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穿別人的鞋子:政策中的同理心

大家常常用英文俗諺"穿別人的鞋子,走一英里的路(Walk a Mile in Her Shoes)"來描述同理心,同理心源自於人類互助的本能,若人類只保留了「適者生存」的設定,只會導致互相宰割,而不會對他人的苦難做出回應(相對的,他人也將不會對自己的苦難做出回應)。觀察、理解他人的苦難促使我們做出利他的行為,而利他行為最終能使族群得以存續。
同理心能幫助人們建立聯繫,也因為這個與生俱來的設定,我們較容易對相同種族、承受著相似的痛苦或有共同目標的人產生同理心。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會得到兩極的評價,有些人認為他友善而慷慨,另一群人卻說他刻薄而冷酷。事情的真相是,同理心並非一位平等的施恩者,有些人不是沒有同理心,而是他的同理心沒有用在你身上。
這樣的偏見、壓迫和排除也對群體產生負面的影響,研究發現若醫療系統不夠重視勞動者,也無法提供平等的權利及保護時,容易導致人員流失、人們容易喪失對健保系統的信任及降低機構的信譽。最終,這些不良影響會擴及所有的員工、專業人員、患者及整個社會。
我們不希望這個情況發生,特別是當我們在推動影響深遠的方案時。幸好研究也發現,透過關心不同族群的權益,可以減少偏見,進而增加同理心。我們不需要親身經歷過家暴或職場霸凌的痛苦,也可以了解這些事情不應該發生,如此,就算沒有相似的經驗,人們仍然可以互相幫助。
同理心是對他人痛苦的溫柔回應,它能夠促進人道的尊重和關懷,而非物化及非人化的審視(這在現在的社會中十分常見),增強每個人的同理心對個人、社區、國家及國際的聯繫至關重要,正如同達賴喇嘛所言:「愛和同理心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沒有它們,人類將無法生存」。
參考資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