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可以重新剪輯的,
學會與恐懼和好,才能真正親近愛
回憶不是事實,而是被情緒剪輯過的影片
那個傍晚,我一個人坐在咖啡廳。
窗外的雨不大,卻像有節奏的低語。
我滑開手機,看見三年前的一張合照。那是我和一位好朋友的照片。
我們都笑得燦爛,彷彿那天的空氣都透著光。
但我知道——那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我清楚記得那場對話的結尾,我說話太快、太硬,他臉上的表情從不解變成失望。
那時我覺得是他不懂我;
如今我才明白,是我太急著讓自己「被理解」,反而錯過了理解他。
「也許那天,他不是在反駁我,只是想被聽見。」
原來,我一直相信記憶是「真實」的,可事實上,我記得的不是事實——
而是「我的感覺」如何定義那個瞬間。
我們的大腦並不像監視器那樣客觀,而像一位充滿情緒的導演。
他會把痛苦的畫面放大,把尷尬的沉默剪掉,把恐懼疊在每一次重播裡。
當我回看那些爭執時,忽然發現——
我並不是想贏,我只是害怕被忽略。
而每一場誤會,其實都是一次沒能好好擁抱的機會。
「你以為你在回憶,其實你在重播自己的防衛。」

恐懼的根源:每一場爭執,其實都是一種害怕
我們都以為爭執是因為意見不同,
但事實上,它往往是恐懼的化身。
我記得那一晚,朋友突然提高音量:「你可不可以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是對的!」
我當下只覺得刺耳。
那一刻,我的腦中只有反擊:「我哪裡錯了?我只是講事實!」
但隔了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那不是事實,那是我的「防禦」。
我的聲音之所以高,是因為我心裡害怕——害怕自己不被認同。
人一旦恐懼,就會想掌控。
而掌控的方式,不是逃離,就是攻擊。
攻擊讓我們看起來更有力量,卻讓關係一點一點流失。
J.Cole 在談 NLP 時說過一句話:
「爭執的表面是情緒,底層是恐懼。害怕被丟下,害怕不被愛。」
我開始練習,每當心裡那股衝動想要爆發時,先問自己:
「我現在是在防禦,還是在表達?」
這一個小小的問題,讓我看見——
其實,我不是想贏,而是怕輸掉那份連結。

重新剪輯回憶:從第一人稱到第三人稱的療癒之旅
那天的NLP課,我參加時滿懷懷疑。
心理師讓我們閉上眼,回到一段「尚未釋懷的記憶」。
我選了與父親的那場爭吵。
畫面很快浮現:餐桌上,我拍著桌子,吼得聲嘶力竭;
父親的臉一片沉默,像牆一樣厚。
「好,現在退一步,」心理師輕聲說,
「想像你不是當事人,而是站在旁邊,看著那兩個人。」
我照做了。
當我以第三人稱「看著」那個場景,
我第一次看見——原來我不是唯一受傷的那個。
父親的手在發抖,他的眼神閃過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那一刻,我的眼淚流下來。
原來,他不是不愛我,只是不知道怎麼愛。
而我,也不懂他的沉默裡有多少掙扎。
從那次之後,我才真正懂得「視角」的力量。
改變畫面,感覺就會跟著變。
當我學會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
我就有機會,從受害者的位置,走向理解者。
「當你能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見自己,你就能開始原諒。」

錯誤不是罪:從「我要對」到「我願意理解」
曾經,我最討厭被人誤會。
只要被挑戰,我就急著辯解。
我以為那是堅持原則,其實是對「不被肯定」的恐懼。
那天在公司開會,主管否定了我的方案。
「這方向不行,太冒險了。」他語氣堅決。
我心裡火氣上湧,嘴巴剛張開,卻突然停下。
我想起一句話:
「即使你是對的,也不代表那一刻需要你去贏。」
我換了個方式說:「我懂你的顧慮,但我們能不能試試別的角度?」
主管愣了一下,語氣緩了下來。
那一刻我明白,理解,勝過辯解。
原來成長不是變得會控制情緒,
而是學會在爭執裡,留出一點空間讓對方也對。
「理解不需要輸贏,真誠本身就有力量。」

幸福的重新排序:當價值觀與生活重新對齊
夜深人靜,整個世界都靜下來。
我坐在書桌前,拿起筆,寫下:「安全感、穩定、愛、自由」。
看著那幾個字,我突然笑了。
我曾經以為幸福是一種「結果」——有穩定的關係、收入、歸屬。
但後來才明白,真正的幸福,是當你的生活方式能呼應你的價值。
我劃掉「安全感」,改成「真誠」。
因為我終於懂得——安全感不是被誰給的,而是我活得是否誠實。
我們焦慮,不是因為沒有答案,
而是生活與心的排序不一致。
當外在的腳步與內在的信念重新對齊,
幸福,就不再是要去「追」的東西,而是自然發生的狀態。
「當人生的方向與心的價值一致,幸福就不再需要追。」

恐懼的禮物:學會與不確定共舞
清晨,天空飄著小雨。
我一手撐傘,一手拿著咖啡。
以前我總是匆匆往前走,今天,我決定慢下來。
雨滴落在傘上,像一首輕柔的節奏。
我看著街上早起的行人,有人急著趕車,有人慢慢走。
我想起那句話——
「恐懼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你還在乎。」
原來,恐懼從來不是要被消滅的,而是要被理解。
因為只有在乎,才會害怕失去。
當我願意擁抱不確定,我就不再需要控制。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世界變大了。
我不再要求事情「照我的意思走」,
而是學會與變化同行,帶著恐懼,也能溫柔前行。
「不確定,正是生命最溫柔的確認。」

結語:學會與恐懼和好,就是學會愛
我們的一生,都在不斷地「重新剪接」。
有人把焦慮剪成習慣,有人把傷痛剪成成長。
而成熟的關鍵,不是消除恐懼,而是理解它。
當你願意放下「我要對」,開始練習「我願意理解」;
當你願意承認「我害怕」,而不是假裝堅強;
你就會發現——恐懼,其實是一份禮物。
它提醒我們,
我們仍然在乎這段關係,仍然想愛,也仍然想被愛。真正的成熟,不是沒有恐懼,
而是學會帶著恐懼,也能去愛。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 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 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 「你以為你在回憶,其實你在重播自己的防衛。」
- 「爭執從來不是刀劍相向,而是兩個恐懼在擁抱的失敗。」
- 「當你能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見自己,你就能開始原諒。」
- 「即使你是對的,也不代表那一刻需要你去贏。」
- 「理解不需要輸贏,真誠本身就有力量。」
- 「幸福不是被誰愛,而是活在自己相信的價值裡。」
- 「當人生的方向與心的價值一致,幸福就不再需要追。」
- 「恐懼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你還在乎。」
- 「不確定,正是生命最溫柔的確認。」
- 「不是以前做錯,而是那時候還不知道。」
- 「我們不是在處理問題,而是在處理對問題的詮釋。」
- 「攻擊是一種防衛,防衛是因為害怕被看見。」
- 「成熟,不是控制情緒,而是懂得讓別人也對。」
- 「真正的療癒,不是忘記傷口,而是學會在傷口裡長出理解。」
- 「恐懼讓人縮小,但理解讓靈魂重新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