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如何面對變革帶來的衝擊?

不變的是永遠在改變,去年的今天想不到疫情對於台灣的工作、生活、學習都帶來這麼大的改變,遠距工作和視訊會議、各式團隊協作的app、宅經濟的line及telegram群組、FB群組學習和U meeting等等,未來以線上群組作為學習及工作生活圈的可能性,終於因為疫情讓台灣跟上國際的遠距工作及學習的腳步。但今天不是要談未來的改變、也不是要談這些工具,而是要談一個面對重大改變的時候如何幫助我們穩住自己的模型,能夠讓我們檢視面對改變時的不同情緒、在不斷變動的大海上穩住舵、隨時調整航行目標的更高層次的模型指引-管理複雜的改變(Managing complex change by Tim Knosters)。
應對改變的五個要素
應對改變的五個要素
我前家公司當時正在引進軟體公司非常熟悉的一套制度及軟體,Jira (Lead by Scrum Master),目標是要讓整個製程能夠回饋與反應的更加快速,以面對不斷改變、改變快速的受眾需求。這個改變之大,自然引起公司內部非常多人的反對及遲疑,當時公司由上而下的政策佈達,並由下而上組織一個專案先行團隊,我們的專案就很幸運地被指派了,因為製程總是跨部門又橫跨許多單位,很多人都叫苦連天,對於公司導入新制度的終極目標也是揣測紛紛,惶惶終日,畢竟所有流程都透明化在jira裡面。不過我們團隊接受改變的心態算open,也年輕沒什麼多想,就是配合組織流程改變,衝了。一段時期之後回頭評估,這也是一個非常適合採用模型的時機點。
Change is the only thing that never changes
有哪些沒做到的部分?有哪些做不好的地方?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來支持我們自己、我們的客戶或者是內部的流程?在改變與挑戰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哪些情緒?挫折?混淆?抵抗?焦慮?透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回顧是不是缺少讓大家開始用的動機,也了解到對某些人來說不具有快速熟悉系統的技能造成了焦慮。
除了被指派要帶領某個改變時可以採用這個成功模型,在人生某個階段總是會有不同的節點,我們感覺到想要停下來、深呼吸、喘口氣,檢視一下自己、決定一下是否要改變、是否要向新的目標邁開步伐、是否要轉換產業、或是待在同個產業但跳個職業等等。
透過這個管理改變的模型,我們可以在這些關鍵時刻,理清一下並邁向成功:

願景:"為什麼?"能夠避免混淆。如果有好的LEADER,這一點通常在一開始至少有模有樣,中間還可以再調整或更明確。

技能:"訓練"透過有系統的教育訓練目標、方法及評估以應對改變,來避免焦慮。這好像是台灣公司相比國外較不重視的。

動機:"好處"和 "津貼"能避免抗拒。這好像是台灣公司相比國外作不擅長的,呵呵呵。

資源:"工具"和"時間"來避免挫折。通常新舊系統並行,先行團隊遭遇最大的挫折就是適應工具還要同時維護新舊系統,需要花兩倍的時間以上阿。

行動計畫:"方向"和"藍圖",甚至到"原則"、"指引"、"標準"等施行細則,能避免錯誤的開始。基本上這一項都是打帶跑,中間一邊修改這樣子。
以上很適合套用到個人職涯發展來用喔,最重要的是每天睡前或早上剛醒問自己WHY? 好好關注一下自己的願景和動機,回顧一下當前技能和資源有哪些強項那些弱項,整備齊全後規劃一下行動計畫及任務,改變開跑我擁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