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想要「轉型正義」,是有條件的

前次談到正義要有標準,而追求正義,除了有標準也需要一些條件。
臺灣現在有了「促轉會」、《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但至少到幾年前,我都認為「轉型正義」對臺灣的情況來說是不適用的。因為轉型正義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內政問題,甚至可以視為一個外交問題。

有軍事經濟的實力支持,才能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這個詞語主要使用的範圍,是歐洲國家,特別是東德、捷克;這些東歐國家的轉型正義,前提都是這些轉型正義背後有更強的經濟軍事強權支持。那就是西德和美國。
轉型正義是透過軍事經濟的巨大實力在背後背書,帶有清算性質去重塑社會權力結構的行為。
成為紀念園區的景美看守所一景。Source: We Make Noise!
成為紀念園區的景美看守所一景。Source: We Make Noise!
今天我們常說德國德國,其實令我們忽視了所謂德國,幾乎可說是是強勢的西德吞拼了積弱的東德。東德的轉型正義就是完全依據西德的結構,在西德這麼豐富的人力、財務和法律資源的支援下去實行的。去到今天,德國也是歐盟的經濟支柱,轉型正義背後是貨真價實的「實力」。
轉型正義失敗的例子是南斯拉夫,因為當地沒有一個可靠的背書,結果不僅轉型正義沒有實行,還陷入了戰爭。
另一個不被視為轉型正義但道理相同的,是香港的廉政公署。當初成立廉政公署的時候,貪污的警方是大為反彈,甚至可能會導致武裝政變(「警廉衝突」)的。但是廉政公署背後有英軍背書,初期人員直接從新加坡徵召,有英女皇的力量加上外人的結構,才使香港能夠把警閥瓦解、清算。
南非的轉型正義也是在西方影響而成立的(也就是中國常說的「外國勢力」)。因為南非抗拒美國的反種族隔離政策,美國在八十年代便在南非不斷的撤資,以經濟的壓力迫南非就範。
南韓就更不用說了,清理親日派絕對就是駐軍在南韓土地上的美國的旨意。美國在光州事件袖手旁觀,激起了南韓學生不斷以縱火、自焚等方式,直接指控美韓關係,美國知道理虧,最終犧牲了全斗煥。重新拉近美韓關係。
轉型正義,基本上就是外力使然。因為先擁有了絕對的軍事,外交和經濟優勢,然後開始進行有秩序的清算。弱勢的一方能清算強勢的一方,就是後面的背書夠強大,例如美國,例如西德。也許有別的國家,甚至中國也可能去當這個角色。
現在的臺灣有足夠的條件進行轉型正義嗎?Source: 總統府

民主化不是轉型正義的充分條件

如果只見他們在民主化,就認為民主化就能實施轉型正義,那是見樹不見林。轉型正義並不是一種溫柔的行為,並不是靠投票、靠法律、靠公民抗命,就可以完成的。他需要的是真槍實彈,以及足夠支撐或摧毀整個國家經濟的力量;美國就可以用撤離投資孤立南非去實行。
光是選舉帶來的執政輪替,並不足以帶來轉型正義。選舉大不了是一個法理和民心的勝利,但是就像香港的例子,就算全民都反對貪污,港督與議會都是英國委任的,港督有公權力了吧,他要解決警閥還是得靠英軍和新加坡人,要對付警閥還是需要外力才能成功。
外力是最簡單、最快能夠得到的力量,不借助外力,難度會比起叫你今天在沒有任何支援下創業還要成功的高。
但臺灣的外交弱勢,原因就是臺灣人怎樣看臺灣的問題。如果臺灣人一直都無法從全球經濟和戰略的角度去定義臺灣,就不會有甚麼外交。即使大家互相炮甚麼沒有「國際觀」,真正的國際觀是以國際的角度去看整個地球,而臺灣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就像一個棋盤,而臺灣很可能就只是一隻卒子,怎樣保障自己不用被犧牲,就要給予一個不用犧牲那隻卒子也能夠勝利的戰略。
臺灣是個溫良恭謙,思想上帶有孤立主義傾向的社會,這是作為一個外國人的觀察。跟那些有著革命傳統的歐陸國家,以及開放型的國家都不一樣。臺灣的本質一天不變,就只能走和轉型正義不同的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