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團文章搬運-合意不投保(高薪低報)並給予津貼補償,可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FB社團-勞工問題與勞資爭議

FB社團-勞工問題與勞資爭議


沒投保、給予額外津貼補助,這是非常常見的爭議,不管怎麼宣導都沒用,讓我們逐一分析本案爭議。

一、勞工離職是形成權 的行使,不需要特別經過雇主同意也不需要特定流程

🔎最高法院 110 年度台上字第 14 號民事判決:

「按法定終止權之行使,其發生效力與否,胥視有無法定終止原因存在。勞工終止勞動契約之終止權屬形成權,於勞工行使其權利時即發生形成之效力不必得雇主之同意,亦不因雇主同意或未為反對之意思表示而成為合意終止。」


🤔雇主不准勞工未經許可離職,但勞工還是堅持要離職,雇主能怎麼辦?

✅不能怎麼辦,反正不影響勞工離職效果

✅雇主片面認為勞工還在職,最後還不是回到曠職解僱

✅最終結果勞工還不是離職?

➡雇主還要多繳幾天保費、勞退提繳,我是勞工一定很開心


簡單說,堅持勞工需要辦妥離職程序,並沒有任何意義與拘束效果;但勞工有交接義務,若勞工未交接就消失,可能產生損害賠償責任。

二、勞工想不想要投保,是勞工的事情;雇主有沒有投保,則是雇主的事情

勞工保險跟全民健康保險都是強制保險,只要滿足資格就要投保

✅勞工保險:事業單位人數達五人以上

✅全民健康保險:無論人數多寡都要投保


除了健保之外,勞工退休金就業保險職業災害保險

👉不管人數多寡都要投提繳、投保


勞、健保有例外可以不投:

✅勞工保險:

  1. 新進的65歲以上勞工
  2. 已請領老年給付的勞工
  3. 已成立投保單位,則無論人數多寡都要投保

✅全民健康保險:

  1. 短期工作(如寒暑假工讀)
  2. 非每日出勤且週工時未達12小時


三、勞動法具「公法」性質

簡單說,就是政府要求、強制人民要遵守的法律,如:兵役法、稅法


勞動法很大程度是「政府對對雇主」的關係,而不是「雇主對勞工」

  1. 具上對下的強制性規範
  2. 具有公益性、需求性
  3. 勞工只是剛好受到「反射利益」

既然是「政府與雇主」的關係,那勞工自然沒有介入餘地


❌你(勞工)要不要投保,是你的事情

⭕我(雇主)是在履行政府要求的義務


➡難道媽媽不想兒子當兵,就能免除兒子的兵役嗎?

➡當然不行啦,當兵這件事情自始就跟媽媽無關阿~


🔎臺灣高等法院96年勞上易字第99號民事判決

「上訴人應據實為其所屬勞工投保勞工保險之強制義務,不因取得勞工同意而得解免其責任,是上訴人所為上開抗辯,自非可取。」

🔎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勞上易字第92號民事判決

「此項強行規定,不容當事人任意以契約加以變更或免除而排除適用。是參加勞保與否非取決於受雇人之意願,縱受雇人不願參加,僱用人仍有為其投保之義務。」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訴字第2010號行政判決

