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協約的「法規性效力」是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前言
在勞動關係中,除了《勞動基準法》等國家法律規定外,還有一種強大的法律文件在默默保障著勞工的權益,那就是「團體協約」。團體協約是由工會(勞方)與雇主或雇主團體(資方)透過平等協商簽訂的書面契約。它不僅是雙方意願的體現,更具有一種特殊的「法規性效力」,如同小型的法律一般,對相關成員產生直接且強制性的約束力。
究竟什麼是團體協約的「法規性效力」?它如何運作?又具備哪些重要的原則來保護勞工呢?本文將為您深入解析。

一、 什麼是團體協約的「法規性效力」?

「法規性效力」是指團體協約一旦簽訂,無須個別勞工或個別雇主同意,就會自動對其團體成員發生效力

這意味著,對於加入工會或受雇主團體拘束的個別勞工與雇主而言,他們所屬團體簽訂的團體協約,將產生有如法規範一般的「直接」及「強制」效力,直接介入並規範他們之間的個別勞動契約內容。

這種效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重要的原則上:

1. 不可低貶原則(直接強制適用)


根據《團體協約法》第19條前段規定,團體協約對其所涵蓋的法律關係具有「直接且強制適用」的效力。

這就是所謂的「不可低貶原則」:個別勞動契約中所約定的勞動條件,不得低於團體協約所規定的標準。如果個別契約的約定標準低於團體協約,該低於的部分將會被團體協約的規定所取代。

2. 有利原則(優惠原則)

團體協約是勞工保護機制的一環。因此,《團體協約法》第19條規定,當個別勞動契約的約定較團體協約的規定不利於勞工時,該不利的約定是無效的

這個「有利原則」(或稱優惠原則)確保了團體協約只是最低的勞動條件標準。當事人可以約定較團體協約更有利於勞工的條件,但絕不能更差。如果個別契約的約定比團體協約更有利於勞工,則以個別契約的有利約定為準。

3. 不可拋棄原則(防止權利被壓迫)

為了有效保護勞工在契約存續期間不被雇主壓迫而被迫放棄權利,《團體協約法》第22條前段規定:「團體協約關係人,如於其勞動契約存續期間拋棄其由團體協約所得勞動契約上之權利,其拋棄無效。」

然而,為了避免權利關係長期不確定,該條但書也設定了限制:在勞動契約終止後三個月內仍不行使權利者,不得再行使

此外,為了防止雇主藉由終止勞動契約來限制勞工行使權利,同條第二項規定,雇主若因勞工主張團體協約所享有的權利而終止勞動契約,其終止無效。這是對雇主終止權的限制,確保勞工能無懼地行使團體協約賦予的權利。

4. 餘後效力(過渡期的保障)

當團體協約的約定期間屆滿,但新的團體協約尚未簽訂時,勞工的權益是否會出現空窗期?

《團體協約法》第21條規定:「團體協約期間屆滿,新團體協約尚未簽訂時,於勞動契約另為約定前,原團體協約關於勞動條件之約定,仍繼續為該團體協約關係人間勞動契約之內容。」

這就是所謂的「餘後效力」。它確保了團體協約中具有法規性效力的勞動條件規定,在舊協約期滿後仍能繼續生效,直到新的團體協約訂立,或個別勞動契約有新的約定為止,保障勞工在過渡期間的權益不致受損。

