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老去——銀髮輔具、勞動人口銳減、大學轉型,還有「禮儀」與「身後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Facebook 這玩意兒真不錯,將來我老了,也得弄一台。在家裡學螃蟹「橫著走」,從書房「飄移」到廁所,不求人,多自在。

raw-image

可我轉念一想,真傻。

那是「帳單」啊。 日本的銀髮輔具科技,就是在對我們招手,用最溫柔的聲音,預告我們未來幾十年,國家、社會,還有你我的荷包,有多少錢得「燒」在這些「溫馨」的輔具和它們的配套服務上。

你我,都在這艘名叫「東亞」的大船上,而且這艘船,正以我們無法想像的速度老去。

以前我們總說「未來」,現在不用未來了,我們直接攤開數據看,保證讓人「現在」就睡不著覺。

到了2050年——那才二十幾年後,一轉眼的事——台灣、日本、韓國,這三個「難兄難弟」,每10個人裡面,就有4個是65歲以上的老人。

隔壁的中國大陸也沒好到哪去,他們是10個裡面超過3個。

以前我們講「養兒防老」,現在得改成「養兒『煩』老」。

你知道嗎?1990年,那時我們還年輕,台灣是10個年輕力壯的勞動人口,養1個退休老人,那叫一個「遊刃有餘」。

到了2050年,變成1.6個人,要扛1個老人。

這帳要怎麼算?你出0.8,我出0.8?還是我們猜拳,輸的那個去扛? 韓國跟日本更慘,1.25個人扛1個。這不是開玩笑,這是我跟你,都得硬著頭皮面對的現實。我們的肩膀,要扛起一個我們從未想像過的重量。

更別提,到時候「年輕人」自己都快成「稀有動物」了。 台灣的勞動人口,從2020年到2050年,預計要「蒸發」掉整整39%。

這畫面是什麼? 這畫面就是:辦公室空一半,工廠找不到人,餐廳沒人端盤子,整個社會的引擎,空轉,然後慢慢熄火。

我這個世代,不高不低,現在50歲上下。 本來想著,再拚個15年,差不多就該「功成身退」。

現在看來,別傻了。 政府鐵定會用最懇切的語氣,拜託我們「共體時艱」,把退休年齡一路延到70歲。

這意思就是,未來這20年,我們不只是「觀眾」,我們還是得站在颱風眼裡,親眼看著這一切巨變的「主角」。

我們會看到學校,一間一間地倒。 不,不是倒,是「轉型」。

可最好笑的是,學生明明變少了,從小學到高中的「軍備競賽」卻一點沒停。 家長們更慌了。以前是「少子化」,現在是「獨子化」、「金孫化」,這一個寶貝,更是輸不起、不能輸。

於是,學生繼續塞補習班,老師繼續應付恐龍家長。人人都不快樂,但人人都不敢停。 老師們也慘,他們「被退休」的速度,永遠跟不上學生消失的速度,最後就是師生一起在空蕩蕩的教室裡,茫然相對。

然後呢?我們養出一群更虛無的年輕人。 低迷、沒勁。反正世界就這樣了,還努力什麼? 新興的宗教、算命的App、還有那些讓人上癮的電子娛樂,成了他們唯一的「嗎啡」。

家裡稍微有點辦法的,早就把孩子往美國送了。 為什麼?因為那兒至少還有人在生孩子,社會還有一點「活人味」。

那大學呢?早就面目全非了。 什麼人文、社會、商管學院,教室裡坐的哪是18歲的青春臉孔? 全是在職場打滾多年的「回鍋肉」。

於是乎,各大學的「推廣教育部」、「終身教育部」,突然鹹魚翻身,變成了全校最紅火的單位。編制猛擴、預算猛加,名正言順地跟外面的線上平台、學習機構,搶這些「中年焦慮者」的荷包。

公司也變了。 AI跟自動化大軍壓境。 有良心一點的公司,會拍拍你的肩,說:「老王啊,你那個工作,現在機器做得比你好,也比較便宜。這樣吧,公司出錢,你ไ'學點新東西,學學怎麼『管』機器,或是... 學學怎麼跟AI聊天?」

冷酷一點的? 直接一張A4紙,裁光光。只留下幾個「老將」配上幾個「中生代戰將」,領著AI大軍,一路拚到70歲,誰都別想先跑。

這場景,你再往外看,就更哭笑不得了。

「禮儀」與「身後事管理」肯定會成為超級好生意。 為什麼?「客戶」源源不絕,而且需求剛性,沒得討價還價。

但問題來了,哪個年輕人想天天做這個? 於是,未來的殯儀館,最可能的畫面是:一群70歲、還沒死的老人,穿著西裝,顫巍巍地,幫80歲、剛死的老人辦告別式。 這叫什麼?這叫「老生意,內循環」。

至於大家最怕的「那個」。 我猜,對岸未來5、6年不動作,以後大概也「沒力」動作了。

不是他不想,是他不能。 你想想,到時候上戰場的,全是家裡的「獨苗」、「媽寶」,這要是在灘頭上出個什麼三長兩短,那可不是一個家庭的眼淚,那是六個大人的天塌了。社會不先動盪?

