個名詞,自我內耗;什麼是自我內耗?為什麼這個名詞逐漸被人們所重視?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導致生活時常不太愉快 總是預想太多還沒發生的事情,而且都往壞處想 一般人總會對於未來有一些規劃或安排,不管是工作、感情或是其它自己在意的事情,設想一個目標或結果;但對於內耗型人格來說,預想目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內耗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不需要因此而感到愧疚焦慮,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脫離這些讓人耗損的心理狀態,並提升生活品質。 上篇文章我提到自己發現內耗的過程,這篇文章就來分享如何避免自我內耗並提升生活品質: 1. 識別內耗的來源: 首先,識別內耗的來源,識別這些來源可以幫助你
Thumbnail
內耗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不需要因此而感到愧疚焦慮,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脫離這些讓人耗損的心理狀態,並提升生活品質。 上篇文章我提到自己發現內耗的過程,這篇文章就來分享如何避免自我內耗並提升生活品質: 1. 識別內耗的來源: 首先,識別內耗的來源,識別這些來源可以幫助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