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不在焉?還是不用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不是常有人跟你說:「已經跟你說過很多次囉!怎麼又忘了?」或是覺得某人某事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全貌,甚至會在Line上面再轉傳一次同一群組已貼過的訊息……,這不是記性不好,而是「心」不在當下,在多工、分心時代,專注力是最強大的能力,想要專注,第一步需要察覺自己在「分心」。



raw-image


自律的三大關鍵是專注、意志和持續,尤其專注力為第一步,其實「因為很累所以無法專注」是大腦的錯覺,以為「自己是個容易分心、沒辦法靜下來的人」更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工作之後,要專注實在是太難了,經常在寫報告就被叫去做其他事,不然就是一直被電話干擾…」更是不肯面對真相的藉口。


訓練專注力對人生,或是健康有什麼幫助呢?

第一當然是自身安全,人生有許多的意外,來自於分心,在從事重大任務的工作時,保持專注,可以穩住自己。第二是精神層面,不瞎忙、減少精神耗損,每個人看似好忙、要應付很多的事,大腦就如同電腦CPU一樣多工運轉,頻繁的切換也會讓我們感覺到精神疲勞,很容易疲倦。專注可幫助自己只處理當下的事,讓腦袋好好的專注運作。第三就可因此提高生產力,因為不必一直重複暖機。第四也可降低強迫的行為,停止不自覺的想要滑手機看通知。最重要的是可減輕焦慮感,常常擔心的事不一定會發生,之所以會容易焦慮,不外乎擔心未來的計畫、身體健康、金錢等,或者懊惱過去沒做好的事,心智空間若專注當下的狀態,就不會被無法處理的事所佔滿,更能增加幸福感。


如何幫自己創造一個不分心的環境呢?


1️⃣盡可能地減少電子產品對當下的干擾。關閉社交網絡的「通知」、不要一直開著電子信箱接收頁面,培養井井有條的工作習慣,也有助於自己保有效率能不被雜事干擾。

2️⃣細化工作任務,把大型工作切成小塊。把要做的事情寫成「具體的動作」與他們對應的「時間與情境」,例如把「寫報告」寫成「於上午9點前在辦公室用電腦把關於報告的章節寫下來」,為所有任務設定期限,這樣做一方面能細化目標,讓大腦知道該「正確地注意什麼」,而不是漫無目標地投注注意力。

3️⃣盡量每次就做一件事情或任務。人們總是以為多線程任務時,可以高效地完成每一項任務;而實際上,在任務之間不停地切換,反而會讓人更容易分心、降低效率又容易出錯。如果不得不多線程地處理任務,那麼良好的時間管理很重要,盡量規劃好每個任務需要的時間,減少注意力的切換成本及不斷暖機。


4️⃣試著靜心,複誦能使心情平靜下來,以便投入工作。心裡不斷冒出雜念,無法專心時,反覆背誦像是唐詩、古文等簡單段落,或是每天花3分鐘,在位子上坐直,閉上雙眼,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感覺空氣鼻吸嘴吐,只要一發現自己的注意力開始飄到別的事情上,就重新拉回到呼吸上。

5️⃣面對壞情緒,重拾專注力。即使專注力再強的人,最大挑戰也是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混亂情緒。心情低落時可試著快速走路或快速寫字,「速度快」會使人無暇思考其他事情,只能專注進行當下的行為,如此便可慢慢找回注意力集中的感覺。雜念不斷浮現時,屬於右腦的雜念,可利用聽音樂的方式化解,屬於左腦式的雜念,可試著朗讀喜歡的文章,解決這樣的困擾。讀不進去時,不妨先放慢閱讀速度,想像每一字、每一句都慢慢地貼進腦海裡,等到狀況改善,再調回原先的速度。

6️⃣與過多的訊息來源適度隔離。過多的科技干擾會導致分心,也會降低對工作與生活的專注力。過度依賴搜尋引擎,可能會讓記憶衰弱,還有,在使用搜尋引擎時,其實也是將認知與理解能力,分配給大腦與大腦以外的工具。如果有念頭不自覺跑出來又想滑手機,可以先深呼吸一下,問問自己:「現在正在做什麼?可以暫停休息一下,但是不一定要去看手機」,然後再慢慢的回到當下正在做的事。

7️⃣學著把未來的事,交給「未來的自己」。很多人會分心,是在當下卻擔心著未來的事,要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看作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由不同時刻中的「我」構成。每一個環節會分配給每一個不同時刻的「我」,而每個「我」都只有一小部分工作要做。這一刻的「我」只要完成當下的工作,至於工作的成果與後續的應對,自然會由未來的「我」去想辦法完成。


