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型態­-華德福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華德福教育,始於1919年的德國。近百年來,它作為一種反對工業文明、流水線教育的思潮和運動,在世界範圍內開枝散葉。除去各國主流教育外,它是全球非宗教教育中最大的一支。

華德福起源

華德福(Waldorf)教育源於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他是奧地利的科學家、哲學家與藝術家,華德福的理念取自史代納博士的「人智學」理論。人智學的英文是 anthroposophy,由「人類學」(anthropo-logy)與「哲學」(philo-sophy)兩字組合而成,意指「人類智慧學」,簡稱人智學。核心理念為:以人為本,注重孩子的心、身及精神整體發展的全人教育系統。課程會因應兒童的不同階段,再配以孩子的個性而成有所調整。

華德福課程安排

華德福學校的課程安排為「週期性的課程」以每天早上兩個小時,進行完整主題的教學,持續三周到四周,使學生長時間全神貫注於某一主科的學習。華德福的課程有主副之分,主課程為地球學、幾何學、詩歌……。副課程,主要是美學的呈現,水彩畫、形線畫(form drawing)、蜜蠟、泥塑、音樂合奏、優律思美舞蹈(eurythmy)等藝術性的活動。
華德福學校沒有課本,上課時,老師要發揮創意與藝術能力,畫出美麗的黑板畫、編故事、唸歌謠或是丟沙包等,然後每個孩子在自己的工作本上,用繪畫及文字表達出不同科目知識的學習成果。這些學習、再創造的過程,包括了解與吸收知識的能力、繪畫及書寫的能力、配色及版面比例的美感體會。
華德福學校通常採取十二年一貫的完全中小學,1-8年級的學習, 都有固定導師負責班上各學習課程,每位教師有權利決定課程、教材及評量方式。8-12年級才漸有分科課程設計, 如物理、化學、音樂,由特別專長教師負責分科教學。另外,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華德福規定每一個孩子必須實際到外面的工作場域實習三周,以探索個人與世界的關係,為他們進入社會做準備。當其他一般高中的學生正在為了升大學考試惡補時,他們把時間花在體驗真實的職場。
因此,華德福的家長們收到的不是孩子的成績單,而是一疊疊孩子的學習紀錄,包含課堂上的工作本、製作的作品,以及老師對孩子的質性論述,充分幫助家長們了解孩子的上課狀況。
一般而言,小學階段無教科書,但是有主要的上課教材,由學生繪畫屬於自己的「課本」,華德福學校稱之為「工作本」,藉以紀錄其學習經驗。較高年級才有使用教科書以補充教材之不足。也因為課程與教學完全由教師自主決定,不受政府教育政策影響,教師的知識量跟資歷非常重要。在台灣,成為一個真正的華德福老師需要接受為期三年的師資培訓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華德福理論、幼兒發展心理、藝術治療等,還特別著重在繪畫、歌唱、舞蹈等藝術課程。