勞工保險之辦理係雇主法律上強制義務,亦即除現行勞工保險條例第9條規定之情形外,無論勞工是否願同意,只要存在勞動契約關係,雇主即有法律上義務為其投保」

avatar-img
82會員
65內容數
勞動法其實是相對平易近人的法律,沒有太多艱澀的文字。我個人深信只要花點時間累積與學習,其實一般民眾(不管你是勞工、雇主或人資)都能妥善地處理多數狀況。勞資爭議的發生確實難以避免,但只要事前將相關概念了解清楚、處理時妥適援引法律規範進行風險管理,事後大多能將爭議較完整地處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勞資手札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主要談論勞工請假規則與相關法律見解,包括勞工請假時的規定與意思表示傳達的認定。此外,文章也回應經理人雜誌,對於本議題中的見解似乎有誤,勞工是否完成請假程序,應該視公司有無制定請假程序,勞工有無跑完請假程序,而非雇主是否同意請假。
公司在招募時是否能要求勞工提供基本身分資料,需要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條及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2項第2款。僱主應注意蒐集個人資料需符合特定目的,並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並且只能蒐集與工作相關的資料。
這篇文章主要闡述了勞動契約定期合法性的問題,指出只要工作內容是常態性存在的業務,便不能以定期契約僱用。實務中簽訂定期契約合法的情況相當有限。建議不要濫用名詞「約聘」,該名詞在勞動法中並不存在。
勞動契約是雙向的,勞、資雙方於契約中地位互為平等。僱主可以試用勞工,勞工當然也可以試用僱主。雇主認為勞工不能勝任而依法資遣,沒問題;相反,勞工認為職場不適合而離職,也是很OK的。只是要注意,若公司未與勞工約定試用期,終止契約就受到「最後手段原則」拘束喔。
本文介紹了最高法院和臺灣高等法院的一些判決,以及勞動契約終止事由的相關法律原則和要求,強調了終止契約時必須說明原因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關於終止契約事由的存證建議。
曠職的定義是指(全日)未到達工作場所的情況。遲到和早退並不算曠職,僱主也不能以此理由作為懲戒解僱的依據。另外,勞工因疏漏而未打卡也不算曠職,僱主有義務確認勞工缺勤的真正原因。此外,僱主可以透過績效考評或設定考勤獎金、全勤獎金來管理勞工的出勤情況。
本文主要談論勞工請假規則與相關法律見解,包括勞工請假時的規定與意思表示傳達的認定。此外,文章也回應經理人雜誌,對於本議題中的見解似乎有誤,勞工是否完成請假程序,應該視公司有無制定請假程序,勞工有無跑完請假程序,而非雇主是否同意請假。
公司在招募時是否能要求勞工提供基本身分資料,需要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條及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2項第2款。僱主應注意蒐集個人資料需符合特定目的,並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並且只能蒐集與工作相關的資料。
這篇文章主要闡述了勞動契約定期合法性的問題,指出只要工作內容是常態性存在的業務,便不能以定期契約僱用。實務中簽訂定期契約合法的情況相當有限。建議不要濫用名詞「約聘」,該名詞在勞動法中並不存在。
勞動契約是雙向的,勞、資雙方於契約中地位互為平等。僱主可以試用勞工,勞工當然也可以試用僱主。雇主認為勞工不能勝任而依法資遣,沒問題;相反,勞工認為職場不適合而離職,也是很OK的。只是要注意,若公司未與勞工約定試用期,終止契約就受到「最後手段原則」拘束喔。
本文介紹了最高法院和臺灣高等法院的一些判決,以及勞動契約終止事由的相關法律原則和要求,強調了終止契約時必須說明原因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關於終止契約事由的存證建議。
曠職的定義是指(全日)未到達工作場所的情況。遲到和早退並不算曠職,僱主也不能以此理由作為懲戒解僱的依據。另外,勞工因疏漏而未打卡也不算曠職,僱主有義務確認勞工缺勤的真正原因。此外,僱主可以透過績效考評或設定考勤獎金、全勤獎金來管理勞工的出勤情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第四版)」的調查程序採高標準,其標準甚至高於「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但其實該指引並不是強制規範:此外,性騷擾也是不法侵害的一種,因此公司在制定相關制度時,建議將二者統合為「一個調查規範」,以避免產生矛盾的問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資工作者在職場中面對不法侵害、霸凌及管理失能時的角色與責任。儘管這三者有不同的定義與形式,但從人資的角度來看,不必過於區分,因為人資的主要目的在於維護職場秩序與員工福祉。文章強調,即使某些行為不構成法律上的不法侵害,仍需積極介入,以防止職場氛圍惡化與員工流動率提高。
