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主管問我說:「我對人真誠,為什麼反而讓人有距離感?」
其實,問題不在「真誠」兩個字,而在於我們如何表達「真實」。
你是不是也曾經?
- 別人一質疑,就急著解釋一大串?
- 明明想靠近團隊,卻不知為何總隔著一層「透明牆」?
- 怕被覺得「不夠好」,於是不斷說「我不行、你比較棒」?
放下「人設」,才是領導力的開始
真正高階的真實,是帶有覺察與節奏感的誠懇。
它不等於情緒外露或全然透明,而是一種「清楚自己是誰,也尊重對方界線」的穩定狀態。
有一位總監在跨部門會議中被挑戰報告數據,他沒有立刻辯解,也沒有尷尬冷場,而是平靜地說:「謝謝提醒,我再核對一次,若有誤,我會第一時間修正。」
這樣的反應真實、不防衛,也不矯情。會後,反而讓團隊更信任他的專業與人格。
為什麼?
因為他沒有「裝」,沒有急著證明自己「多負責」、沒有刻意展現「多謙虛」,他只是穩穩地做自己——而那份穩定,讓別人感到安全。
三個「真實力」練習,帶你走出「用力過猛」的循環
1️真實,不急著表白
當別人質疑或誤會你時,不用急著證明自己。
真實的自信來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不是「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
👉 下次被挑戰時,先問自己:「我此刻想表達的是需要被理解?還是想控制結果?」
若是後者,暫停三秒再回應。
2️讚賞他人,不貶低自己
有些主管習慣用「你太厲害了,我完全比不上」的方式顯得謙虛,並不會讓人更親近你,反而是一種隱性自我貶抑。
👉 試著換成:「你這部分做得真好,讓我學到不同的思路」這類句式,既能肯定他人,不必踩低自己,也保留自我價值。
3️不解釋,但誠懇
當團隊成員對你的決策有疑慮時,過多解釋反而顯得你心虛。
👉 你可以說:以「我理解你的擔心,我們做這個決定的依據是⋯」為開頭,清楚說明、穩定、不囉嗦,信任自然來。
你是想被喜歡,還是想被信任?
被喜歡的領導,容易失去立場;被信任的領導,才能讓人願意跟隨。
成熟的領導力,不是讓所有人都滿意,而是讓人知道你是誰、可以信任你。
💬 下一次當你被質疑時,你會選擇:
A. 立刻澄清、證明自己是對的
B. 先穩下來,誠實的回答,不急著辯解
歡迎在留言告訴我,你最近的一次「真實以對」的經驗。我們一起練習,做一個人不累、心不裝的領導者。
📣 如果這篇文章觸動了你,也請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