華德福困境與挑戰

筆者認為華德福教育可以使孩子適性發展,而且透過各方面的探索,孩子們可以找到自己的夢想。但因為台灣的主流制度為升學導向,因此許多華德福家長仍會擔憂高等教育的銜接問題,因此華德福教師如何在以升學主義為主的教育體制中,不因為家長的擔憂與顧慮就改變其教學方式,違背了回華德福本質的初衷,是華德福老師的課題,也是家長需要面對的問題。
責任編輯:邱麗庭 核稿編輯:曾晞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3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所受到的觀念經過了我們的思維去判斷、咀嚼、消化後有了我們的觀點和立場。一樣地,其他的說法,也是經過了一套過程而產生這樣的言行。很多的問題因為時代的變遷、資訊的多元、社會環境的開放而有了更多的見解和說詞,畢竟我們都曾處於不同的環境、受過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內容。 但,各自表述, 然後呢?
在崇尚適性發展的今天,自學不再只是問題學生的專屬。近年來美國及台灣的自學生人數都有顯著成長,為教育開創新的可能,然而在其他國家卻有不同的發展。
我們所受到的觀念經過了我們的思維去判斷、咀嚼、消化後有了我們的觀點和立場。一樣地,其他的說法,也是經過了一套過程而產生這樣的言行。很多的問題因為時代的變遷、資訊的多元、社會環境的開放而有了更多的見解和說詞,畢竟我們都曾處於不同的環境、受過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內容。 但,各自表述, 然後呢?
在崇尚適性發展的今天,自學不再只是問題學生的專屬。近年來美國及台灣的自學生人數都有顯著成長,為教育開創新的可能,然而在其他國家卻有不同的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一門「部定必修」課程,就是全國高中生不分學校、不分組別,皆須修習,且課程內容會列入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範圍。 相較於傳統課程,這是一門非常重大的課程改革內容。 我自己恭逢其盛。 還記得108課綱即將正式登場的那年暑假, 想到「探究與實作課」即將來臨, 那全新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我嚮往有三種教育方式:神職人員的門徒制、高人達人的學徒制以及職業運動的師徒制。這三種關係需要恩典、因緣和摯誠心的合一,才能共譜出偉大的樂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對華德福教育、中文讀經教育和SoR腦科學教育的看法,並提出了結合這些教育方式的想法。
Thumbnail
我在今年的二月加入了雲林古坑華德福實驗高中,進入中學部的潮厝增班,正式在潮厝紮根,準備來實踐我的「打鐵教育計畫」!我在學校的核心課程是12年級的打鐵課,但同時我也獲家長工作坊邀請,於這個新年度為家長們開設親子打鐵課,在本次的師、親、子三位一體教育實驗裡,我有了全新身份,而這將給我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呢?
Thumbnail
  何謂德意志文化?何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差異又是在何時顯現的?若說文化是後天的,那麼幼兒之間便沒有文化的差異,因為每一位幼兒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然而,是什麼讓白紙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是什麼讓德意志文化顯現?或許能夠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看出一些端倪。   本書作者莊琳君,是英國教
Thumbnail
前一篇提到維京時代可能有怎樣的教育內容,除了教會學校經典的文科訓練外,還有古北歐硬漢風格的「人格養成教育」。本文更深入一點,帶大家看看這些課綱還包含什麼意想不到的內容?包括瀕臨家暴邊緣的膽識測驗,以及鍛鍊藝文氣息的北歐神話經典導讀。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Thumbnail
我在12月中有了機會前往台灣最重要的華德福基地之一:宜蘭慈心華德福觀課!這次謝謝慈心的詩閔副校長為我安排了二位資深老師的課程:穆傳蓁老師的《營養學》、郭朝清老師的《圓錐曲線》,2門8年紀乍看都是很硬的課,將為我帶來什麼樣的養分,實在令我期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一門「部定必修」課程,就是全國高中生不分學校、不分組別,皆須修習,且課程內容會列入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範圍。 相較於傳統課程,這是一門非常重大的課程改革內容。 我自己恭逢其盛。 還記得108課綱即將正式登場的那年暑假, 想到「探究與實作課」即將來臨, 那全新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我嚮往有三種教育方式:神職人員的門徒制、高人達人的學徒制以及職業運動的師徒制。這三種關係需要恩典、因緣和摯誠心的合一,才能共譜出偉大的樂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對華德福教育、中文讀經教育和SoR腦科學教育的看法,並提出了結合這些教育方式的想法。
Thumbnail
我在今年的二月加入了雲林古坑華德福實驗高中,進入中學部的潮厝增班,正式在潮厝紮根,準備來實踐我的「打鐵教育計畫」!我在學校的核心課程是12年級的打鐵課,但同時我也獲家長工作坊邀請,於這個新年度為家長們開設親子打鐵課,在本次的師、親、子三位一體教育實驗裡,我有了全新身份,而這將給我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呢?
Thumbnail
  何謂德意志文化?何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差異又是在何時顯現的?若說文化是後天的,那麼幼兒之間便沒有文化的差異,因為每一位幼兒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然而,是什麼讓白紙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是什麼讓德意志文化顯現?或許能夠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看出一些端倪。   本書作者莊琳君,是英國教
Thumbnail
前一篇提到維京時代可能有怎樣的教育內容,除了教會學校經典的文科訓練外,還有古北歐硬漢風格的「人格養成教育」。本文更深入一點,帶大家看看這些課綱還包含什麼意想不到的內容?包括瀕臨家暴邊緣的膽識測驗,以及鍛鍊藝文氣息的北歐神話經典導讀。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Thumbnail
我在12月中有了機會前往台灣最重要的華德福基地之一:宜蘭慈心華德福觀課!這次謝謝慈心的詩閔副校長為我安排了二位資深老師的課程:穆傳蓁老師的《營養學》、郭朝清老師的《圓錐曲線》,2門8年紀乍看都是很硬的課,將為我帶來什麼樣的養分,實在令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