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3/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網路世代每段自我動態的公佈背後心態】在自媒體時代個人品牌的最佳保護選擇

身為媒體學校畢業的學生,有過就讀”媒體素養”的經驗,臉書的早期使用者(那時臉書尚未在台灣熱紅起來,大部分的使用者是拿來做語言交換或是外國筆友的年代),也不乏會有想展現或分享時時刻刻的心態,不免俗的有段時期也相當依賴臉書,特別是在身處異鄉、外在環境轉換與內心空虛時)
人人皆有社交媒體使用的習慣

科技是把雙面刃。

然而,書本上的知識,知之為知之,但是實際上運用起來卻又是另一種經驗。
在過往的一段戀情經驗中,與對方分開,心中卻仍放不下對方,而不時犯賤地瀏覽對方社交媒體的最新動態,無意之間知曉了對方開始PO認識新約會對象且雙方互動熱烈的照片與言語之間互相調情。誇耀宣示擁有交往對象的高調也讓當時的我看得憤恨不平且刺眼。
那時因為遠距離而旁觀的自己,雖然一開始很痛苦的吃醋,卻發現當對方的狀態從一開始的熱戀轉而為痛苦的結束之後,接下來的臉書與IG才是提醒痛苦的開始
大概是為了逃避痛苦與結局吧,某方把互動熱烈的照片與PO全數刪除並另起爐灶,(不用說這有多耗費時間和麻煩,各大社群媒體的互動痕跡都要刪得蛛絲馬跡不留)

網路的不可磨滅性,往往同時是把雙面刃。 在上面做過什麼就會留下紀錄。

這是一句提醒老話,是那種以往在教育書上看到時都感覺虛無的警世良言,譬如臉書的動態回顧功能,在網路上就曾引起眾人的討論,去年的自己正在與某某某熱戀中,今年感情狀態不如以往或分手了往往得面對眾人的詢問或是,對比去年的熱鬧今年伊人不在的落寞等等 然而令我好奇的是: 以社交媒體向眾人交代:「我現在是幸福的!」、「我過得很好!」、「我現在是有價值的!」背後的心態到底是什麼呢? 直到接觸心理方面的書籍,以及那時為了紓解痛苦的自己而開始採用自由書寫的療癒方式,隔了一段時間的省視,才了解到或許是源自於對自己的過度要求與不接受缺失
執著完美的態度,大概是撫養者在撫養的過程中,對沒有達到完美的結果懲罰過或是言語奚落的不愉快經驗,為了避免不愉快的經驗產生妨礙內心自我的形象建立,因此對不如預期的不完美狀態產生無法接受的自我保護與防衛態度。
對比感情新聞,我觀察特別這種現象好發於有高學歷、因為家庭氛圍不接受失敗者的存在或是自己內心對自己要求甚高的族群(但通常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有這種隱性高標,反而認為趨近完美是應該且正常的),甚至台灣傳統文化中認為的那種外表與行為看起皆木訥、保守、老實的好好先生與好好太太,實則可能都隱性埋伏了許多內心批判自己與規範自己遵守的關卡障礙。
為了時時向眾人交代我美好的形象與存在,為了彰顯自己,最為方便的就是以社群媒體向大家交代我的隱私。自認性感的身體、我的交際、我的交往對象、我的美好旅遊、我吃美食的種種;以大量展露身體,蒐首弄姿的照片來掩飾內心不知道要的空虛,獲取讚數與存在感;以過度旅遊來欺騙自己正在流浪找尋自我的路上,以輪番打卡、美食貼圖、眾友聚餐來強調自己是受歡迎且不孤單的,以跟交往對象的熱烈示愛、肢體親密、犧牲奉獻來展示有人愛自己,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人。
敢放屁股照就有人會敢用
沒有意識的使用科技,沒有自我隱私權的保護概念,只會讓自己的資料淪為俎上魚肉。(就像分享自己孩子洗澡或如廁的照片,自己覺得好可愛,卻忽略了有戀童癖的人同時也正在網路上搜尋獵物的可能性)
上週參與了有關於個人品牌的思考講座,打破了很多過往的迷思,相結合去年學習到自媒體品牌的有意識建構 (天那終於在這裡切到正題),得出了下列思考引導: ●為何要打造→帶來影響力(非與他人競爭,而是更好的了解自己)、同時釐清個人信念、價值觀(因為是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須透過清楚的使命宣言來幫助自己不脫離本心) ●彰顯個人文化獨特重點:本人個性!(重新省視、發展與專注自己) ●創造改變、有意義的幫助與更好地影響他人 ●創造自覺、共感體驗,帶來個人品牌的影響力與形象建構的個人敏銳度(或許是KOL必備?)
那麼,個人在網路上到底可以放什麼呢?我的建議是不妨試著想想下列這些主題
☆心動的經典事物,例如自己的作品或寫作心得演化紀錄,或曾經影響自己的好書或電影心得感想等,可長期存在且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事物,永遠都設想著明年的自己看到做何感想,最好是以演化性的成長角度來設想看待自己,例如書籍或電影、與會的分享心得等等(雖然有時可能看到難看的書或電影)
☆永遠不在網路上放讓人做錯誤解讀聯想的肉體照或角度遐想照,如果自己是大便,也真的就只會吸引來蒼蠅而不是蝴蝶。 因為不知道在同一樓層的有心人士是如何使用你的照片,那不妨就乾脆不要讓旁人有機會使用到你的照片,我們連挖鼻孔的照片都羞於在網路上公布了,更何況是讓科技媒體紀錄你的身體隱私。(GOOGLE相簿的雲端自動存取也是一個他人的空間,因此我近年來也很少自拍)
放這些照片雖然無助於本文內容卻有助於提振你此時的閱讀精神

自己學會在內心接受自己,才是我們人生中最應該學會的課題。

外在媒體的形象包裝只是強化,不符合本質的美化,只藉由外力因素來博取眾人的羨慕與認同,遲早會讓人看破手腳的。如果自己真的看重自己的話,是否也不必藉由別人的認同來覺得自己好棒棒?
畢竟屁股人人都有,(再圓也大不過歐美),
不過彰顯個人獨特價值的腦袋與自我意識只有一個。
我有音頻頻道啦~想透過認識情商更好的了解自己,不做錯後悔抉擇就來聽聽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