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11:每次生氣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想被理解的孩子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回憶是可以重新剪輯的,
學會與恐懼和好,才能真正親近愛

回憶不是事實,而是被情緒剪輯過的影片

那個傍晚,我一個人坐在咖啡廳。
窗外的雨不大,卻像有節奏的低語。
我滑開手機,看見三年前的一張合照。那是我和一位好朋友的照片。
我們都笑得燦爛,彷彿那天的空氣都透著光。
但我知道——那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我清楚記得那場對話的結尾,我說話太快、太硬,他臉上的表情從不解變成失望。
那時我覺得是他不懂我;
如今我才明白,是我太急著讓自己「被理解」,反而錯過了理解他。

我盯著那張照片許久,第一次冒出一個念頭:

「也許那天,他不是在反駁我,只是想被聽見。」

原來,我一直相信記憶是「真實」的,可事實上,我記得的不是事實——
而是「我的感覺」如何定義那個瞬間。

我們的大腦並不像監視器那樣客觀,而像一位充滿情緒的導演。
他會把痛苦的畫面放大,把尷尬的沉默剪掉,把恐懼疊在每一次重播裡。

當我回看那些爭執時,忽然發現——
我並不是想贏,我只是害怕被忽略。
而每一場誤會,其實都是一次沒能好好擁抱的機會。

「你以為你在回憶,其實你在重播自己的防衛。」
raw-image



恐懼的根源:每一場爭執,其實都是一種害怕

我們都以為爭執是因為意見不同,
但事實上,它往往是恐懼的化身。

我記得那一晚,朋友突然提高音量:「你可不可以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是對的!」
我當下只覺得刺耳。
那一刻,我的腦中只有反擊:「我哪裡錯了?我只是講事實!」

但隔了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那不是事實,那是我的「防禦」。
我的聲音之所以高,是因為我心裡害怕——害怕自己不被認同。

人一旦恐懼,就會想掌控。
而掌控的方式,不是逃離,就是攻擊。
攻擊讓我們看起來更有力量,卻讓關係一點一點流失。

J.Cole 在談 NLP 時說過一句話:

「爭執的表面是情緒,底層是恐懼。害怕被丟下,害怕不被愛。」

我開始練習,每當心裡那股衝動想要爆發時,先問自己:
「我現在是在防禦,還是在表達?」
這一個小小的問題,讓我看見——
其實,我不是想贏,而是怕輸掉那份連結。

raw-image



重新剪輯回憶:從第一人稱到第三人稱的療癒之旅

那天的NLP課,我參加時滿懷懷疑。
心理師讓我們閉上眼,回到一段「尚未釋懷的記憶」。

我選了與父親的那場爭吵。
畫面很快浮現:餐桌上,我拍著桌子,吼得聲嘶力竭;
父親的臉一片沉默,像牆一樣厚。

「好,現在退一步,」心理師輕聲說,
「想像你不是當事人,而是站在旁邊,看著那兩個人。」

我照做了。

當我以第三人稱「看著」那個場景,
我第一次看見——原來我不是唯一受傷的那個。
父親的手在發抖,他的眼神閃過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那一刻,我的眼淚流下來。
原來,他不是不愛我,只是不知道怎麼愛。
而我,也不懂他的沉默裡有多少掙扎。

從那次之後,我才真正懂得「視角」的力量。
改變畫面,感覺就會跟著變。
當我學會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
我就有機會,從受害者的位置,走向理解者。

「當你能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見自己,你就能開始原諒。」
raw-image



錯誤不是罪:從「我要對」到「我願意理解」

曾經,我最討厭被人誤會。
只要被挑戰,我就急著辯解。
我以為那是堅持原則,其實是對「不被肯定」的恐懼。

那天在公司開會,主管否定了我的方案。
「這方向不行,太冒險了。」他語氣堅決。
我心裡火氣上湧,嘴巴剛張開,卻突然停下。

我想起一句話:

「即使你是對的,也不代表那一刻需要你去贏。」

我換了個方式說:「我懂你的顧慮,但我們能不能試試別的角度?」
主管愣了一下,語氣緩了下來。
那一刻我明白,理解,勝過辯解。

原來成長不是變得會控制情緒,
而是學會在爭執裡,留出一點空間讓對方也對。

「理解不需要輸贏,真誠本身就有力量。」
raw-image



幸福的重新排序:當價值觀與生活重新對齊

夜深人靜,整個世界都靜下來。
我坐在書桌前,拿起筆,寫下:「安全感、穩定、愛、自由」。
看著那幾個字,我突然笑了。
我曾經以為幸福是一種「結果」——有穩定的關係、收入、歸屬。

