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雙手緊握是她生命的創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生命的控制也是一種創傷經驗
雙手交織緊握,不願放開,如同她生命的樣貌。
她在家排行老大,有2個弟弟。每天按部就班,即使是旁人,也在她的控制範圍內。她習慣搜尋所有的訊息,以便掌握事件的狀況,不容許事情在預料之外,以確保環境(社會,身體,情感等)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因為是老大的身分,她也習慣承攬許多事物,甚至認為應該要一肩扛起。但,她始終得不到母親的關愛,母親總是對弟弟們較包容。想被看見,是她的渴望。因此,她做了許多事情而且不容許自己出錯。
此刻,她不願意將雙手放開,不是不願意,而是她沒辦法。
這樣雙手緊握的姿態與過去的創傷有什麼關係?
每個行為都不是一個事件。可能存在許多事件,包含任何影像情感行為感官感受等。若我們能夠理解這種明確“記憶”的行為表現,探索記憶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就能慢慢靠近她的創傷漩渦,最終會出現意義
我們可以看見雙手緊握是個行為表徵,這雙手歷經多少不為人知的苦痛時刻。每晚她總是會出現小時候的影像,看見跪著的自己伸出手,媽媽拿起棍子往手掌心打下去,看見自己被打耳光,弟弟都在旁邊看。看見媽媽照顧弟弟們,自己被忽略在旁的畫面,「如果一開始就生出你們兩個有多好」,這樣的聲音,不時出現,隨時在提醒自己,我是不被愛的。因此,她不斷承攬許多家庭事務,連弟弟的事情都扛起來做,只為了那一點點的關注,即使是被打、責備,也是一種關注。
創傷不一定會導致長大後的崩潰,但可能削弱、扭曲情感或身體感受的能力。
因為經常性的疲累及身體疼痛,始終找不到原因及解決方法,她開始尋求心理專業的幫助。
情緒的耗竭常常會假扮成生理的疲累或症狀,時間久了,兩者會糾纏在一起,令人難以覺察與區別。她的工作狂模式,其實是用腎上腺素的成癮來抵抗被遺棄的憂鬱情緒,透過忙碌忽略情緒。
工作狂模式是生理「逃」的反應,直到過度耗竭(疲累)後,無法再逃了,就陷入「凍結」反應,她習慣將疲累解讀為「不完美」,那會促使她陷入憂鬱情緒的瀰漫。但只要一出現腎上腺素再補充,有了動能後,就會再陷入工作狂模式,這讓人有時會誤以為是躁鬱症的傾向。她總是用生理的方式,處理情緒性疲累,如改變飲食、睡眠或運動習慣,但失敗的經驗,讓她有極度的羞恥感。
幾次的心理練習後 (筆者認為以練習來替代治療較恰當),她開始能感受到,當身體疼痛時,總是會伴隨緊縮的身體感覺,如同她緊握的雙手。她能感覺到肩膀向內緊繃、脖子前傾、經常性駝背,呼吸短促且很少空氣流入胸腔的感覺,胸口很悶,感覺有東西壓著,她形容壓著的感覺就像有一張沒有彈性的細目網子將自己蓋住。
「就像在一根管子裡,手腳無法伸展開來,待在裡面越久,呼吸越困難。」她如此比喻自己的狀況。
她的伴侶關係也出現危機,因為她對情感的需求變得二元,在他的世界裡,只有愛與不愛,持續在有、無之間徘徊。當丈夫未關注或考慮到她時,會有很大起伏的情緒表現,在憤怒與憂鬱間徘徊,無意識地用憤怒來掩飾害怕被拋棄的恐懼。儘管她極度渴望與伴侶親密,但卻總是懷疑和恐懼對方不想親密或親密程度不及她的想要。她習慣以控制的模式來獲得一種安全感,但結果通常與預期相反,伴侶時常無法忍受而選擇疏離,使彼此陷入惡性循環。
