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誰才知道什麼對一個人最好─《完美搭檔》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者已霧化此圖片,請斟酌點閱。
社工都在做什麼?不瞭解的人經常會問這個問題,老實講這不好回答。但大體上來說,社工天天都要決定,什麼對一個人最好?不僅是社工個人,可以說包括社工所服務的整個社會福利體制,都在做這樣的決定。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好做的工作,因為有時候包括當事人在內,自然都不是很清楚什麼到底對自己有利。而有些看起來是對當事人有幫助的決定,卻可能是社會的規則不允許的,那又該怎麼辦?
在《完美搭檔》裡面這種困難的抉擇,貫串整部電影。為了留住「責任之家」,世賀開價幫人偽造假的志工服務證明,到底對不對?讓東究留在世賀身邊「服侍」他比較好,還是回到廿年來沒照顧過他的母親身邊?強制把「責任之家」的人都遷移走,只因為機構即將被關閉了,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嗎?這些問題都不好回答,甚至當事人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哪個對自己最有利。
專業術語來說,這叫「倫理兩難」,譬如說我為了機構的財務,而造假去收受報酬,就是在法律與機構生存進而才能推動服務中間,選擇了後者。社工的服務,就經常要在各種兩難之中選擇。
整體來說,社工如果要幫助一個人,除非他原本生存的環境,或者專業一點的說─「系統」,對他是有傷害的,而且那個環境的問題,是不可改變的,否則,社工應該努力去修正那個環境的問題,而不是動輒要把人帶離家庭或環境。雖然,社會總是好像覺得,兒虐就是只有安置,遊民就是帶走,精障者只能強制醫療,就是把人都從原來的環境變不見,問題就暫時消失了,就像之前台中市有青少年只是獨居,並沒有什麼危險,就勞動市議員出來罵社工
像《完美搭檔》裡,世賀和東究的關係並不是完美,但應該去修正補強,而不是讓他去跟生母住。「責任之家」被關門之後,所有的人馬上就被帶離(這很奇怪,在台灣多少都會有一些緩衝適應期,韓國怎麼都沒有?),對他們造成的創傷難以想像;世賀沒有東究在身邊之後,馬上只能住在身心障礙機構,忍受很差勁的照顧者。這些改變,都沒有比他們原來的處境好,顯然只是遷就制度上的要求而改變。
《完美搭檔》節奏緊湊,而且發人深省,處處都會出現讓人思考的兩難問題,看得出導演有下苦工去理解社福體制潛藏的問題。雖然台灣和韓國環境和制度差異很大(如果電影演的跟實際狀況沒有差很多,我覺得韓國身心障礙照顧沒有台灣好),但是仍然可以讓人思考台灣同樣的議題,關注身心障礙者權益的專業工作者或一般民眾,建議可以欣賞,相信可以得到很多發人深省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部從個人層次的回憶,談論戰爭的電影,這樣子的電影在80年代之後越來越多,很多的越戰片或像《藍波》那樣的電影都是從個人經驗出發的戰爭片。但是,這部電影一開始卻不是從回憶開始,而是男主角「失憶」了,他突然想不起來1982 年打的黎巴嫩內戰究竟發生了什麼,於是他找到了他的戰友,慢慢建立起回憶....