但後來才明白,真正的幸福,是當你的生活方式能呼應你的價值。

我劃掉「安全感」,改成「真誠」。
因為我終於懂得——安全感不是被誰給的,而是我活得是否誠實。

我們焦慮,不是因為沒有答案,
而是生活與心的排序不一致。
當外在的腳步與內在的信念重新對齊,
幸福,就不再是要去「追」的東西,而是自然發生的狀態。

「當人生的方向與心的價值一致,幸福就不再需要追。」
raw-image



恐懼的禮物:學會與不確定共舞

清晨,天空飄著小雨。
我一手撐傘,一手拿著咖啡。
以前我總是匆匆往前走,今天,我決定慢下來。

雨滴落在傘上,像一首輕柔的節奏。
我看著街上早起的行人,有人急著趕車,有人慢慢走。
我想起那句話——

「恐懼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你還在乎。」

原來,恐懼從來不是要被消滅的,而是要被理解。
因為只有在乎,才會害怕失去。
當我願意擁抱不確定,我就不再需要控制。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世界變大了。
我不再要求事情「照我的意思走」,
而是學會與變化同行,帶著恐懼,也能溫柔前行。

「不確定,正是生命最溫柔的確認。」
raw-image



結語:學會與恐懼和好,就是學會愛

我們的一生,都在不斷地「重新剪接」。
有人把焦慮剪成習慣,有人把傷痛剪成成長。

而成熟的關鍵,不是消除恐懼,而是理解它。
當你願意放下「我要對」,開始練習「我願意理解」;
當你願意承認「我害怕」,而不是假裝堅強;
你就會發現——恐懼,其實是一份禮物。

