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愛無以為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她一股腦地倒了滿肚的苦水:「婆婆自公公走後就住在我們家,沒辦法呀!她堅持不住安養院、不請外勞,否則就到處控訴被棄養,我們也不忍心讓她獨居,因為她會出很多狀況讓我們收拾不完。先生又是獨子,只好一肩挑起來,但公寓空間實在很小,婆婆不願睡主臥,又不能爬上兒子的雙層床,也不睡和室地板,只願意睡在沙發,說這樣上廁所起身比較方便。結果客廳變成她的遊戲場,到處堆滿她的東西,浴室也變成她主控,一切都要照她的規矩,全家人只好使用主臥的衛浴。⋯⋯
白天大家上班上學,婆婆睡整天,也不願意跟鄰居往來,晚上又睡不著,因為重聽加上腳力不好,動作聲響很大,常惹得兒子跟奶奶吵架、大小聲,我就很氣兒子不敬老、沒大沒小,但也知道兒子的難處,跟老公說,他也只能勸他媽。婆婆雖然疼孫子,但每天跟我抱怨孩子多麼沒禮貌,好像在提醒我一樣,但她是過來人,不知道我內外都要顧的辛苦嗎?老公會幫忙一些事,但畢竟有限,也搞不定他自己的媽。⋯⋯
婆婆主觀意識很強,雖有些失能卻有很強的掌控慾,如果不照她的規矩,就會碎碎念得沒完沒了,全家人在吃飯看電視的時候,我還要搞定婆婆的一切,聽她說東唸西、頤指氣使。我也是人,下班後也想休息啊!老公不會照顧長輩,兒子不願好聲好氣對待長輩,難過自己是不是身教做得不好,我有時也快被婆婆的無理氣炸了,也常自我懷疑是不是哪個地方做錯了。⋯⋯
朋友都勸我看開一點、忍耐一點,拜託!事不關己就說得輕鬆,等他們遇到就知道,也有人勸我把婆婆直接丟到安養院,我能夠放手不管嗎?如果沒有女人,又該由誰來做?明明是大家的事,竟變成女人的事,難道不是一種壓迫?……」她臉上充滿疲憊與無助,也覺得很絕望,彷彿做為照顧者,沒有完結的一天。雖是哀怨加無奈,卻句句真實,也是無解的難題。
愛的負擔,還是承擔?
身為上一代的照顧者,尤其又是職業婦女,絕對沒有第三者想得容易,需要的不是他人的風涼話或以愛為名的勒索。照顧是一場戰爭,有時甚至很像無盡的末日,就像被一條稱為「孝道」長長的繩子,緊緊地綑綁著,前進後退完全不能由自己主導,有時勒得快窒息,卻又無法掙脫,也不知何時才能抽離。

尤其被照顧者自我意識強烈,或是行動上能自主時,卻在心理上不願意自理,想要得到更多錢財;更多注意力;更多主控權;更多晚輩的關心……往往成為痛苦的來源,也讓照顧者感到困擾。只想要依賴,又帶有主導,將那個繩頭緊緊抓著,拉一下扯一次,就被牽制住了。某些角度來看照顧者與囚犯同樣是不自由的,也或許一樣不情願,卻有著些微差異,囚犯犯了罪,必須受刑罰;照顧者被期待,也在受刑罰。
在角色上,如果是媳婦,有不知如何使力的尷尬,總帶有一份疏離,就算畢恭畢敬,還是帶著刻意的客氣,或是有「為何輪到我」的喃喃;如果是單身的女兒,就是24小時難分難離的糾纏,完全沒人代勞的窒息,當然也會暗自嘆息為何沒其他手足的支援;假使是已婚的女兒,更是夾雜內外交工的家庭劇碼,畢竟已是他人的媳婦,也有另一份照顧責任,就算已經功成身退,半子不像媳婦有照顧責任上的「必須」,就要看是不是能有修為的悅納生疏的姻親長輩。

除了與受照顧者糾纏的辛苦、無奈、無力,還有跟其他家庭成員的複雜,代間差距加上習慣不同,光是生活作息就是一大互擾,想吃的東西、想睡覺的時間、想安靜獨處的時候,甚至溫度、燈光、飲水、空氣……,都是影響互動的關鍵,甚至造成爭執。照顧者成了三層、四層的夾心餅乾,有吃力不討好的為難,對上一代沒有溝通空間,也改變不了老觀念;對配偶無法要求或期待,只能感謝幫忙;對下一代無法要求感恩、不自我中心,只能告訴自己要更重視身教,提醒自己以後不要變得又無能又難搞,以免惹人嫌,更別在臨老時,成為需索無度的任性小孩。
不知盡頭的照顧歷程
但老,常是我們從未學習,也逃避思考的事,當它逐漸入侵時,通常只能驚慌無措、困惑惱怒,尤其對上一代的人更是如此。說難聽點,大家都在等功德圓滿的那天,然後又得接受下一代的疏離,因為已不能將責任讓他們扛,而是不忍加重負擔的體諒。
漫漫人生,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往無助墜落時,能有人接住。然而,先開始學習去接住他人,才是成為一個大人的必經歷程。對多數人而言,接住父母比接住兒女更加不易,因為,孩子受傷我們願意接可以接,上一代卻讓我們受傷,而無人可接。但曾經主宰過我們命運的父母,已經成為被命運主宰的老人了。如果我們將自己人生中的不順全數怪罪他們,那麼,我們與不斷埋怨的他們,又有什麼不同呢?困在茫然無邊際的老年迷霧中,連自己也找不到,又如何能要求他們顧慮到我們這一代的感受呢?