長期練習,會強化腦部把注意力拉回來的連結。靜坐能夠加強大腦神經迴路,當心智透過不斷地訓練而愈來愈強大後,將有益於面對未來。定期為自己安排獨處的寧靜時光,散步也是一項很適合獨處時從事的活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自己的沙龍
50會員
122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愛自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5
本文記錄作者2024年生活點滴,從年度檢視出發,分享在健康、家庭、工作、人脈、自我成長等面向的心得體悟,並強調「復盤」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透過每日反思,持續成長,愛自己,活出價值。
Thumbnail
2025/03/05
本文記錄作者2024年生活點滴,從年度檢視出發,分享在健康、家庭、工作、人脈、自我成長等面向的心得體悟,並強調「復盤」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透過每日反思,持續成長,愛自己,活出價值。
Thumbnail
2024/12/20
不夠、不夠、不夠……,不管我們賺了多少、做了多少、得到了多少,為什麼都感覺不夠?「永遠不夠」會讓人筋疲力盡,也是一個陷阱,像倉鼠一般進入無法停止又耗損精力的迴圈。 換個通俗有力的問法:如何過有錢又有閒的生活?這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在《心富》書中,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答案,找到富足生活新密碼的關鍵。
Thumbnail
2024/12/20
不夠、不夠、不夠……,不管我們賺了多少、做了多少、得到了多少,為什麼都感覺不夠?「永遠不夠」會讓人筋疲力盡,也是一個陷阱,像倉鼠一般進入無法停止又耗損精力的迴圈。 換個通俗有力的問法:如何過有錢又有閒的生活?這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在《心富》書中,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答案,找到富足生活新密碼的關鍵。
Thumbnail
2023/12/22
今年前三個月面臨工作停滯期,幸好因為這本書《IDEA工作原力》,讓我堅持,比起「躺平」、「安靜離職」,永遠還有更好的選擇!我不想只是囫圇吞棗,而是要從生活去實踐。決定從閱讀展開行動,以行動帶入生活,實踐 閱讀生活味。
Thumbnail
2023/12/22
今年前三個月面臨工作停滯期,幸好因為這本書《IDEA工作原力》,讓我堅持,比起「躺平」、「安靜離職」,永遠還有更好的選擇!我不想只是囫圇吞棗,而是要從生活去實踐。決定從閱讀展開行動,以行動帶入生活,實踐 閱讀生活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最近我總是下班後打開文章編輯器沒多久就開始分心滑手機,一不小心就熬夜趕稿,只能期待著放假時再好好放鬆休息。但假日放鬆遊玩時又不時會想到接下來的文章要寫什麼?社群經營要怎麼做?既無法放鬆享受假期,也很難感受到專注完成文章的樂趣。 因為也有不少人問過我專注力不足的問題,讓我不禁好奇,要怎麼做才
Thumbnail
最近我總是下班後打開文章編輯器沒多久就開始分心滑手機,一不小心就熬夜趕稿,只能期待著放假時再好好放鬆休息。但假日放鬆遊玩時又不時會想到接下來的文章要寫什麼?社群經營要怎麼做?既無法放鬆享受假期,也很難感受到專注完成文章的樂趣。 因為也有不少人問過我專注力不足的問題,讓我不禁好奇,要怎麼做才
Thumbnail
★高效率!高速率!高行動力!高執行力! ●不能集中注意力通常都不是別人造成,而是「自己內心的聲音」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沒錯,其實大家都非常想集中注意力,而且想得不得了。 首先,一定要先斷除這樣的習慣。 為此,大家必先認識到一個事實,「人這種生物天生就很難專注」。 因為,大家都搞錯了。 專注力不夠,所
Thumbnail
★高效率!高速率!高行動力!高執行力! ●不能集中注意力通常都不是別人造成,而是「自己內心的聲音」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沒錯,其實大家都非常想集中注意力,而且想得不得了。 首先,一定要先斷除這樣的習慣。 為此,大家必先認識到一個事實,「人這種生物天生就很難專注」。 因為,大家都搞錯了。 專注力不夠,所
Thumbnail
專注這個詞其實包含了兩個概念,【專心】以及【注意力】,專心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從小到大父母或是師長經常提醒我們做事情要專心,但他們好像從來沒有真正闡釋我們該如何做到專心,其實方法很簡單,“關鍵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且把事情做好。”
Thumbnail
專注這個詞其實包含了兩個概念,【專心】以及【注意力】,專心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從小到大父母或是師長經常提醒我們做事情要專心,但他們好像從來沒有真正闡釋我們該如何做到專心,其實方法很簡單,“關鍵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且把事情做好。”
Thumbnail
出社會後一陣子,除了平常的8小時左右的上班時間,下班後帶著疲倦的身心處理日常瑣事的事物,有時甚至還在想工作案件的事,要想靜下心來專注的學習完成自己的目標,還真的是有點難阿! 跟以前求學時期比起來,真的沒有那種好好投入其中的專注感.....
Thumbnail
出社會後一陣子,除了平常的8小時左右的上班時間,下班後帶著疲倦的身心處理日常瑣事的事物,有時甚至還在想工作案件的事,要想靜下心來專注的學習完成自己的目標,還真的是有點難阿! 跟以前求學時期比起來,真的沒有那種好好投入其中的專注感.....
Thumbnail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Thumbnail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Thumbnail
其實從很久之前,我就已經自我覺察到我的專注力越來越不好。 表現出來的狀態大概就是: 每次做一件事情,總是無法專心做到底,從事的過程,只要眼前的事物,出現了可以讓我聯想到其他事物的線索,我就會被這條線索,拉到另一件事情上;然後在另一件事情上,又發現了新的線索,又再度被拉到另另一件事...。不受控的循環
Thumbnail
其實從很久之前,我就已經自我覺察到我的專注力越來越不好。 表現出來的狀態大概就是: 每次做一件事情,總是無法專心做到底,從事的過程,只要眼前的事物,出現了可以讓我聯想到其他事物的線索,我就會被這條線索,拉到另一件事情上;然後在另一件事情上,又發現了新的線索,又再度被拉到另另一件事...。不受控的循環
Thumbnail
一心多用不知道該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還是「特異功能」,如今連電腦視窗都得必須同時支援多工處理的時代,人腦就好像被逼迫得越來越停不下來。專注地去做一件小事,對我來說可謂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即便只是專心地聽完一首歌,亦能讓我在睡前回想起今日覺得不愧於此生,因為至少這一輩子我還能擁有過「活在當下」的專注..
Thumbnail
一心多用不知道該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還是「特異功能」,如今連電腦視窗都得必須同時支援多工處理的時代,人腦就好像被逼迫得越來越停不下來。專注地去做一件小事,對我來說可謂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即便只是專心地聽完一首歌,亦能讓我在睡前回想起今日覺得不愧於此生,因為至少這一輩子我還能擁有過「活在當下」的專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