讓妳的眼睛去它想去的地方。筆者說。
試著將此刻混亂的情緒感受,轉移至身體感覺,尋找情緒的身體位置與感受。當覺察身體的感覺後,發現她自己悲傷和憤怒的感覺同時出現,眼淚滑落。
“你能接受兩種感覺在身體裡嗎?”筆者問。
“我不知道該如何生氣。我怕生氣,媽媽會不理我”她說。
“如果此刻可以生氣,妳想怎麼做?”筆者問。
生氣的同時,感受身體哪個部位有一股能量想釋放,試著移動想釋放的身體部位,鬆動了緊縮感受,出現了新的感覺,不急著說出,繼續探索那樣的感受。充分感受並吸收每一刻的身體經驗,如同玩樂高積木般,來創建新的神經結構與路徑。
隨著混亂與整合來回移動的過程中,創建新的神經路徑,感受述說是很重要的元素。她的復原程度,取決於述說的故事有多完整、情緒感受是否一致、是否原諒同情自己等。
也許,下次,她會試著鬆開她的雙手,勇敢去經驗鬆手的感覺與情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K會員
166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溫暖的釋放」,是神經系統重新調整的徵兆,身體開始發展出新的神經路徑,這條路徑會幫助個案面對未來困境。 這是一次困難且具挑戰的歷程,對於目前正在承受身體痛苦的他來說,很難想像他需要多大的內在力量及太太的支持才有辦法做到此刻的溫暖。
Flow form,心理治療的看見。 Peter Levine 博士,提出「生命之流」這個詞。因為事件發生所產生的壓力、驚嚇或創傷,使我們失去平衡,怎麼樣讓失去的平衡再次恢復? 還記得上一篇(看著身體,拾回涵納創傷的自癒力)所說的"擺盪"嗎?
每一刻,每一次的呼吸都是為我們身體服務。 經歷不愉快或創傷,我們為了減少疼痛,降低焦慮,會無意識地抑制自己的呼吸方式。橫隔膜在恐懼狀態下經常卡住,限制了我們呼吸的可能性。打開它可以幫助我們從凍結狀態轉變為更加活躍。而長期抑制呼吸的習慣,會使身體逐漸出現慢性疾病,如失眠......
- 帶來創傷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發生當下的經驗 - 受傷的人們,他們的神經系統活在過去,但身體卻活在當下。強烈的迷失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出現,記憶不斷與現實交疊。他們在凍結與顫抖間擺盪,總是會掉入負向漩渦中,而停止擺盪。我們必須在來回擺盪中,面對創傷的記憶,承認那摧毀我們的一切,找尋存在的意義。
「溫暖的釋放」,是神經系統重新調整的徵兆,身體開始發展出新的神經路徑,這條路徑會幫助個案面對未來困境。 這是一次困難且具挑戰的歷程,對於目前正在承受身體痛苦的他來說,很難想像他需要多大的內在力量及太太的支持才有辦法做到此刻的溫暖。
Flow form,心理治療的看見。 Peter Levine 博士,提出「生命之流」這個詞。因為事件發生所產生的壓力、驚嚇或創傷,使我們失去平衡,怎麼樣讓失去的平衡再次恢復? 還記得上一篇(看著身體,拾回涵納創傷的自癒力)所說的"擺盪"嗎?
每一刻,每一次的呼吸都是為我們身體服務。 經歷不愉快或創傷,我們為了減少疼痛,降低焦慮,會無意識地抑制自己的呼吸方式。橫隔膜在恐懼狀態下經常卡住,限制了我們呼吸的可能性。打開它可以幫助我們從凍結狀態轉變為更加活躍。而長期抑制呼吸的習慣,會使身體逐漸出現慢性疾病,如失眠......