抱怨不能解決事情,愛,可以。我們可以做的是,將過度涉入的情緒抽離,暫時當他們是跟自己沒有關係的無助老人,試著聆聽、接受,用悲憫之心,接住他們生命的最後一段。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練心、練耐性,也練出了對他人及自己的慈悲。父母其實是自己揀選的家人,因為他們,可以發現自己的好,發現如此值得疼惜自己,也能好好過生活,因為我的幸福,自己給得起。
我們這一代的學習與自我實現機會多,因為習慣匱乏,反而沒有那麼強的失落感,更容易安定,不需要等著別人給予,就可成為自給自足的生命。我們知道世界可不是為我們打造的,當學會感謝挫折、創傷,更感謝在痛苦中給自己力量的人。就算盡力了,還是有無法改變的事,每天都在發生,得要學會原諒、接受自己做不到,才能與自己並肩同行。壞時光、好時光,得以組合了一個完整的人生。得先接受當下的自己和生活,還有被照顧者,因為他們,陪伴著我們走過生命的一個階段,包括預先學習老去、面對老化的這段時光。
有時看到被照顧者平順了,笑了,我們便安心也輕鬆了;若被照顧者鬧脾氣或挑剔,心就會頓時覺得好累甚至想放棄,這一切,就是基於愛,我們要跟自己說:能做多少,我們就做好,給自己一枚閃亮亮的照顧者勳章。開始對自己做種種快樂的訓練,為了照顧的疲憊又悲傷的夜,看見窗外的光,或許深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又有了新的一天,可以安排許多事,盡力做好,真是太好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116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親子間的相處,能夠以幽默的方式看待,會不會更輕鬆自在?「放養」其實也是一種智慧和學習。 愛要讓彼此都能迎向陽光 放養式教育的一般定義,是讓孩子在不刻意控制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樣貌,較早的接受歷練,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規範教育,甚至在玩中培養其規則意識,有目的性逐步
對自己的未來很有期待,也懷抱夢想的她,在年末或初春都會幫自己許下未來一年的計畫,總是「頭熱腳冷」,年初想得很美好,看似規劃得很完善,不到年中就冷了一半,到年底才發現想得多做得少,根本沒行動,除了挫折無力自責,只好再把願望寄託到下一年⋯⋯ 農曆新年,能不能給自己大吉大“力” 只要到新的一年,熱門話
是不是常有人跟你說:「已經跟你說過很多次囉!怎麼又忘了?」或是覺得某人某事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全貌,甚至會在Line上面再轉傳一次同一群組已貼過的訊息……,這不是記性不好,而是「心」不在當下,在多工、分心時代,專注力是最強大的能力,想要專注,第一步需要察覺自己在「分心」。 專注就可匯集力量
是身體累?心累?還是愛喊累? 你有沒有周一或週二症候群? 每天早上開車停在斑馬線前,上班族各個穿越的樣子很像看舞台劇,有人提著早餐哈氣連天、目光無神,好似仍沉浸睡夢中;有人連走帶跑、行色匆匆,應該是被時間追著跑;有人則泰然自若,跟同行者說說笑笑,精氣神十足…...,一天要怎麼開始會讓自己愉快呢?應
水逆日有解嗎? 莫名掃到颱風尾 朋友C說,他今天莫名其妙被「雷」轟到,他跟主管K報告某場活動的進行方式,還沒講完就被劈哩啪啦數落了一頓,既聽不到具體指控,也容不得解釋,所以他完全不知道K在生氣什麼,事後經過打聽,原來只是因為K當天也被大主管派去參加另外一個會議,K心理已經有抗拒,又得參加這次活動,雖
如果親子間的相處,能夠以幽默的方式看待,會不會更輕鬆自在?「放養」其實也是一種智慧和學習。 愛要讓彼此都能迎向陽光 放養式教育的一般定義,是讓孩子在不刻意控制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樣貌,較早的接受歷練,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規範教育,甚至在玩中培養其規則意識,有目的性逐步
