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常有人跟你說:「已經跟你說過很多次囉!怎麼又忘了?」或是覺得某人某事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全貌,甚至會在Line上面再轉傳一次同一群組已貼過的訊息……,這不是記性不好,而是「心」不在當下,在多工、分心時代,專注力是最強大的能力,想要專注,第一步需要察覺自己在「分心」。
自律的三大關鍵是專注、意志和持續,尤其專注力為第一步,其實「因為很累所以無法專注」是大腦的錯覺,以為「自己是個容易分心、沒辦法靜下來的人」更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工作之後,要專注實在是太難了,經常在寫報告就被叫去做其他事,不然就是一直被電話干擾…」更是不肯面對真相的藉口。
訓練專注力對人生,或是健康有什麼幫助呢?
第一當然是自身安全,人生有許多的意外,來自於分心,在從事重大任務的工作時,保持專注,可以穩住自己。第二是精神層面,不瞎忙、減少精神耗損,每個人看似好忙、要應付很多的事,大腦就如同電腦CPU一樣多工運轉,頻繁的切換也會讓我們感覺到精神疲勞,很容易疲倦。專注可幫助自己只處理當下的事,讓腦袋好好的專注運作。第三就可因此提高生產力,因為不必一直重複暖機。第四也可降低強迫的行為,停止不自覺的想要滑手機看通知。最重要的是可減輕焦慮感,常常擔心的事不一定會發生,之所以會容易焦慮,不外乎擔心未來的計畫、身體健康、金錢等,或者懊惱過去沒做好的事,心智空間若專注當下的狀態,就不會被無法處理的事所佔滿,更能增加幸福感。
如何幫自己創造一個不分心的環境呢?
1️⃣盡可能地減少電子產品對當下的干擾。關閉社交網絡的「通知」、不要一直開著電子信箱接收頁面,培養井井有條的工作習慣,也有助於自己保有效率能不被雜事干擾。
2️⃣細化工作任務,把大型工作切成小塊。把要做的事情寫成「具體的動作」與他們對應的「時間與情境」,例如把「寫報告」寫成「於上午9點前在辦公室用電腦把關於報告的章節寫下來」,為所有任務設定期限,這樣做一方面能細化目標,讓大腦知道該「正確地注意什麼」,而不是漫無目標地投注注意力。
3️⃣盡量每次就做一件事情或任務。人們總是以為多線程任務時,可以高效地完成每一項任務;而實際上,在任務之間不停地切換,反而會讓人更容易分心、降低效率又容易出錯。如果不得不多線程地處理任務,那麼良好的時間管理很重要,盡量規劃好每個任務需要的時間,減少注意力的切換成本及不斷暖機。
4️⃣試著靜心,複誦能使心情平靜下來,以便投入工作。心裡不斷冒出雜念,無法專心時,反覆背誦像是唐詩、古文等簡單段落,或是每天花3分鐘,在位子上坐直,閉上雙眼,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感覺空氣鼻吸嘴吐,只要一發現自己的注意力開始飄到別的事情上,就重新拉回到呼吸上。
5️⃣面對壞情緒,重拾專注力。即使專注力再強的人,最大挑戰也是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混亂情緒。心情低落時可試著快速走路或快速寫字,「速度快」會使人無暇思考其他事情,只能專注進行當下的行為,如此便可慢慢找回注意力集中的感覺。雜念不斷浮現時,屬於右腦的雜念,可利用聽音樂的方式化解,屬於左腦式的雜念,可試著朗讀喜歡的文章,解決這樣的困擾。讀不進去時,不妨先放慢閱讀速度,想像每一字、每一句都慢慢地貼進腦海裡,等到狀況改善,再調回原先的速度。
6️⃣與過多的訊息來源適度隔離。過多的科技干擾會導致分心,也會降低對工作與生活的專注力。過度依賴搜尋引擎,可能會讓記憶衰弱,還有,在使用搜尋引擎時,其實也是將認知與理解能力,分配給大腦與大腦以外的工具。如果有念頭不自覺跑出來又想滑手機,可以先深呼吸一下,問問自己:「現在正在做什麼?可以暫停休息一下,但是不一定要去看手機」,然後再慢慢的回到當下正在做的事。
7️⃣學著把未來的事,交給「未來的自己」。很多人會分心,是在當下卻擔心著未來的事,要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看作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由不同時刻中的「我」構成。每一個環節會分配給每一個不同時刻的「我」,而每個「我」都只有一小部分工作要做。這一刻的「我」只要完成當下的工作,至於工作的成果與後續的應對,自然會由未來的「我」去想辦法完成。
長期練習,會強化腦部把注意力拉回來的連結。靜坐能夠加強大腦神經迴路,當心智透過不斷地訓練而愈來愈強大後,將有益於面對未來。定期為自己安排獨處的寧靜時光,散步也是一項很適合獨處時從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