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修煉日誌|#150篇
當人生階段改變,職涯不只是升遷與轉職的選項,也包含「調速」與「讓步」的智慧。
有時候,最成熟的成長,不是多強,而是剛剛好。~角色轉換與職場比例的再分配。
那天,在「三對三職涯聊癒室」裡,有位我一直很期待再碰面的朋友來了。
他坐在我旁邊,帶著一份厚厚的筆記本,打開後,竟是我們之前「職涯盤點」的練習表。他笑著說:「斐恩,我照著你那時候教的,把職場ATM和3C都盤完了,也算出我想過的生活需要多少錢。」
他不到30歲,在科技製造業當PM。四年內晉升了三次,薪水破百,認真、有計畫、愛挑戰,是那種公司眼中「穩定輸出A級績效」的年輕人。
他原本做行銷,因為表現太好被調去做PM。從東南亞市場做到美國市場,時差打亂了生理時鐘,但他依舊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聽起來,一切都很好。
但他這次來,是為了說一件「聽起來不太合理」的事…..
他打算離職。
原因不是不喜歡公司,也不是業績不好。
而是他的人生,要進入另一個階段了。
他即將結婚,準備和老公家的長輩同住,也計劃在兩年內生小孩。
他說得很平靜:「我知道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把所有時間都給工作。我想先調整節奏,讓自己能有餘裕去經營生活。」
這句話,讓我心裡浮出一句話:「他真的知道他現在要什麼。」
他不是被逼退場,而是主動讓出一點舞台。
他去跟公司談,希望能減輕工作量,或是用降薪換彈性。公司拒絕了。理由很實際,沒人可以接手,對別人也不公平。
所以,他決定離開。
我聽完的時候,心裡其實有點悸動。
這種情況,多數人會選擇硬撐,直到身心崩掉,再被迫離開。
而他選擇在還能呼吸的時候,先調整節奏。
他說,他打算暫時回到行銷領域,因為相對熟悉、壓力小。
他也知道,也許哪天會懷念PM那種「全域掌控」的挑戰感,但他沒有否認這份可能性,只是暫時放下。
他對我說:「我只是想來確定,我這樣的規劃,是不是有哪裡還沒想清楚。」
我看著他的那本筆記本,上面畫了時間線、關鍵事件、預備計畫。
他連「何時恢復挑戰型工作」都有設定指標。
理性得像一份人生專案管理書。
而在那份理性之下,我看到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節奏」負責的溫柔。
他沒有讓工作吞掉生活,也沒有讓婚姻掩蓋自我。
他只是很清楚地知道:
「每一個人生階段,都該有最合適的比例。」
有些人拼命追求「平衡」,卻忘了平衡不是靜止,而是一種動態調整。
就像他說的:「我現在讓工作退一點步,是為了之後能再全力前進。」
那天結束後,我心裡一直有一個念頭久久不散 :
在職場上,懂得「暫緩一下,等等再全力衝」、會適時停下腳步校正對焦自己人生價值的人,可能才是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