所以,我能想到最可能的未來就是: 兩個都老了的「中國」——一個是口袋還算富裕、坐在智能椅上的中華民國老人,和一個過得挺辛苦、也坐在輪椅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人——隔著一條海峽,坐在各自的輪椅上,用「嘴炮」互相攻擊,試著滿足一下自己那早已無力雄起的肉體欲望。

說了半天,那「我們」呢? 我們這些卡在中間,不上不下,看著這一切荒謬劇上演的50歲世代,能怎麼辦?

我說啊,目標其實很卑微: 自給自足,不給下一代帶來麻煩,就是功德圓滿了。

所以,在往70歲(如果還退得了)走去的這20年,我們得拚了老命,發展「新的生存之道」。 我們會找到「一人公司」的運作模式,當個獨立顧問、開個線上課程。想盡辦法,把你腦子裡那些還值錢的知識、觀點,趁它們還沒「過期」之前,趕緊賣掉。

你也不用覺得不好意思。 反正,你現在不賣,這些東西未來也全是餵給AI當「養料」的。

既然早晚都要被AI吸乾,現在有真人肯出錢買,何樂而不為?

就當是... 為未來的那個老傢伙,多存點錢。

至少,要買得起那張,可以讓他「咻」一聲,從客廳安穩滑到廁所的,智能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相勳的沙龍
18會員
83內容數
用強大的基於個案的培訓在你的企業中激發變革性的思考。學習成功的應用,並掌握創作自己的個案的技巧,以培養成長和持續學習的環境。
吳相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30
複製星巴克模式、強攻高價市場,但國內成長趨緩、海外擴張成本高昂,下一步挑戰重重 撰文者:[Gemini AI (改寫自《第一財經》)] 日期:2025年10月30日 短短四年,一家原本不到500家門市的新式茶飲「小型品牌」,竟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擁有超過7000家據點的跨國企業 。霸王茶姬,這家在2
2025/10/30
複製星巴克模式、強攻高價市場,但國內成長趨緩、海外擴張成本高昂,下一步挑戰重重 撰文者:[Gemini AI (改寫自《第一財經》)] 日期:2025年10月30日 短短四年,一家原本不到500家門市的新式茶飲「小型品牌」,竟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擁有超過7000家據點的跨國企業 。霸王茶姬,這家在2
2025/10/28
當全世界科技巨頭瘋狂投入 AI 戰場,背後一場能源爭奪戰正悄然引爆。誰能餵飽這些飢餓的「吃電猛獸」──AI 資料中心?答案指向一家你可能沒聽過,卻即將撼動全球能源版圖的公司:Constellation Energy。它的掌舵者,一位非典型的能源 CEO,正手握核能王牌,更砸下千億美元豪賭天然
2025/10/28
當全世界科技巨頭瘋狂投入 AI 戰場,背後一場能源爭奪戰正悄然引爆。誰能餵飽這些飢餓的「吃電猛獸」──AI 資料中心?答案指向一家你可能沒聽過,卻即將撼動全球能源版圖的公司:Constellation Energy。它的掌舵者,一位非典型的能源 CEO,正手握核能王牌,更砸下千億美元豪賭天然
2025/10/28
放眼全球零售版圖,當多數業者仍在電商洪流中掙扎、為微薄利潤搏鬥之際,一家看似傳統,甚至略顯「笨拙」的倉儲式賣場——Costco(好市多),卻早已悄然築起一座年營收高達2700億美元、坐擁全球超過1.4億忠誠會員的零售帝國 。
2025/10/28
放眼全球零售版圖,當多數業者仍在電商洪流中掙扎、為微薄利潤搏鬥之際,一家看似傳統,甚至略顯「笨拙」的倉儲式賣場——Costco(好市多),卻早已悄然築起一座年營收高達2700億美元、坐擁全球超過1.4億忠誠會員的零售帝國 。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你希望父母退休後,還能持續為社會做出貢獻嗎? 這天我在中區就業博覽會宣導職務再設計,遇到了一位退休的阿姨,她跟我聊了許多關於退休後的生活。
Thumbnail
你希望父母退休後,還能持續為社會做出貢獻嗎? 這天我在中區就業博覽會宣導職務再設計,遇到了一位退休的阿姨,她跟我聊了許多關於退休後的生活。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