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民數記》第十三章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民數記》第十三章是一章充滿戲劇張力的經文,也是全書的分水嶺。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整裝待發,前方就是神所應許之地。然而,在這一章裡,信心與恐懼交鋒,命運的方向從此改變。 若前十二章描繪的是「神的預備」,那麼第十三章描寫的,就是「人的回應」。神帶領祂的百姓來到應許的門口,但他們卻因懼怕止步。 一、神的命令與人的回應(13:1–20)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打發人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v.1–2) 這是極為關鍵的一句——「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神的話明確指出:探子的任務不是判斷能否得地,而是確認神已經給的地。 探查的目的,是激發信心,不是引發懷疑。 摩西照著吩咐,從十二支派中各選一人,都是首領(v.3–16)。其中兩個名字特別重要:來自以法蓮支派的何西阿(摩西改名為「約書亞」——意為「耶和華是拯救」);來自猶大支派的迦勒。這兩人日後將成為眾人不信中的信心見證者。 摩西囑咐他們觀察土地的樣貌、百姓的強弱、城邑的防備、土產的豐富,並帶回果子作記號(v.17–20)。這不是一場懷疑的行動,而是一場探索應許的旅程。信心並非盲目,而是帶著眼睛的順服。 二、窺探之旅(13:21–25) 十二探子從南地上行,一直到希伯崙,再至以實各谷——那是迦南地最肥沃的地區。他們砍下一枝葡萄樹的枝子,一掛葡萄需要兩人用杠抬著。(v.23)這是應許之地豐盛的實證。神的應許不是空話,而是具體、可觸的果實。 他們共探查四十天(v.25)。這「四十」成為關鍵數字——以後的漂流四十年,就是一年抵一天的懲戒。 三、兩種報告:信心與恐懼的分界(13:26–33) 探子回到加低斯,向摩西、亞倫和全會眾報告。起初的報告充滿肯定:「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地方,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v.27)然而,他們的下一句改變了一切:「然而,那地的民強壯,城邑堅固寬大……我們還看見亞衲族的人。」(v.28)這個「然而」揭露了信心的轉折——他們承認神的應許,但用「然而」否定了信心。他們看見豐盛,卻選擇相信威脅。 迦勒立刻發聲:「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v.30)他不是忽視難處,而是拒絕讓難處成為結論。信心不是否認現實,而是看見神超越現實。 但其他十位探子反駁:「我們不能上去攻打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v.31) 他們甚至誇張地說:「那地吞吃居民……我們看自己如蚱蜢,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v.32–33)恐懼讓他們誇大事實,甚至扭曲真相。當信心的眼睛失明,想像就成為恐懼的放大鏡。同樣的地,兩種報告;同樣的經歷,兩種眼光。信心使人前行,恐懼使人退縮。 四、神學意義 1. 信心與視覺的張力 十二人都看見同樣的地,卻看見不同的現實。十人看見巨人;兩人看見神。信心不是閉眼,而是選擇哪個視角觀看。 2. 「然而」的神學 「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然而民強壯」——信仰的失敗常在這個「然而」。真信心應當反過來說:「民雖強壯,然而神與我們同在。」 3. 信心的少數派 約書亞與迦勒不是性格勇敢,而是記得神的話。他們的信心不是樂觀,而是忠誠。 真信心的勇氣,根基在記憶——記得神曾如何說、如何行。 4. 恐懼的傳染力 十個探子的負面言語使全會眾恐慌。 信心能建造群體;恐懼能摧毀群體。 領袖若缺乏信心,整個群體都會崩潰。 五、基督論的指向 約書亞的名字(Yehoshua)意為「耶和華拯救」,與「耶穌」(Yeshua)同源。他象徵基督——那位帶領神子民進入真正應許之地的元帥。迦勒的名字意為「忠心的人」,象徵在基督裡持守信心的門徒。 他們的宣告「我們足能得勝」在新約中成為實現:「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15:57)而他們肩抬葡萄的畫面,帶有十字架的影子——兩人抬著豐富的果實,彷彿預示基督在十字架上擔負人類救贖的重量。應許之地的果實,是十字架的預嘗。 《民數記》第十三章是一面信心的鏡子。同樣的地,十二個探子,兩種眼光。神的百姓離應許之地只一步之遙,卻因恐懼止步;他們寧願懷念奴役,也不願相信自由。 信心的試煉,不在曠野的貧乏,而在豐富的門口。 今日的信徒亦然——我們知道神的應許,也看見現實的艱難。問題不在「神能不能」,而在「我們信不信」。 願我們像迦勒與約書亞,不以群眾的恐懼為準則,而以神的話為坐標;不被巨人嚇退,而被應許吸引。因為神已說:「我所賜給你的地,你們必得為業。」(書1:3)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10.0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10/22
本章的核心主題是:神如何在祂僕人之間維護權柄,並顯明祂眼中真正的偉大——謙卑。全章可分為三段: 1️⃣ 米利暗與亞倫毀謗摩西(12:1–2) 2️⃣ 神為摩西辯護(12:3–9) 3️⃣ 神的管教與摩西的代求(12:10–16) 一、毀謗的起因(12:1–2
Thumbnail
2025/10/22
本章的核心主題是:神如何在祂僕人之間維護權柄,並顯明祂眼中真正的偉大——謙卑。全章可分為三段: 1️⃣ 米利暗與亞倫毀謗摩西(12:1–2) 2️⃣ 神為摩西辯護(12:3–9) 3️⃣ 神的管教與摩西的代求(12:10–16) 一、毀謗的起因(12:1–2
Thumbnail
2025/10/19
