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營的哀歌:當我們把活下去的理由都押在明天

凡思筆記-avatar-img
發佈於閱影時光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集中營的哀歌

在《活出意義來》這本書中,有一段真實又殘酷的故事:

一名集中營囚犯,在痛苦與飢餓中撐著。某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上帝出現在他面前。上帝對他說:「你可以問我任何問題,我都會給你真正的答案。」

他想也沒想,問了:「戰爭什麼時候會結束?我的痛苦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上帝回答:「3月30日。」

當時是3月初。那名囚犯牢牢地記住這個日子。他開始更有精神,也更積極地活著,因為他相信,只要撐到那一天,一切都會改變。

但日子一天天逼近,營地裡卻沒有任何改變。沒有希望的消息,沒有盟軍的腳步聲,沒有救援的跡象。只有一樣的寒冷與苦難。

3月29日,他病倒了。3月31日,他死了。

醫學上記錄為敗血症。但作者Frankl說,那不只是身體的垮掉,而是希望的崩潰。他撐著,是因為相信「那一天」會救他。當那一天什麼都沒發生,他的生命就跟著意志一起瓦解。

而最諷刺的是:如果他多活幾個禮拜,戰爭就真的會結束。他就會獲得自由。

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夢中的聲音也沒錯。

在3月31日那天,他確實從痛苦中解脫,卻是帶著徹底地絕望離去。

你真正依靠的是什麼?是意義,還是某個目標?

那名囚犯的故事雖然遙遠,卻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都有過的心態。

我們雖不曾身處那樣的極端處境,但卻也常以不同形式,將人生的價值綁在某個外部的結果上。

不是夢到哪一天會獲救,而是在心裡反覆說:

  • 「只要我錄取,一切就會不一樣。」
  • 「只要這個目標達成,我就能真正滿足。」

這些話看似是自我鞭策,但實際上,卻是在向未來「借」一份活著的動力。我們開始為了一個結果而撐,而不是為了當下本身而活。

這樣的盼望在短時間內也許能讓人撐住,但當那個「重要的日子」來臨時,若沒有帶來預期中的轉變,我們不只是失望,而是會徹底失重。彷彿期待的目標都沒發生,我們的意義也跟著消失了。


不是極端的絕望,而是日常的變形

我後來漸漸意識到,現代許多的人,雖然沒有把「希望」視為活著的唯一理由,卻以某種以更隱晦的方式,把人生的價值綁在某個外部結果上。我們很容易被一個觀念綁架:

「如果我沒有成功,我就不值得存在;如果這件事不發生,那我就沒有價值。」

這不是突然的絕望,而是一種緩慢的自我耗損。

我有個朋友,之前畢業後面試了大半年,卻始終找不到工作。他非常努力,但每次都卡在最後一關。

一開始他還會自嘲:「沒關係啦,反正我也不是非要這份工作。」

當我看到這句話時,心裡非常震驚。

不是因為他說得有多戲劇化,而是我知道,他不是累了,而是他的價值,已經被綁在了那個結果上。

就像那位囚犯已經不再是單純想活下去,而是想「撐到3月30日」。

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而是為了一個時間點。那一天沒發生什麼事,他就徹底垮了。

我朋友也不是想放棄人生,他只是無法想像:「如果這件事不發生,那我還剩下什麼?」

與其把意義押注在一個結果,不如為「此刻」而活

既然目標是不可靠的,外在環境是會變動的,所以我開始問自己:什麼樣的意義,是能超越時間的?

在集中營生活時,作者注意到一個現象:那些懷抱信仰的人,更能熬過苦難。

不是因為信仰能改變外在的處境,而是因為這些人擁有一種「無法被剝奪的意義」。就算眼前只剩受苦,他們仍相信這一切不是虛空,而是某種更大的意義一部分。

那是一種內在對於世界的深層關係。而這種關係,無法被環境剝奪,也不需要別人認可。它是完全內在、自由的。

而我想,人生中最穩定的意義來源,應該就是這種穿透環境、穿越時間的東西。它們不像目標那樣具體,卻具有超越時間的力量。

後來我在低潮裡,慢慢找到幾個這樣的理由和香太,它們都很安靜,卻很真實:

  • 關係中的愛與責任感
  • 當下行動本身的價值
  • 對未來保持開放與彈性

它們沒有聲音,也不會立刻給你成就感,但它們會讓你活得更踏實、更放鬆,也能在外界混亂、不如意時,為內心帶來可持續的意義與平靜。

其中,「對未來保持彈性」這件事,我覺得特別重要。因為當我們把人生價值綁定在單一目標上,最容易遺忘的,就是選項其實還有很多。

而「關係」與「當下」,讓我知道自己並不是孤島;就算失去方向,仍有值得陪伴、願意等待的人。

彈性,讓我們看見轉彎的可能;信念,讓我們在看不見出口時,依然願意前行。


歡迎收聽「凡思聲」Podcast全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凡思筆記
51會員
52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書籍並思考的醫師作家。希望能以文字紀錄自己的不同時期的想法,會在這裡分享閱讀心得、創作、信仰、生命經驗與體悟。希望能與更多人交流、激盪更多不同的思維。期望能盡己所能,成為對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的人。 . 合作聯絡☎️ michaelseal8@gmail.com
凡思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1/14
距離2024年結束已經過了兩週, 在2025年初,我整理了過去一年閱讀的許多書籍, 並挑選出對我影響最深刻、最具啟發性的幾本書推薦給大家。 2024年對我來說,是人生變化相當大的一年,伴隨許多衝擊與改變,讓我不得不停下腳步重新思索人生的方向。而這些書籍,正是在那段過程中給予我許多啟發與幫助。
Thumbnail
2025/01/14
距離2024年結束已經過了兩週, 在2025年初,我整理了過去一年閱讀的許多書籍, 並挑選出對我影響最深刻、最具啟發性的幾本書推薦給大家。 2024年對我來說,是人生變化相當大的一年,伴隨許多衝擊與改變,讓我不得不停下腳步重新思索人生的方向。而這些書籍,正是在那段過程中給予我許多啟發與幫助。
Thumbnail
2024/11/22
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清晰定位」和「循序漸進」。通讀全書後,會感嘆作者的思維之縝密——每一個習慣環環相扣,無法調換順序,構成一個強而有力的脈絡。幾乎無法想像有更好的組合方式。由於由於獨立是後續改變一切的基石,因此這篇文章將聚焦於前三個習慣,尤其是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並分享我的觀點。
Thumbnail
2024/11/22
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清晰定位」和「循序漸進」。通讀全書後,會感嘆作者的思維之縝密——每一個習慣環環相扣,無法調換順序,構成一個強而有力的脈絡。幾乎無法想像有更好的組合方式。由於由於獨立是後續改變一切的基石,因此這篇文章將聚焦於前三個習慣,尤其是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並分享我的觀點。
Thumbnail
2024/11/09
無限思維讓我們以長遠的視角看待成長,而非短期的成敗或利益。在無限賽局中,目標不是擊敗他人,而是推動自己和環境持續進步,創造深遠的價值。這種思維使我們不被短期挫折或競爭壓倒,而專注長期影響力。無限賽局的核心維「崇高的信念」,它超越勝負的價值導向,幫助我們持久地面對挑戰,並為未來留下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2024/11/09
無限思維讓我們以長遠的視角看待成長,而非短期的成敗或利益。在無限賽局中,目標不是擊敗他人,而是推動自己和環境持續進步,創造深遠的價值。這種思維使我們不被短期挫折或競爭壓倒,而專注長期影響力。無限賽局的核心維「崇高的信念」,它超越勝負的價值導向,幫助我們持久地面對挑戰,並為未來留下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當生命的重心開始向外傾斜,人會逐漸失去自信,對一切產生猶疑,無法果斷抉擇。
Thumbnail
當生命的重心開始向外傾斜,人會逐漸失去自信,對一切產生猶疑,無法果斷抉擇。
Thumbnail
至少讓自己對內在的關心,不亞於對外在的關心。只要你的內在正確了,外在事物自然會各就其位。
Thumbnail
至少讓自己對內在的關心,不亞於對外在的關心。只要你的內在正確了,外在事物自然會各就其位。
Thumbnail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即使沒有答案,也只能繼續努力——畢竟所謂的意義,只能從自己的信念與行動去賦予。
Thumbnail
即使沒有答案,也只能繼續努力——畢竟所謂的意義,只能從自己的信念與行動去賦予。
Thumbnail
人要能好好存活,有時需要「既純真又世故」,既能保護自己不被複雜擊倒,也能支持自己保有單純的信念。
Thumbnail
人要能好好存活,有時需要「既純真又世故」,既能保護自己不被複雜擊倒,也能支持自己保有單純的信念。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沒有真正不好的事 都是你生命力在經驗 無比豐富的世界與可能性
Thumbnail
沒有真正不好的事 都是你生命力在經驗 無比豐富的世界與可能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