- 帶來創傷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發生當下的經驗 - 受傷的人們,他們的神經系統活在過去,但身體卻活在當下。強烈的迷失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出現,記憶不斷與現實交疊。他們在凍結與顫抖間擺盪,總是會掉入負向漩渦中,而停止擺盪。我們必須在來回擺盪中,面對創傷的記憶,承認那摧毀我們的一切,找尋存在的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我與媽媽越來越疏遠,我開始害怕她,在他面前我變得小心謹慎。 可儘管如此,我依然每天被毒打,每天我都害怕著他,而他卻以各種理由將我困在不到兩坪的房間凌虐我。「我到底做錯什麼?」我凝望著鏡子裡全身傷痕的自己,那淚痕已經乾在我的臉上,我每天每有一刻安的下心,吃的下飯。 在我哥、我姊還是國中的那陣子,每
Thumbnail
幾天前跟朋友聊到她最近遭遇的瓶頸,她提到她正在經歷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創傷,而這些創傷的累積直到現在也仍是現在進行式,讓她感到身心俱疲……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不被認同? 成為家長們鬥爭的工具,體會到手足間的"比較心態", 擁有高敏特質的人,那些刺痛的話語"該如何"不往心裡去呢? "獨自承受著"這份被孤立的感覺,"害怕自己成為一個異類"。
Thumbnail
當時,母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離開公司、變成自營商的父親,則是將家改裝成辦公室,並且將電視搬到主臥房。而只有半天課的週三下午,因為我是三、四年級的中年級生,便只有我和父親在家。那日下午,透過觀看電視學習日文的父親,忽然用力地將我壓制在床上,並且不顧我的奮力掙扎地咬了我的左邊胸口。
Thumbnail
  自從經歷母親出車禍後10個月,一種懷疑自己情緒的念頭四處亂竄,開始是因為弟妹們的慌亂,加上大齡的焦躁或是不知何時是底線,又或是經濟問題,彼此之間相互的推諉與不信任,在新年過後人人並沒有降低憂慮。   親情是一道永遠抹不去看不到的壓力,日日燒心,卻也做不了什麼,總有人要承擔。試著,看作是生活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我們都在學習放手,尊重彼此是成年人的存在 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的時候說:「我爸媽生活作息不好。我媽常常會熬夜,晚睡晚起,讓我很擔心她的身體狀況。我爸每次房間不收拾乾淨,每次看到他把自己活在這麼髒亂的環境就很生氣。」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我與媽媽越來越疏遠,我開始害怕她,在他面前我變得小心謹慎。 可儘管如此,我依然每天被毒打,每天我都害怕著他,而他卻以各種理由將我困在不到兩坪的房間凌虐我。「我到底做錯什麼?」我凝望著鏡子裡全身傷痕的自己,那淚痕已經乾在我的臉上,我每天每有一刻安的下心,吃的下飯。 在我哥、我姊還是國中的那陣子,每
Thumbnail
幾天前跟朋友聊到她最近遭遇的瓶頸,她提到她正在經歷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創傷,而這些創傷的累積直到現在也仍是現在進行式,讓她感到身心俱疲……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不被認同? 成為家長們鬥爭的工具,體會到手足間的"比較心態", 擁有高敏特質的人,那些刺痛的話語"該如何"不往心裡去呢? "獨自承受著"這份被孤立的感覺,"害怕自己成為一個異類"。
Thumbnail
當時,母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離開公司、變成自營商的父親,則是將家改裝成辦公室,並且將電視搬到主臥房。而只有半天課的週三下午,因為我是三、四年級的中年級生,便只有我和父親在家。那日下午,透過觀看電視學習日文的父親,忽然用力地將我壓制在床上,並且不顧我的奮力掙扎地咬了我的左邊胸口。
Thumbnail
  自從經歷母親出車禍後10個月,一種懷疑自己情緒的念頭四處亂竄,開始是因為弟妹們的慌亂,加上大齡的焦躁或是不知何時是底線,又或是經濟問題,彼此之間相互的推諉與不信任,在新年過後人人並沒有降低憂慮。   親情是一道永遠抹不去看不到的壓力,日日燒心,卻也做不了什麼,總有人要承擔。試著,看作是生活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我們都在學習放手,尊重彼此是成年人的存在 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的時候說:「我爸媽生活作息不好。我媽常常會熬夜,晚睡晚起,讓我很擔心她的身體狀況。我爸每次房間不收拾乾淨,每次看到他把自己活在這麼髒亂的環境就很生氣。」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