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s 娛樂隨筆|Book REC1(六本精選)書籍推薦

這篇 《Simon's 娛樂隨筆|Book REC1》 是我閱讀專欄的第一個「六本精選合集」,整理了前六篇已經發表的讀書心得。內容橫跨心靈修行、效率管理、財富哲學、行為設計、健康生活到自媒體行銷,每一本都是我在閱讀後留下深刻記憶、值得推薦的作品。
這份清單以兩段式簡介呈現每本書的核心觀念與個人收穫,並提供完整書評連結。希望能讓你更快速瀏覽,也能方便回顧過去的閱讀筆記,成為下一步選書的指引。1. 《我可能錯了》: 當下的智慧,放下的勇氣

《我可能錯了》是瑞典前財務長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遺作,也是他在 17 年森林僧侶修行後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中以溫柔卻深刻的方式,回望他從跨國企業高位轉身投入禪修之路的心靈歷程。透過簡潔的章節與生活化的片段,比約恩將修行帶回日常,教我們看見念頭、恐懼與執著背後真正的重量。
全書最動人的,是作者以幽默與赤誠拆解我們心裡那些「以為很重要」的煩惱。從念頭覺察、放下執念,到與自己和解,比約恩反覆提醒:當心能安住於當下,我們就不會被那些並不存在的焦慮反覆拉扯。簡單如握拳再鬆開的動作,也能讓思緒緩下來,重新找回清明與柔軟。
17 年的修行,換來一句簡單卻有力的智慧:我可能錯了。
⭐ 我的評分:10/10
🔗 延伸閱讀:《我可能錯了》完整書評
2. 《把時間買回來》: 學會用錢換時間,才是真正的自由

《把時間買回來》是創業導師丹·馬特爾以多年經驗提煉出的實用指南,從 DRIP 四象限到十倍願景圖,書中一步步帶讀者辨識自己時間的價值。作者以創業者視角分享時間分配、任務委派與習慣設計的原則,但真正打動我的,是它讓人反思:我們每天追著瑣事跑,是因為必要,還是因為「混亂成癮」?書裡的案例既實際又犀利,讀起來就像有人在耳邊提醒:你真正賺到的不是錢,而是能自由使用的時間。
透過委派的 80% 法則、打造完美一週與「大石頭優先」的觀念,作者示範了如何把注意力重新放回重要的任務上。更有趣的是,當我讀到「用錢換時間」時,不自覺地想到 AI 時代的數位委派——那些低產值又耗能量的事情,其實都可以交給工具、交給系統,而我們把省下的心力投注在生產與成長上。這本書不只是管理時間,而是重新設計生活的節奏,讓我們能真正把時間握在自己手裡。
用錢買時間,不是奢侈,而是最聰明的投資。
⭐ 我的評分:8/10
🔗 延伸閱讀:《把時間買回來》完整書評
3. 《納瓦爾寶典》: 財富自由與人生智慧的長期賽局

《納瓦爾寶典》由艾瑞克·喬根森編著,集結矽谷投資人納瓦爾·拉維肯特多年分享的財富哲學與人生金句。它不像一般的成功學書籍,而更像是一面鏡子,帶你重新檢視金錢、工作、關係與快樂的本質。從「做自己」的競爭優勢,到金錢與財富的差異,再到槓桿、複利與長期賽局的思維,本書透過清晰而直接的語言,引導讀者理解什麼才是能在長期中真正累積價值的行動與選擇。每一章都像是一段濃縮的提醒,讀起來誠懇而扎實。
更動人的是納瓦爾對人生的洞察——比起追逐短期成就,他更強調找到能玩「正和賽局」的人,一起走長路;比起模仿別人的成功,他提醒我們投入自己真正喜歡、能長期做下去的事;比起盲從社會期待,他告訴我們嫉妒與比較只會讓人偏離本心。書中金句處處,但真正的核心是:自由來自做自己,來自誠實地面對渴望,並選擇能讓人生複利增長的方向。這本書既是財富指南,也是快樂哲學。
真正的自由,不是金錢,而是懂得做自己並擁抱長期賽局。
⭐ 我的評分:9/10
🔗 延伸閱讀:《納瓦爾寶典》完整書評
4. 《原子習慣》: 細微改變,帶來巨大的長期複利