結語

團體協約的「法規性效力」是勞動法領域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機制。它透過不可低貶、有利、不可拋棄及餘後效力等原則,將團體協商的結果集體保障勞工的權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無論是工會成員還是雇主,理解並遵守團體協約的法規性效力,是促進和諧穩定勞動關係的關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勞動小小百科
17會員
198內容數
這裡是專屬勞工與HR的法律知識補給站! 由曾任勞動檢查員、人資、法官助理、勞動法講師、勞動調解委員的作者撰寫,結合第一線實務經驗,把看似複雜的勞動法,變成人人都能懂的「勞動小小百科」。 讓你不再當職場小白,勞動法律一看就懂、權益不再吃虧!laborpediaosha@gmail.com
勞動小小百科的其他內容
2025/10/24
職場上常有勞工反映:「公司突然改我的上班時間,從夜班變成日班,沒問過我,這樣合法嗎?」 這個問題,其實法院早有明確見解。 一、法律依據:勞基法第14條第1項第6款 《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6款規定: 「雇主違反勞動契約或勞工法令,致有損害勞工權益之虞者,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 也
Thumbnail
2025/10/24
職場上常有勞工反映:「公司突然改我的上班時間,從夜班變成日班,沒問過我,這樣合法嗎?」 這個問題,其實法院早有明確見解。 一、法律依據:勞基法第14條第1項第6款 《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6款規定: 「雇主違反勞動契約或勞工法令,致有損害勞工權益之虞者,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 也
Thumbnail
2025/10/24
在職場上,我們常會聽到公司表示:「這是依照工會同意的班表」或「團體協約有規定要配合加班」。那麼,當團體協約或工作規則載明員工必須依公司排定班表出勤、甚至有配合加班的義務時,勞工是否就一定要服從?答案其實比想像中更複雜。 一、法律的起點:勞基法第32條的「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 依《勞動基準法》第
Thumbnail
2025/10/24
在職場上,我們常會聽到公司表示:「這是依照工會同意的班表」或「團體協約有規定要配合加班」。那麼,當團體協約或工作規則載明員工必須依公司排定班表出勤、甚至有配合加班的義務時,勞工是否就一定要服從?答案其實比想像中更複雜。 一、法律的起點:勞基法第32條的「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 依《勞動基準法》第
Thumbnail
2025/10/18
很多人以為《勞基法》有詳細規定請假要怎麼辦手續,其實沒有!法律只告訴我們「可以請假」,但沒有規定「要怎麼請」。這不代表員工可以隨便請,或公司不能管。相反地,勞工有請假的權利,公司也有管理的權限。 🧾 一、法律怎麼說? 📌 《勞動基準法》第43條 勞工因婚、喪、疾病或其他正當理由,可以請假
2025/10/18
很多人以為《勞基法》有詳細規定請假要怎麼辦手續,其實沒有!法律只告訴我們「可以請假」,但沒有規定「要怎麼請」。這不代表員工可以隨便請,或公司不能管。相反地,勞工有請假的權利,公司也有管理的權限。 🧾 一、法律怎麼說? 📌 《勞動基準法》第43條 勞工因婚、喪、疾病或其他正當理由,可以請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在的人的確是不想加班,就算公司在不超時也給加班費的法律規定之下,勞工還是不願意。 本文要討論的是如果公司確有經濟上的利益,該怎麼處理呢? 就法論法 《勞基法第42條》 勞工因健康或其他正當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強制其工作。 本條文反面解釋 員工只有基於「健康
Thumbnail
現在的人的確是不想加班,就算公司在不超時也給加班費的法律規定之下,勞工還是不願意。 本文要討論的是如果公司確有經濟上的利益,該怎麼處理呢? 就法論法 《勞基法第42條》 勞工因健康或其他正當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強制其工作。 本條文反面解釋 員工只有基於「健康
Thumbnail
員工在職期間可不可以約定禁止兼差? 答案:可以。 但是,得視工作職類與契約條款如何約定。 因為當事人會主張以單方擬定契約條款,限制範圍缺乏明確性,不合理亦無必要,違反相當性、衡平原則,顯然違反勞動基準法第1條、民法第247條之1規定而無效。 勞動關係法律性質(重點之重!) 以勞工之勞務提
