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元成為常態,保守派還能證明自己的必要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最近在滑臉書時,看到粉專「不在教會的日子」的一篇貼文,讓我重新思考保守派在多元文化中的位置。文中說:

我很欣賞這場開放麥,他們從悲痛事件,帶我們理解保守派學生在多元文化中的困境,以至於當有一位言行一致的意見領袖,積極發聲時,也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聲音。

然而,保守派在多元文化下真的處境艱難嗎?

談到多元文化,常聽到保守派抱怨自己受到排擠、失去影響力,甚至覺得是他們當下最大的「困境」。

但如果仔細拆解,這種困境其實不是「生存問題」,反而比較像是「說服力問題」。


多元文化的核心精神,不是要迫使所有人變得一樣,而是容許不同價值並存、競爭與對話。

理論上,這對保守派是一種保護:他們可以堅守自己的信念,也可以試著去說服他人。

換句話說,多元文化不是「剝奪」信仰,而是「打開市場」讓大家彼此競爭。

保守派真正的不安,並不單單來自「能否繼續相信」 ── 他們在私人生活中依舊可以如此實踐。

焦慮更深的地方是:過去他們常仰賴制度性權力(家庭法規、教育體制、宗教權威)來形塑社會氛圍,如今這些權力逐漸鬆動,他們只剩「論述的說服力」可以在公共領域競爭。

也就是說,從「我能規範你」到「我必須說服你」,這種權力的轉移才是最讓人不安的地方。

當保守派論述顯得蒼白無力時,這份焦慮就被解讀為「多元文化壓迫我」,實際上卻是「 我已經不再擁有壟斷性的影響力」。


許多人觀察到,保守派之所以害怕多元文化,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影響下一代。這可以歸因於幾個層次:

  • 論述的貧弱 ── 單靠「傳統就是對的」已經不足以說服在網路時代成長的年輕人。
  • 結構的變化 ── 教育體制更加開放,媒體多元,家庭權威鬆動,這些都削弱了單一價值的壟斷。
  • 世代的差異 ── 下一代經驗到的社會多樣性,與父母那一代的經驗落差極大。

因此,與其把責任推給「多元文化腐蝕人心」,更精確的說法是:外部結構的轉變,加速了保守論述無法更新的弱點。


後現代神學強調,沒有任何論述能壟斷真理。這句話對保守派來說,既是威脅,也是契機。

威脅在於,他們不能再假設自己代表唯一正確的信仰;契機在於,他們依然可以在這個不穩定的世界裡,繼續為自己的信仰作見證,而不必依靠壟斷。

換言之,保守派若能學習在對話中見證信仰,而不是在壟斷中維護權威,那麼多元文化其實提供了一個更真實的舞台。因為唯有在沒有強制的情況下,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展現。


所以,保守派的困境不是「能不能繼續相信」,也不是「能不能繼續存在」。這些在多元社會裡本來就受到保護。真正的議題是:

他們能不能在缺乏壟斷的情況下,說服下一代?

他們能不能讓自己的論述在公開的市場裡,經得起檢驗與競爭?

他們能不能在對話中找到新的見證方式,而不是害怕失去控制?

如果把這些問題看清楚,就會發現「保守派在多元文化下的困境」焦慮的方向錯了。真正的挑戰,不是如何抵抗多元,而是如何在多元中找到持續說服力。


保守派的問題不是「被消滅」,而是「能不能說服」。而這恰恰是多元文化為所有群體帶來的公平挑戰──沒有人再能壟斷真理,但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為所信的價值作見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神學,不確定式
3會員
16內容數
「如果信仰必須確定,那麼信心又從何而來?」 神學不確定式,邀請你一起懷疑、一起相信、一起失敗。
神學,不確定式的其他內容
2025/10/16
我們習慣把「鹽」理解為「影響力」:馬太福音說「你們是世上的鹽」,所以鹽應該有味道,能調和世界、發揮功用。 但路加福音卻給了另一種解讀的可能性。 路加福音14章25-35節說: 有一大群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 「無論什麼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
Thumbnail
2025/10/16
我們習慣把「鹽」理解為「影響力」:馬太福音說「你們是世上的鹽」,所以鹽應該有味道,能調和世界、發揮功用。 但路加福音卻給了另一種解讀的可能性。 路加福音14章25-35節說: 有一大群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 「無論什麼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
Thumbnail
2025/10/15
教會的關門,往往被解讀為上帝撤回憐憫,或信徒失敗的象徵。然而,也許那正是一場更深的釋放:上帝讓我們從制度與形式的執著中出來,重新辨識祂今日開啟的新門。這篇文章以信仰的誠實與溫柔的懷疑,探問教會結束的意義——那是否也是上帝以另一種方式施行憐憫的開始。
Thumbnail
2025/10/15
教會的關門,往往被解讀為上帝撤回憐憫,或信徒失敗的象徵。然而,也許那正是一場更深的釋放:上帝讓我們從制度與形式的執著中出來,重新辨識祂今日開啟的新門。這篇文章以信仰的誠實與溫柔的懷疑,探問教會結束的意義——那是否也是上帝以另一種方式施行憐憫的開始。
Thumbnail
2025/10/15
我們之所以執著於「上帝有沒有叫撒母耳說謊」,背後其實藏著一個更深層的焦慮,那就是:如果上帝有說謊、或上帝容許說謊,上帝就可能不再是「絕對良善且可信賴」的神。
Thumbnail
2025/10/15
我們之所以執著於「上帝有沒有叫撒母耳說謊」,背後其實藏著一個更深層的焦慮,那就是:如果上帝有說謊、或上帝容許說謊,上帝就可能不再是「絕對良善且可信賴」的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族群 +(都)+ 刻板印象 = 標籤化 重新思考並停止撕裂
Thumbnail
族群 +(都)+ 刻板印象 = 標籤化 重新思考並停止撕裂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