說真的,根本不知道這片在演什麼?搞不清楚這片的主題在哪裡。一開始我在想,導演是不是習慣拍片不打光啊?因為所有在室內、室外的場景,包括在美國和義大利,車子裡、家裡、教室、森林、吉諾瓦的街道裡,幾乎都是暗暗的,導演是想藉此表達男主角和他的女兒內心的黑暗嗎?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台灣電影,因為一開始我看《穿白絲綢的女人》,以為我看到了這部片的越南版,因為在描述駝背跟安的戀情,還有他們搬到南越時艱苦的家庭生活,就是拼命的煽情跟催淚。我在戲院看時,還真的有觀眾哭了。雖然催淚,但總感覺有些做作,直到中後段,這個狀況才逐漸改善。
在戰後清算、討回歷史正義的各項戰犯大審中,所有被審判的納粹和日本戰犯最會拿出來辯駁的理由,就是「我是被迫的、被逼的,我如果不照著做便會被處罰甚至被殺。」但這部電影似乎是告訴我們,事實上你永遠都有選擇的空間,即使是在被逼迫或極端不利的環境下,你還是可以做出選擇,事後也會有什麼後果,完全是一念之間而已。
也許台灣的左派青年比較愛看Ken Loch的《玫瑰與麵包》、《以祖國之名》,或者《摩托車之旅》這種直接了當的東西,又有革命英雄又有俊男美女,不喜歡看這種拐彎抹角的東西,但是事實上這種迂迴的電影反而比較貼近我們的現實,有哪個人在搞工運或搞環保時,不曾碰過家人和的質疑或牽制?
按照電影中的邏輯,Tony Blair最後會維護女王,是因為女王跟他母親很像,所以他的認同就轉移了。這是很典型的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調調,我實在不喜歡很多西方電影老是愛玩這種心理分析的遊戲。
這是一部從個人層次的回憶,談論戰爭的電影,這樣子的電影在80年代之後越來越多,很多的越戰片或像《藍波》那樣的電影都是從個人經驗出發的戰爭片。但是,這部電影一開始卻不是從回憶開始,而是男主角「失憶」了,他突然想不起來1982 年打的黎巴嫩內戰究竟發生了什麼,於是他找到了他的戰友,慢慢建立起回憶....
說真的,根本不知道這片在演什麼?搞不清楚這片的主題在哪裡。一開始我在想,導演是不是習慣拍片不打光啊?因為所有在室內、室外的場景,包括在美國和義大利,車子裡、家裡、教室、森林、吉諾瓦的街道裡,幾乎都是暗暗的,導演是想藉此表達男主角和他的女兒內心的黑暗嗎?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台灣電影,因為一開始我看《穿白絲綢的女人》,以為我看到了這部片的越南版,因為在描述駝背跟安的戀情,還有他們搬到南越時艱苦的家庭生活,就是拼命的煽情跟催淚。我在戲院看時,還真的有觀眾哭了。雖然催淚,但總感覺有些做作,直到中後段,這個狀況才逐漸改善。
在戰後清算、討回歷史正義的各項戰犯大審中,所有被審判的納粹和日本戰犯最會拿出來辯駁的理由,就是「我是被迫的、被逼的,我如果不照著做便會被處罰甚至被殺。」但這部電影似乎是告訴我們,事實上你永遠都有選擇的空間,即使是在被逼迫或極端不利的環境下,你還是可以做出選擇,事後也會有什麼後果,完全是一念之間而已。
也許台灣的左派青年比較愛看Ken Loch的《玫瑰與麵包》、《以祖國之名》,或者《摩托車之旅》這種直接了當的東西,又有革命英雄又有俊男美女,不喜歡看這種拐彎抹角的東西,但是事實上這種迂迴的電影反而比較貼近我們的現實,有哪個人在搞工運或搞環保時,不曾碰過家人和的質疑或牽制?
按照電影中的邏輯,Tony Blair最後會維護女王,是因為女王跟他母親很像,所以他的認同就轉移了。這是很典型的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調調,我實在不喜歡很多西方電影老是愛玩這種心理分析的遊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心得分享文章,作者分享了加入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好處,以及自己的公寓刊登簽約的一些心得和房客選擇的條件。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職重服務是一個以人為本,基於數個對待人的基本價值,運用復健諮商的專業,透過就業或靠近就業的過程,促進社會參與及個體獨立的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心得分享文章,作者分享了加入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好處,以及自己的公寓刊登簽約的一些心得和房客選擇的條件。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職重服務是一個以人為本,基於數個對待人的基本價值,運用復健諮商的專業,透過就業或靠近就業的過程,促進社會參與及個體獨立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