Thumbnail
員工在職期間可不可以約定禁止兼差? 答案:可以。 但是,得視工作職類與契約條款如何約定。 因為當事人會主張以單方擬定契約條款,限制範圍缺乏明確性,不合理亦無必要,違反相當性、衡平原則,顯然違反勞動基準法第1條、民法第247條之1規定而無效。 勞動關係法律性質(重點之重!) 以勞工之勞務提
Thumbnail
勞工保險屬於雇主強制義務且勞動法具備公法性質,不能因為勞、資雙方私下約定而無視法律強制規範,因此即便雇主有額外給予勞工津貼,未投保責任(行政罰與民事賠償)都依然不會消滅、改變,甚至也不會因此減少(無法主張與有過失)。
Thumbnail
勞工保險屬於雇主強制義務且勞動法具備公法性質,不能因為勞、資雙方私下約定而無視法律強制規範,因此即便雇主有額外給予勞工津貼,未投保責任(行政罰與民事賠償)都依然不會消滅、改變,甚至也不會因此減少(無法主張與有過失)。
Thumbnail
勞動契約是雙向的,勞、資雙方於契約中地位互為平等。僱主可以試用勞工,勞工當然也可以試用僱主。雇主認為勞工不能勝任而依法資遣,沒問題;相反,勞工認為職場不適合而離職,也是很OK的。只是要注意,若公司未與勞工約定試用期,終止契約就受到「最後手段原則」拘束喔。
Thumbnail
勞動契約是雙向的,勞、資雙方於契約中地位互為平等。僱主可以試用勞工,勞工當然也可以試用僱主。雇主認為勞工不能勝任而依法資遣,沒問題;相反,勞工認為職場不適合而離職,也是很OK的。只是要注意,若公司未與勞工約定試用期,終止契約就受到「最後手段原則」拘束喔。
Thumbnail
長久以來大家對勞動法令都有距離感,心態上大都是為了遵守而做,過程就是好累好累。 事實上可以把勞動法遵生活化與公司的商業模式相結合,是可以迭代永續發展的。 把法遵轉骨當企業綜效! 勞基法規定出勤紀錄,應逐日記載勞工出勤情形至分鐘為止。於是雇主未按規定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加班費)變成為被政府
Thumbnail
長久以來大家對勞動法令都有距離感,心態上大都是為了遵守而做,過程就是好累好累。 事實上可以把勞動法遵生活化與公司的商業模式相結合,是可以迭代永續發展的。 把法遵轉骨當企業綜效! 勞基法規定出勤紀錄,應逐日記載勞工出勤情形至分鐘為止。於是雇主未按規定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加班費)變成為被政府
Thumbnail
情節重大不是雇主說了就算;也不是工作規則有明列規定就可以喔。 所謂「情節重大」,屬不確定法律概念,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及第2項定有明文。 勞基法第12條之規定,具有強制性質,目的兼有保障勞工、限制雇主解僱之權限。 所以雇主不得因勞動契約之約定而擴張其解僱權限,亦不得藉由工作規則擴張其權限
Thumbnail
情節重大不是雇主說了就算;也不是工作規則有明列規定就可以喔。 所謂「情節重大」,屬不確定法律概念,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及第2項定有明文。 勞基法第12條之規定,具有強制性質,目的兼有保障勞工、限制雇主解僱之權限。 所以雇主不得因勞動契約之約定而擴張其解僱權限,亦不得藉由工作規則擴張其權限
Thumbnail
江湖救急,協會的課程招生有點狀況,幫忙宣傳一下。 我個人覺得勞動法並不是很困難的法律,如果稍有慧根其實可以自學,不過有些部分自學就很可能產生問題,例如: 行政機關見解與司法見解時常可能產生會衝突 此時,要採用哪方見解其實就是很大的學問,更不用說,司法訴訟實務判決見解也可能產生分歧,此部分建議有
Thumbnail
江湖救急,協會的課程招生有點狀況,幫忙宣傳一下。 我個人覺得勞動法並不是很困難的法律,如果稍有慧根其實可以自學,不過有些部分自學就很可能產生問題,例如: 行政機關見解與司法見解時常可能產生會衝突 此時,要採用哪方見解其實就是很大的學問,更不用說,司法訴訟實務判決見解也可能產生分歧,此部分建議有
Thumbnail
3月份邀約授課單位要我分享勞動契約。 通常我會先跟邀約單位先聚焦,是要講什麼? 勞動契約分辨與屬性? 勞動契約條款設計? 要約及要約引誘? 還是附合契約? 其實,事業單位從徵才召募開始就已經進入與適用相關法令了! 勞動契約之定義是什麼? 勞動基準法第2條規定,勞動契約指約定勞雇關係
Thumbnail
3月份邀約授課單位要我分享勞動契約。 通常我會先跟邀約單位先聚焦,是要講什麼? 勞動契約分辨與屬性? 勞動契約條款設計? 要約及要約引誘? 還是附合契約? 其實,事業單位從徵才召募開始就已經進入與適用相關法令了! 勞動契約之定義是什麼? 勞動基準法第2條規定,勞動契約指約定勞雇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