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來臨,什麼樣的人會沒工作?(1)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生活黑客的時代,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各種工具幫你把生活量化、上傳、分析,提供更好的建議。
最初的黑客工具是從生產力開始,有些人喜歡用蕃茄鐘切割時間,調整自己的腳步;有些人喜歡用手機APP記錄每一項事花多少時間完成來評斷生產力,把自己當作一個演算法,看怎麼樣運用時間的產出可以最高、最大。
從生產力再進一步,日常生活也開始產生大量的數據,手上戴的智慧手錶,幫你記錄心律、睡眠品質,運動的APP幫你記錄你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聽歌的軟體分析你常聽的音樂再利用演算法創造出一份你可能會喜歡的歌單。
演算法在我們生活中快速融合、演化,那當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我們的工作會不會直接被取代呢?

OMO時代(online merge offine)


最近的AI浪潮就是感知AI(Perception AI)的時代,AI可以自動識別照片裡的事物,是黃金獵犬、交通號誌、你哥哥等等。聲音也是一樣,演算法可以拆解出句子的結構、語法,瞭解你到底在說什麼。
利用感知AI的技術,亞馬遜的Echo就整合了線上與線下,達到一個無縫接軌的效果,節點普及又快速,你有時候根本不會意識到你自己“正在上線”,這樣的混合環境稱為OMO(online merge offine)。
以前我們在學校時總是上著同一堂課、寫著同一份練習題,未來可能會大大不同。感知AI如果應用在補教業,主要會使用在四個部分
  1. 課堂教學
  2. 家庭作業與練習
  3. 考試評分
  4. 家教
在教學的時候,攝影機會捕捉學生的表情,點頭、搖頭或是表現出困惑,這些情緒都會被記錄下來,等到回家的時候,AI會結合上課的情況出一份難度適中、量身打造的作業習題給學生,而系統會再依每位學生作答情形不同提出反饋,調整之後的難度。
這樣有系統的反饋訓練是非常有效的,根據亞歷桑那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者剛剛贴出一篇論文的預印本,叫《最優學習的85%規則》,指的是說我們每次學習如果有85%的部分時我們熟悉的,15%是我們不曾學習過、新穎的事物,我們能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我們的最佳學習率是15.87%。
用舒適圈的概念來說,每次都需要跳出85%的舒適圈
而AI可以幫助我們持續有系統的訓練,試想有一個A同學對什麼都有興趣,博覽群書,但是有時候覺得內容很輕鬆,有時候很困難,他很用功,也覺得自己學得不錯。
而B同學,每次學習的時候都有一個AI教練,精心安排他的學習內容,確保每次都有15%的意外率,B同學的學習效率達到了最大化。
長久下來,A同學與B同學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的,AI改變了整個教育生態。

通用技術革新


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創新發明,但是並不是所有創新都是平等的,有些創新只是改良,例如打字機改良了人們書信的需求,這只限於單一產業內的革新。
有些則是顛覆了整個世界,這是規模完全不同的技術變化,可以延伸數十種產業,從根本改變經濟與社會,這稱為「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GPTs)。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在合著的《第二次機器時代》把GPTs描述為:「會干擾、加快經濟常態步伐,真正造成重大影響的技術」。
從過去到現在公認的GPTs有三種
  1. 蒸汽引擎
  2. 電力
  3. 資訊通訊科技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GPTs)
蒸汽引擎與電力主要促進第一次與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了工廠自動化,並將照明帶進了建築物之內,大致上而言,蒸汽引擎與電力的革新造成了人們去技能化(deskilling)的結果,把原先需要高技能的工作者的工作拆解成低技能者就可以執行,提高生產量、價低產品價格。
例如原本在棉花場工作的工人需要辛苦的勞動,但是現在只要操作機器就可以了。這些GPTs取代了一群技術者,但讓更多更低技能的勞工,可以做一些操作機器的重複性工作,提升他們的生產力。
那最近的資訊通訊科技ICT呢?過去30年,美國勞動力持續提高,但就業與所得中位數則是停滯成長,艾瑞克教授兩人將此現象稱為大脫鉤(the great decoupling),曾經是生產力、就業、薪資穩定上升,但是現在薪資與就業卻出現下滑。
因為ICT與過去兩次的通用技術革命不同,他是「偏重技能」(skill bias)導向,前兩項創新是透過去技能化來提高生產力,而ICT是偏向高技能者,能夠管理更多的人、接觸到更多的資訊,消除了資訊傳播障礙但也削弱許多經濟平庸者的角色。
雖然沒有辦法將薪資與就業的衰退完全歸咎於資訊通訊科技,畢竟還有像全球化、貿易摩擦等等外在因素影響,但是從最新的ICT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結論,並不是每一次提高生產力的通用技術(GPTs),都會帶來更多就業或是更高的薪資。
而AI帶來的通用技術革命會是怎麼樣的世界,我們下一篇再說。

Facebook : 查思慢想

相關閱讀:

《AI 新世界:中國、矽谷和AI七巨人如何引領全球發展》

《第二次機器時代:智慧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經濟與未來?》

最佳學習率:15.87%

Hacking Life: Systematized Living and Its Discontent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2會員
75內容數
因為世界很大、很有趣,更希望用多元思維模型來了解不同的事物。 透過不同的角度,讓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完整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查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一句名言:「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了全城。」 相較於老老實實的真相,令人覺得生澀無趣,謊言似乎有一種魅力,就像一個橫衝直撞、未經世事的小孩,擄獲眾人的心,大家接受得更快,傳播的更廣。為什麼謊言總是比真相更有魅力呢?
最近的商業雜誌有一個很特別的專題,叫做網紅小孩來了,67%的小孩立志當網紅,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許是世代更迭的分水嶺。雖然說從youtube的興起到各種短視頻,趨勢已經展現,但是這個世代的來臨還是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快。
西方國家的白佐往往認為西方的發展是一種原罪,既瞧不起資本主義又限制落後國家的發展。這樣有理想的白佐,要如何分配資源?
幸福的本質是什麼?老實說我們現在隨便一位年輕人過的生活可能都比古代皇帝過的還要舒適,但是我們真的有因為物質的提升就變得更幸福嗎?
次貸風暴從銀行交易博弈理論出發,探討了政府、銀行、商人之間的關係,並論述了為什麼美國房地產這項基礎資產會惡化,現在我們想要來看看政府這項監管者在次貸危機緩慢膨脹的過程中,是否有盡到妥善監管的角色。
我們人類與大猩猩的基因差異只有2.3%,而跟兩種黑猩猩差異更只有1.6%。 換句話說,人類和黑猩猩這種和我們最接近的物種,有98.4%的DNA是相同的。 但是我們真的能因為這微小的差異,就扮演上帝嗎?
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一句名言:「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了全城。」 相較於老老實實的真相,令人覺得生澀無趣,謊言似乎有一種魅力,就像一個橫衝直撞、未經世事的小孩,擄獲眾人的心,大家接受得更快,傳播的更廣。為什麼謊言總是比真相更有魅力呢?
最近的商業雜誌有一個很特別的專題,叫做網紅小孩來了,67%的小孩立志當網紅,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許是世代更迭的分水嶺。雖然說從youtube的興起到各種短視頻,趨勢已經展現,但是這個世代的來臨還是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快。
西方國家的白佐往往認為西方的發展是一種原罪,既瞧不起資本主義又限制落後國家的發展。這樣有理想的白佐,要如何分配資源?
幸福的本質是什麼?老實說我們現在隨便一位年輕人過的生活可能都比古代皇帝過的還要舒適,但是我們真的有因為物質的提升就變得更幸福嗎?
次貸風暴從銀行交易博弈理論出發,探討了政府、銀行、商人之間的關係,並論述了為什麼美國房地產這項基礎資產會惡化,現在我們想要來看看政府這項監管者在次貸危機緩慢膨脹的過程中,是否有盡到妥善監管的角色。
我們人類與大猩猩的基因差異只有2.3%,而跟兩種黑猩猩差異更只有1.6%。 換句話說,人類和黑猩猩這種和我們最接近的物種,有98.4%的DNA是相同的。 但是我們真的能因為這微小的差異,就扮演上帝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AI工具導入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對日後的工作機會和型態產生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分成3大部分各別討論: (1)文科生將再次迎來出頭天;(2)理工科學生工作機會將大幅減少;(3)一人公司數量將爆發性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提到了人工智能不斷進步的速度,以及預測了未來幾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同時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包括了代替工程師寫CODE以及瞭解和療癒人類情緒。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21世紀是網路演算法的時代,人們提供數據,AI(人工智慧)演算數據,在AI可連結、可更新的強大優勢下,人們部分的工作將被AI取代。但科技取代工作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早在18世紀工業革命(1769瓦特改良蒸汽機),自動化、機械化的生產方式便逐漸取代看天吃飯、手工勞動的生產方式。雖然當時也有
30年後來看現在,或許會覺得,還好現在有AI,才讓人類進入真正的文明世紀。 GPT只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的一種,大型語言模型只是人工智慧(AI)的一種,而人工智慧甚至可以說只是「量子技術」的一種。 AI除了用來聊天(就像一開始我們只是把電腦當打字機),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和運用量
Thumbnail
生成式 AI 讓人們驚艷,也開始認真思考:生成式 AI 會對教育培訓帶來什麼樣的衝擊?AI 會取代老師嗎?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學習?企業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創新? 但也開始懷疑 — 人類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要被 AI 取代了?.....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 2023年大紅大紫,許多人也正熱烈討論 AI 到底會不會讓人失業,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因為科技變革千百年來從未停止過,現在發生的事絕對不是新鮮事,我們就來從留聲機被發明到被反對,甚至被視為危害文明的歷史反思當前的科技趨勢。 本文可以讓你學到什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AI工具導入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對日後的工作機會和型態產生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分成3大部分各別討論: (1)文科生將再次迎來出頭天;(2)理工科學生工作機會將大幅減少;(3)一人公司數量將爆發性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提到了人工智能不斷進步的速度,以及預測了未來幾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同時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包括了代替工程師寫CODE以及瞭解和療癒人類情緒。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21世紀是網路演算法的時代,人們提供數據,AI(人工智慧)演算數據,在AI可連結、可更新的強大優勢下,人們部分的工作將被AI取代。但科技取代工作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早在18世紀工業革命(1769瓦特改良蒸汽機),自動化、機械化的生產方式便逐漸取代看天吃飯、手工勞動的生產方式。雖然當時也有
30年後來看現在,或許會覺得,還好現在有AI,才讓人類進入真正的文明世紀。 GPT只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的一種,大型語言模型只是人工智慧(AI)的一種,而人工智慧甚至可以說只是「量子技術」的一種。 AI除了用來聊天(就像一開始我們只是把電腦當打字機),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和運用量
Thumbnail
生成式 AI 讓人們驚艷,也開始認真思考:生成式 AI 會對教育培訓帶來什麼樣的衝擊?AI 會取代老師嗎?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學習?企業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創新? 但也開始懷疑 — 人類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要被 AI 取代了?.....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 2023年大紅大紫,許多人也正熱烈討論 AI 到底會不會讓人失業,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因為科技變革千百年來從未停止過,現在發生的事絕對不是新鮮事,我們就來從留聲機被發明到被反對,甚至被視為危害文明的歷史反思當前的科技趨勢。 本文可以讓你學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