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第二十一本《GO!來去芬蘭上課 一個台灣高中生的芬蘭遊學誌》

陳聖元。2010。雅書堂出版。

❦推薦給:好奇芬蘭高中生都怎麼學習與生活的人

在聯合報家庭版看到的推薦書,而且是一個台灣高中生寫的,然後他又回來台灣了,所以讓人真的很想聽聽他第一眼、第一手的消息!而且多年後有一天竟然在飛碟早餐廣播時段又聽到他的訪問!原來後來他念了土耳其語文學系,還出了一本《呢喃中的土耳奇》,我那天超開心的,覺得遇到老朋友的感覺!雖然他一點都不知道!
他提到去當交換學生的那間高中,很歡迎他的到來,他常常在不同課程『演講』,跟芬蘭的師生分享台灣!這讓我很驚訝,原來芬蘭人這麼好奇?珍惜?這難得的機緣,真的令人敬佩!
每次他分享提到台灣高中生的每日作息、讀書量、考試等,都讓在場的聽眾芬蘭師生立刻搖頭不認同!但是他也說到,這個過程讓他才發覺自己幾乎是全才的人!就是因為學的東西非常多!所以有一次,有學生問我為什麼要學那麼多科?學那麼多?我曾舉了陳聖元這個例子來跟他說明---台灣(黃種人)的基因裡天生喜歡多才多藝的人,也佩服多才多藝的人,所以希望孩子都能成為多才多藝的人吧…

~佳句摘錄~
P149
他們認為,去學校就是增進知識,沒有必要在放學回家後或到別的地方去讀書,因此他們很重視課堂間學習時的態度與專注,沒有人喜歡在上課的時候打瞌睡或打混,因為那是浪費時間。
上課時把觀念搞懂,下課後他們大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聊天、吃東西、用電腦,學校也可以是他們的休閒場所,這算是台灣與芬蘭兩地最大的差異。也因此,去學校的心情大大不同。
P155
在芬蘭,高中生在學校體制中已經不再算是小孩子了,他們真正落實了自己的決定,自己負責。沒有校服,沒有校規、更不會有教官,沒有學生會因為衣服沒紮進褲子或作業沒有交齊等等這種小事,而被登記輔導或遭記警告、記過處分。或許在台灣的校園傳統觀念,就是講究紀律,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規定,但身為一個高中生,是不是真的該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要讓制度牽制了我們的行為和思想呢?
我在芬蘭幾次的演講過程中介紹了台灣的高中制度,芬蘭人為此就很不諒解,這個也要管,那個也要管,這個不行做,那個也不行做,那豈不是跟監獄差不多了?對學生來說,制度也許有它的必要性,但我覺得並不需要這麼激進。
總而言之,真正體會過兩國教育,差異最大的關鍵就在「人數」。雖然俗話說「人多好辦事」,但在教育這塊卻剛好相反。
人數少的優勢,就是環境品質的提升,讓每個人都受到平等的對待與照顧。
P256
…既然身處的環境是如此,也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唯一的辦法,就是苦中作樂吧。過去在芬蘭的所見所聞,就當它是一個烏托邦吧!面對現實,調適自己的心情,也許就會過得快樂些。
P259
在芬蘭這段期間,我真的覺得成長了很多,但有些東西可能是無形的,我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回台灣後,我覺得全身充滿力量。就好像剛充完電的電池。
身在異鄉,總會有很多的時刻可以想通一些事情。我相信不管到哪裡都一,能在繁忙壓抑中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對自己一定有幫助。
雖然理想和現實不可能完全吻合,但至少我知道,在北半球頂端的一個剛落,還有一總人是這樣生活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