《原子習慣》由詹姆斯·克萊爾撰寫,以科學化的角度解析習慣如何在日常中運作,並以「每天進步 1% = 一年後進步 37 倍」的複利比喻揭開全書主題。從習慣提示、吸引力、行動阻力到獎賞回饋,本書清晰地拆解行為形成的四大法則,用生活化的方式說明為何細微的小動作,會在長期累積出巨大成果。它不是一本要你靠意志力硬撐的勵志書,而是一份可實踐、可套用的行為設計指南,讓「改變」變得更輕鬆、更可能。
書中最重要的觀點,是將「環境」視為習慣的導演——讓想做的事變容易、不想做的事變困難;讓期待綁定在正確的行為上;讓成果被看見、讓進步被追蹤。從兩分鐘法則、習慣堆疊到「不要錯過兩次」,每個概念都能立即落地。它提醒我們:好習慣的力量不在當下,而在時間;壞習慣的危險也不在短期,而在累積。最終,習慣不只是行為,而是你人生軌跡的設計圖。
好習慣讓時間成為盟友,壞習慣讓時間成為敵人。習慣雖小,力量無窮。
⭐ 我的評分:9/10
🔗 延伸閱讀:《原子習慣》完整書評
5. 《Good Energy》: 從細胞點亮生活,讓身體重新啟動長期賽局

《Good Energy》由 Casey Means 與 Cally Means 合著,以「細胞能量」作為理解健康的核心視角,從代謝、飲食、睡眠、光照、步行到情緒管理,系統性地拆解現代人為何疲憊、為何生病、為何總覺得自己「卡住」。書中不只討論疾病本身,更重新詮釋醫療體系、日常生活與人體機制之間的連鎖關係。它不像一般健康書只教你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而是從「能量如何被產生、如何被破壞」的角度切入,帶你理解身體為何長期失衡。觀點兼具科學與生活感,也提供大量可直接實行的建議。
真正讓人有感的是第二部分——「如何打造好能量」。從原型食物、進食順序、光線管理,到每日步行、肌力刺激、溫度適應、過濾環境,以及心靈減壓,每一項都像是日常裡的微小開關,只要持續、只要可追蹤、只要能落地,就能慢慢把身體拉回節奏。這不是一夜之間的劇烈改變,而是一場從細胞開始的、溫柔而穩定的長期調整。書中的提醒很簡單:治標的藥可以止煙,但治本的好能量才能熄火。
症狀只是煙,真正的火,從細胞深處開始燃燒。
⭐ 我的評分:8/10
🔗 延伸閱讀:《Good Energy》完整書評
6. 《自媒體行銷》: 在注意力的競賽裡,我們如何留下自己的聲音

《自媒體行銷》由 Gary Vee 撰寫,以他一貫直接、毫不拐彎的方式拆解自媒體的本質:不是技術、不是器材、不是平台秘笈,而是你願不願意開始、你願不願意持續。書中從定位、受眾、品牌心態到平台差異,逐一拆解自媒體背後的底層邏輯——你不需要討好全世界,你只需要找到那個你要說話的「某一個人」;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開始」。Gary 一再強調:不要被品牌束縛,也不要複製貼上,以為所有平台都能用同一種語言溝通。自媒體不只是發布,而是「翻譯」——把你的聲音翻譯成每個平台聽得懂的語言。
後半段則像一本全彩攻略書,整理從 TikTok、IG 到 LinkedIn 的平台攻略、內容策略與大量案例。Gary 的核心觀念依然是那一句:**不要用品質當藉口逃避數量。**品質從來不是起點,而是你累積夠多嘗試後自然浮現的結果。無論你目前是否已經開始經營社群,這本書都會強迫你去正視一件事:流量不是靠預測而來,而是靠實驗堆出來的;長期品牌不是靠迎合潮流,而是靠找到你能長跑的節奏。它逼你行動,也陪你成長。
在自媒體的世界裡,猶豫會讓你滯留原地;行動,才會讓世界看見你。
⭐ 我的評分:8/10
🔗 延伸閱讀:《自媒體行銷》完整書評
📚 六本書精選 Vol.1 總覽
- 《我可能錯了》|2023|心靈 / 心理勵志|⭐ 10/10
- 《把時間買回來》|2024|商管 / 時間管理|⭐ 8/10
- 《納瓦爾寶典》|2022|思維 / 財富哲學|⭐ 9/10
- 《原子習慣》|2019|心理 / 行為設計|⭐ 9/10
- 《Good Energy》|2025|健康 / 生活設計|⭐ 8/10
- 《自媒體行銷》|2025|行銷 / 品牌經營|⭐ 8/10
✨ 延伸閱讀
想更深入了解每本書的核心概念與重點整理?
總表內的標題皆已附上完整書評連結,歡迎點進去延伸閱讀,讓這些書的觀點在你的生活中找到更具體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