對自己的未來很有期待,也懷抱夢想的她,在年末或初春都會幫自己許下未來一年的計畫,總是「頭熱腳冷」,年初想得很美好,看似規劃得很完善,不到年中就冷了一半,到年底才發現想得多做得少,根本沒行動,除了挫折無力自責,只好再把願望寄託到下一年⋯⋯ 農曆新年,能不能給自己大吉大“力” 只要到新的一年,熱門話
是不是常有人跟你說:「已經跟你說過很多次囉!怎麼又忘了?」或是覺得某人某事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全貌,甚至會在Line上面再轉傳一次同一群組已貼過的訊息……,這不是記性不好,而是「心」不在當下,在多工、分心時代,專注力是最強大的能力,想要專注,第一步需要察覺自己在「分心」。 專注就可匯集力量
是身體累?心累?還是愛喊累? 你有沒有周一或週二症候群? 每天早上開車停在斑馬線前,上班族各個穿越的樣子很像看舞台劇,有人提著早餐哈氣連天、目光無神,好似仍沉浸睡夢中;有人連走帶跑、行色匆匆,應該是被時間追著跑;有人則泰然自若,跟同行者說說笑笑,精氣神十足…...,一天要怎麼開始會讓自己愉快呢?應
水逆日有解嗎? 莫名掃到颱風尾 朋友C說,他今天莫名其妙被「雷」轟到,他跟主管K報告某場活動的進行方式,還沒講完就被劈哩啪啦數落了一頓,既聽不到具體指控,也容不得解釋,所以他完全不知道K在生氣什麼,事後經過打聽,原來只是因為K當天也被大主管派去參加另外一個會議,K心理已經有抗拒,又得參加這次活動,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上禮拜六拿暈藥給婆婆吃 見了她, 她唉聲嘆氣的說:「不想活了。」 原來她照顧公公,讓她覺得心煩及勞累。 公公去年診斷出有失智症(輕微症)目前正在服藥中。 但公公聽了,心中也有不悅, 就對著婆婆說:「就放手讓我去做事情,煮飯、出門, 沒辦法兩個人都一直在一起,而且妳的要求也不要這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幾年前,小惠的婆婆搬來同住後,家中原本融洽的氣氛就消失了。小惠常常悶悶不樂,她在逼問下透露:「婆婆經常在娘家媽媽或外人面前抱怨,如說都是先生在煮飯,這根本不是事實。類似被扭曲的事實,身為晚輩的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明如果小惠沒加班,就趕忙回家做飯,家務事也未懈怠。然而,她的付出似乎從未得到婆婆的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女對父母有孝養責任,但是因緣錯綜複雜,有些子女與父母之間有解不開的心結,所以不願盡照顧之責,許多長輩晚年被子女棄之不顧,如果沒有慈善團體介入,他們是一點希望也沒有。 有一個老阿公,臥床十年了,老妻為了照顧他,睡在客廳的椅子上也十年了。家中瀰漫一股腐敗酸臭的氣味,三層樓的透天厝堆滿各種垃圾,家中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上禮拜六拿暈藥給婆婆吃 見了她, 她唉聲嘆氣的說:「不想活了。」 原來她照顧公公,讓她覺得心煩及勞累。 公公去年診斷出有失智症(輕微症)目前正在服藥中。 但公公聽了,心中也有不悅, 就對著婆婆說:「就放手讓我去做事情,煮飯、出門, 沒辦法兩個人都一直在一起,而且妳的要求也不要這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幾年前,小惠的婆婆搬來同住後,家中原本融洽的氣氛就消失了。小惠常常悶悶不樂,她在逼問下透露:「婆婆經常在娘家媽媽或外人面前抱怨,如說都是先生在煮飯,這根本不是事實。類似被扭曲的事實,身為晚輩的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明如果小惠沒加班,就趕忙回家做飯,家務事也未懈怠。然而,她的付出似乎從未得到婆婆的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女對父母有孝養責任,但是因緣錯綜複雜,有些子女與父母之間有解不開的心結,所以不願盡照顧之責,許多長輩晚年被子女棄之不顧,如果沒有慈善團體介入,他們是一點希望也沒有。 有一個老阿公,臥床十年了,老妻為了照顧他,睡在客廳的椅子上也十年了。家中瀰漫一股腐敗酸臭的氣味,三層樓的透天厝堆滿各種垃圾,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