它提醒我們,
我們仍然在乎這段關係,仍然想愛,也仍然想被愛。真正的成熟,不是沒有恐懼,
而是學會帶著恐懼,也能去愛。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 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 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1. 「你以為你在回憶,其實你在重播自己的防衛。」
  2. 「爭執從來不是刀劍相向,而是兩個恐懼在擁抱的失敗。」
  3. 「當你能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見自己,你就能開始原諒。」
  4. 「即使你是對的,也不代表那一刻需要你去贏。」
  5. 「理解不需要輸贏,真誠本身就有力量。」
  6. 「幸福不是被誰愛,而是活在自己相信的價值裡。」
  7. 「當人生的方向與心的價值一致,幸福就不再需要追。」
  8. 「恐懼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你還在乎。」
  9. 「不確定,正是生命最溫柔的確認。」
  10. 「不是以前做錯,而是那時候還不知道。」
  11. 「我們不是在處理問題,而是在處理對問題的詮釋。」
  12. 「攻擊是一種防衛,防衛是因為害怕被看見。」
  13. 「成熟,不是控制情緒,而是懂得讓別人也對。」
  14. 「真正的療癒,不是忘記傷口,而是學會在傷口裡長出理解。」
  15. 「恐懼讓人縮小,但理解讓靈魂重新展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85會員
389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1/16
你有沒有被「我是為你好」刺傷過? 批評與指導的差別,不在內容,而在語氣與意圖。 一句「你怎麼會這樣?」可能讓人防衛、一句「這裡怎麼調整會更好?」卻能讓人進步。 在職場、家庭、甚至自我對話裡,語言的選擇決定關係的距離。 這篇文章帶你用心理學視角,學會用「指導」取代「批評」,讓愛與成長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11/16
你有沒有被「我是為你好」刺傷過? 批評與指導的差別,不在內容,而在語氣與意圖。 一句「你怎麼會這樣?」可能讓人防衛、一句「這裡怎麼調整會更好?」卻能讓人進步。 在職場、家庭、甚至自我對話裡,語言的選擇決定關係的距離。 這篇文章帶你用心理學視角,學會用「指導」取代「批評」,讓愛與成長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11/15
我們都曾在減肥的路上懷疑人生。吃少、跑多、焦慮,卻仍然卡關。 《碳水循環》提醒我們:減重不是和身體對抗,而是與它合作。 透過週期性的飲食節奏——兩低、三中、兩高,你能恢復代謝靈活性, 讓身體不再恐懼、心也不再緊繃。瘦,不該是犧牲快樂的代價,而是快樂生活的結果。
Thumbnail
2025/11/15
我們都曾在減肥的路上懷疑人生。吃少、跑多、焦慮,卻仍然卡關。 《碳水循環》提醒我們:減重不是和身體對抗,而是與它合作。 透過週期性的飲食節奏——兩低、三中、兩高,你能恢復代謝靈活性, 讓身體不再恐懼、心也不再緊繃。瘦,不該是犧牲快樂的代價,而是快樂生活的結果。
Thumbnail
2025/11/14
創業家最怕的不是失敗,而是沒有底氣。 前華爾街操盤手闕又上,用十萬美金的慘痛教訓,創立「阿甘投資法」—— 一種讓世界500強企業為你上班的投資方式。 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他如何從谷底悟出「富力、紀律、平衡」的真義, 把理財變成人生哲學,讓創業不再孤單焦慮,而是心安踏實。
Thumbnail
2025/11/14
創業家最怕的不是失敗,而是沒有底氣。 前華爾街操盤手闕又上,用十萬美金的慘痛教訓,創立「阿甘投資法」—— 一種讓世界500強企業為你上班的投資方式。 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他如何從谷底悟出「富力、紀律、平衡」的真義, 把理財變成人生哲學,讓創業不再孤單焦慮,而是心安踏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夜深人靜時,你或許曾經這樣問過自己:「我明明對她/他那麼好,凡事以她/他為優先,為什麼最後還是只能當朋友?」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很可能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沒有《被感受到》。 這篇文章,我們不談花招、不玩話術,而是從神經語言程式學(NLP)與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讓你重新認識「吸引力的本質」
Thumbnail
夜深人靜時,你或許曾經這樣問過自己:「我明明對她/他那麼好,凡事以她/他為優先,為什麼最後還是只能當朋友?」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很可能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沒有《被感受到》。 這篇文章,我們不談花招、不玩話術,而是從神經語言程式學(NLP)與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讓你重新認識「吸引力的本質」
Thumbnail
本文探討NLP中的換框法概念,並提供了具體的案例來解釋如何運用換框法。文章強調了語言的力量,以及換框法對於在得到新的視角後獲得激勵的重要性。最後,文章還介紹了一個線上讀書分享會,將在2024/4/26舉行,探討NLP技巧如何在人際關係中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探討NLP中的換框法概念,並提供了具體的案例來解釋如何運用換框法。文章強調了語言的力量,以及換框法對於在得到新的視角後獲得激勵的重要性。最後,文章還介紹了一個線上讀書分享會,將在2024/4/26舉行,探討NLP技巧如何在人際關係中的應用。
Thumbnail
在人際互動中,認知差異常常引發衝突。每人獨特的思維和內在地圖,造成看法多元,但亦可能導致誤解。本文將探討認知差異的成因,並分享以尊重、好奇和同理,化解衝突的方法。通過理解對方的內在世界,我們可以在溝通中建立更深的連結,促進和諧關係的建立。
Thumbnail
在人際互動中,認知差異常常引發衝突。每人獨特的思維和內在地圖,造成看法多元,但亦可能導致誤解。本文將探討認知差異的成因,並分享以尊重、好奇和同理,化解衝突的方法。通過理解對方的內在世界,我們可以在溝通中建立更深的連結,促進和諧關係的建立。
Thumbnail
「寒喧」無聊又尷尬?能不能不要做? 不,不行。寒喧非常重要不能省略。 ​ 他這麼尷尬是有原因的、他也不能更有價值。 因為「寒喧」,本來就是一種審核機制。 ​
Thumbnail
「寒喧」無聊又尷尬?能不能不要做? 不,不行。寒喧非常重要不能省略。 ​ 他這麼尷尬是有原因的、他也不能更有價值。 因為「寒喧」,本來就是一種審核機制。 ​
Thumbnail
前言 文章內容皆來自「NLP超強溝通術」這本書籍的讀後心得,吸收、內化後透過作者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與輸出。 什麼是NLP? 其實就很像我們的電腦程式一般,以眼睛、鼻子接收輸入(N),藉由經驗化為程式並透過思考判斷產生出決策的過程(P),透過語言或肢體進行輸出(L),這就是NLP的基本運作模式。
Thumbnail
前言 文章內容皆來自「NLP超強溝通術」這本書籍的讀後心得,吸收、內化後透過作者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與輸出。 什麼是NLP? 其實就很像我們的電腦程式一般,以眼睛、鼻子接收輸入(N),藉由經驗化為程式並透過思考判斷產生出決策的過程(P),透過語言或肢體進行輸出(L),這就是NLP的基本運作模式。
Thumbnail
「意識同步」 這四個字很有意思,我想一定會有人提到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意識同步」 這四個字很有意思,我想一定會有人提到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地圖不等於實際疆域」這句話,是筆者在研讀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基本假設。這樣的觀點,筆者也常以此基本假設,廣泛運用在許多事務上,並以此觀點建構在管理營運。此基本假設為強調的是...
Thumbnail
「地圖不等於實際疆域」這句話,是筆者在研讀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基本假設。這樣的觀點,筆者也常以此基本假設,廣泛運用在許多事務上,並以此觀點建構在管理營運。此基本假設為強調的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