本章分為三段: 1️⃣ 百姓因苦難發怨言(11:1–3) 2️⃣ 百姓因貪慾求肉(11:4–9) 3️⃣ 神對摩西與百姓的回應(11:10–35) 這章記錄的不僅是以色列歷史的失敗,更是信仰旅程的寫照——人雖得救出埃及,卻仍難脫埃及的心。
Thumbnail
2025/10/19
本章分為三段: 1️⃣ 百姓因苦難發怨言(11:1–3) 2️⃣ 百姓因貪慾求肉(11:4–9) 3️⃣ 神對摩西與百姓的回應(11:10–35) 這章記錄的不僅是以色列歷史的失敗,更是信仰旅程的寫照——人雖得救出埃及,卻仍難脫埃及的心。
Thumbnail
2025/10/18
本章的主題是「神引導祂的百姓啟程」。 整章可分為四個部分: 1️⃣ 吹號的命令(10:1–10) 2️⃣ 離開西乃的行程(10:11–28) 3️⃣ 摩西與何巴的對話(10:29–32) 4️⃣ 神的同在與禱告(10:33–36)
Thumbnail
2025/10/18
本章的主題是「神引導祂的百姓啟程」。 整章可分為四個部分: 1️⃣ 吹號的命令(10:1–10) 2️⃣ 離開西乃的行程(10:11–28) 3️⃣ 摩西與何巴的對話(10:29–32) 4️⃣ 神的同在與禱告(10:33–36)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上29章14-17節「「我算甚麼,我的百姓算甚麼,竟然能夠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的手得來的獻給你。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的列祖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子,沒有盼望。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啊,我們預備這許多材料,要為你的聖名建造殿宇,都是從你的手而來,都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上29章14-17節「「我算甚麼,我的百姓算甚麼,竟然能夠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的手得來的獻給你。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的列祖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子,沒有盼望。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啊,我們預備這許多材料,要為你的聖名建造殿宇,都是從你的手而來,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是什麼意思?(羅馬書11:26) 保羅在羅11:25-26已清楚指明,將來以色列全家不但都要得救,而且外邦信徒在這事上扮演關鍵角色! 外邦人的數目添滿,意思就是指神所預定在這一個時代的計劃中,從外邦人中召出人來,歸於基督的名下數目之滿足了(使徒行傳14:14)。
Thumbnail
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是什麼意思?(羅馬書11:26) 保羅在羅11:25-26已清楚指明,將來以色列全家不但都要得救,而且外邦信徒在這事上扮演關鍵角色! 外邦人的數目添滿,意思就是指神所預定在這一個時代的計劃中,從外邦人中召出人來,歸於基督的名下數目之滿足了(使徒行傳14:14)。
Thumbnail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撒母耳記下 24:1 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歷代志上 21:1 數點人數為何是罪?
Thumbnail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撒母耳記下 24:1 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歷代志上 21:1 數點人數為何是罪?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詩篇》124篇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論其內容,是猶太人被擄歸回之後的作品。主題在表現猶太人於每年節期朝見神時,對神的救贖表達由衷的感恩。整個猶太民族經歷重重風浪和嚴苛考驗,神一再施展大能予以拯救。當猶太人束手無策之際,神成為唯一的幫助和盼望,使得他們終於穿越風暴且平安渡過。
Thumbnail
《詩篇》124篇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論其內容,是猶太人被擄歸回之後的作品。主題在表現猶太人於每年節期朝見神時,對神的救贖表達由衷的感恩。整個猶太民族經歷重重風浪和嚴苛考驗,神一再施展大能予以拯救。當猶太人束手無策之際,神成為唯一的幫助和盼望,使得他們終於穿越風暴且平安渡過。
Thumbnail
《詩篇》131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也是大衛王堅定仰望信靠神的詩。雖然簡短卻字字珠璣;全詩僅三節,卻含藴深刻。所謂「上行之詩」,是赴耶路撒冷朝聖者在神前的禱告,本詩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大衛將自己完全交託耶和華。
Thumbnail
《詩篇》131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也是大衛王堅定仰望信靠神的詩。雖然簡短卻字字珠璣;全詩僅三節,卻含藴深刻。所謂「上行之詩」,是赴耶路撒冷朝聖者在神前的禱告,本詩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大衛將自己完全交託耶和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