職場霸凌成為當前熱門話題,但對其定義與判斷卻常有誤解。本文從主管與員工關係的角度,探討職場霸凌的真正含義,強調持續性、針對性及目的性的重要性。此外,還引用了周兆昱教授的觀點,指出霸凌並非單純的人際關係摩擦,而是需要結合其他角度、客觀要件進行認定。
Thumbnail
在解讀勞動基準法時,必須重視每一字句,不應忽略、擷取部分而致使誤解。以勞基法第12條第1項6款「曠職解僱」為例,多數民眾僅將重點聚焦於「曠工(即應出勤而未出勤)」,但卻忽略了解僱的要件實際上應是:「無正當理由」的「曠職」。若勞工有曠職事實,但實際上確實有客觀上不可歸責原因,雇主仍不得逕行解僱喔!
Thumbnail
現在的人的確是不想加班,就算公司在不超時也給加班費的法律規定之下,勞工還是不願意。 本文要討論的是如果公司確有經濟上的利益,該怎麼處理呢? 就法論法 《勞基法第42條》 勞工因健康或其他正當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強制其工作。 本條文反面解釋 員工只有基於「健康
工資補償 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每個月發薪日給 屬於補償金而不是工資,因此免納所得稅 雇主還是要幫勞工提勞退 6% 不能工作:若雇主要讓勞工從事其他非勞動契約所約定的工作,應與勞工協商 醫療期間,雇主不得終止契約 工資終結補償 若同時滿足以下 3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雇主未依規定為員工投保職災保險,員工職災死亡,後因雇主與遺屬達成和解給付400萬元,作為員工之職災死亡補償和解金,切結書簽署遺屬須拋棄對雇主就勞動契約與職業傷害所衍生之刑、民事、行政及勞動事件法等請求權。 問: 勞動法令相關補償或保險給付均在填補損害,而不在增加勞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所得。即同
工作上嘎到人資的事情 第一次體驗才知道的一些細節 無組織分享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第四版)」的調查程序採高標準,其標準甚至高於「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但其實該指引並不是強制規範:此外,性騷擾也是不法侵害的一種,因此公司在制定相關制度時,建議將二者統合為「一個調查規範」,以避免產生矛盾的問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資工作者在職場中面對不法侵害、霸凌及管理失能時的角色與責任。儘管這三者有不同的定義與形式,但從人資的角度來看,不必過於區分,因為人資的主要目的在於維護職場秩序與員工福祉。文章強調,即使某些行為不構成法律上的不法侵害,仍需積極介入,以防止職場氛圍惡化與員工流動率提高。
職場霸凌成為當前熱門話題,但對其定義與判斷卻常有誤解。本文從主管與員工關係的角度,探討職場霸凌的真正含義,強調持續性、針對性及目的性的重要性。此外,還引用了周兆昱教授的觀點,指出霸凌並非單純的人際關係摩擦,而是需要結合其他角度、客觀要件進行認定。
Thumbnail
在解讀勞動基準法時,必須重視每一字句,不應忽略、擷取部分而致使誤解。以勞基法第12條第1項6款「曠職解僱」為例,多數民眾僅將重點聚焦於「曠工(即應出勤而未出勤)」,但卻忽略了解僱的要件實際上應是:「無正當理由」的「曠職」。若勞工有曠職事實,但實際上確實有客觀上不可歸責原因,雇主仍不得逕行解僱喔!
Thumbnail
現在的人的確是不想加班,就算公司在不超時也給加班費的法律規定之下,勞工還是不願意。 本文要討論的是如果公司確有經濟上的利益,該怎麼處理呢? 就法論法 《勞基法第42條》 勞工因健康或其他正當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強制其工作。 本條文反面解釋 員工只有基於「健康
工資補償 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每個月發薪日給 屬於補償金而不是工資,因此免納所得稅 雇主還是要幫勞工提勞退 6% 不能工作:若雇主要讓勞工從事其他非勞動契約所約定的工作,應與勞工協商 醫療期間,雇主不得終止契約 工資終結補償 若同時滿足以下 3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雇主未依規定為員工投保職災保險,員工職災死亡,後因雇主與遺屬達成和解給付400萬元,作為員工之職災死亡補償和解金,切結書簽署遺屬須拋棄對雇主就勞動契約與職業傷害所衍生之刑、民事、行政及勞動事件法等請求權。 問: 勞動法令相關補償或保險給付均在填補損害,而不在增加勞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所得。即同
工作上嘎到人資的事情 第一次體驗才知道的一些細節 無組織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