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永遠在配合別人步調走的人嗎?為了不破壞關係,你總是選擇妥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有沒有經歷過,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待,不管父母說什麼,照單全收,卻又忍不住覺得壓力好大﹖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在華人社會中,常常呈現一種,以上對下的命令式相處模式,彷彿孩子不照單全收,孩子就是犯了天條。


raw-image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選擇要或不要的權利,當一個請求丟了過來,不懂得拒絕的那一方,就痛苦的承接他不一定想做的事,浪費自己的時間,影響自己的心情。

在不斷配合下,不斷內耗、不斷放棄自己的選擇、不斷妥協。在這麼多的「不斷」練習配合別人,導致「習慣妥協」,終究喪失自我﹑懷疑自己,不禁覺得別人都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然而事實是自己沒有堅守底線,才讓別人輕易越過,造成痛苦的來源!

你有好好的對待自己嗎﹖要怎麼愛自己呢﹖

所以,「不斷練習看見自己的需求」,是一個扭轉你「配合人生」的轉捩點。以下有三點,如果確實做到了,就能更快樂的擺脫配合人生:

1. 常常問自己,真的想做這件事嗎﹖

當有人來詢問你,可不可以幫他做這件事?當然,對於習慣配合別人的人,通常是不好意思拒絕,就選擇接受,但後續有可能在內在發生的風暴有以下:

都在忙別人的事,耽誤到時間,自己的事情反而沒辦法完成,開始心生怨懟,抱怨別人為什麼把事情丟給自己做;又或者完成某件事,但對方不滿意,反過來指責你,為什麼沒把事請做好?於是又開始抱怨,這件事明明是你請我幫忙,為什麼責任又到我身上……

常常配合與妥協的人,都會有以上的狀況,你發現了嗎?想擺脫這些狀況,對於那些不自己解決問題的人,你要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

◎有時間幫忙嗎?

◎我有自己正在忙的事嗎?

◎我雖然有時間,但這件事對方可以自己完成嗎?

◎就算有空,我也會想做這件事嗎?

◎又或者,我能直接拒絕嗎?

問完之後,就能釐清自己真的想不想幫忙這件事,就不會因為不好意思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沒有覺得,你的世界突然充滿了光明﹖(笑)括弧全形

2.別人定義的你,就是真實的你嗎?

別人在被拒絕之後,感到受傷,反過來攻擊你:「好小氣喔!這點小忙也不幫。」或是「我是你的XXX耶!這樣以後我也不會幫你了!」一聽,往往會懷疑自己,我是這種人嗎?但是親愛的,你在上面第一點時,已經反覆問過自己各個問題了,所以對自己負責就是最棒的你!別人遭受到拒絕,感到生氣,給你不好的回饋,是他的問題,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

3.勇敢跟對方說出自己的狀態

經歷別人的情緒風暴後,如果想分享自己的狀態,可以跟對方溝通,說明為什麼拒絕對方,像是考量自己的工作與時間等,才拒絕對方的。無論對方是否能理解這些考量,最後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為在任何時刻,你都沒有背叛自己,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快樂人生。

在你不斷配合的狀態下,別人壯大他的需求,而你總是在不自覺中,隱藏自我的需求,委屈自己。當事情發生,不斷「練習問自己」,才是愛自己的表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J Amber的狂想日記的沙龍
2會員
3內容數
我們一起引爆內心的小宇宙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如果每個人都能多了解自己一些,在互動溝通上也能減少不必要的誤會衝突。因為,若連自己需要什麼都不清楚,又怎能怪別人不懂你的心呢? 或許,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錯解,其實只是方法不適用。換個方式,也許就能看到不同的面貌呈現?
Thumbnail
如果每個人都能多了解自己一些,在互動溝通上也能減少不必要的誤會衝突。因為,若連自己需要什麼都不清楚,又怎能怪別人不懂你的心呢? 或許,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錯解,其實只是方法不適用。換個方式,也許就能看到不同的面貌呈現?
Thumbnail
你有拒絕過別人嗎?在當下心裡有覺得掙扎揪結,難以啟齒嗎? 或者是你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他人,常常硬著頭皮答應了卻又後悔呢? 這兩種我都有過!
Thumbnail
你有拒絕過別人嗎?在當下心裡有覺得掙扎揪結,難以啟齒嗎? 或者是你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他人,常常硬著頭皮答應了卻又後悔呢? 這兩種我都有過!
Thumbnail
自我認同無法確實的人,看見環境他人的表現和行為與自己不同時,常會出現懷疑及錯亂,總會出現:「為什麼那個人可以?」心中不平也困惑,有種不認同對方,又覺得對方佔到了什麼便宜似的,心生怨氣。 從小到大,你是否有遭受到什麼莫名的挑釁、利誘和慫恿,要你這樣、要你那樣?而你卻總是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想怎樣?
Thumbnail
自我認同無法確實的人,看見環境他人的表現和行為與自己不同時,常會出現懷疑及錯亂,總會出現:「為什麼那個人可以?」心中不平也困惑,有種不認同對方,又覺得對方佔到了什麼便宜似的,心生怨氣。 從小到大,你是否有遭受到什麼莫名的挑釁、利誘和慫恿,要你這樣、要你那樣?而你卻總是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想怎樣?
Thumbnail
我已經分不出自己到底是不習慣說不,還是不喜歡說不。 反正結果都是一樣,只要別人向我提出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也不管我心裏願不願意,到最後總是半推半就答應下來。 一旦被別人看穿我個性上的軟弱,便隨即陷入被予取予攜的困局,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我一直不好意思拒絕,明知理虧也盡量滿足對方,結果委屈了自己,
Thumbnail
我已經分不出自己到底是不習慣說不,還是不喜歡說不。 反正結果都是一樣,只要別人向我提出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也不管我心裏願不願意,到最後總是半推半就答應下來。 一旦被別人看穿我個性上的軟弱,便隨即陷入被予取予攜的困局,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我一直不好意思拒絕,明知理虧也盡量滿足對方,結果委屈了自己,
Thumbnail
我們經常對別人作出承諾,那麼對自己呢?我們何曾承諾過自己會對自己好一點?
Thumbnail
我們經常對別人作出承諾,那麼對自己呢?我們何曾承諾過自己會對自己好一點?
Thumbnail
對於每個選擇都應該是主動接受,而不是被動配合, 這才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
Thumbnail
對於每個選擇都應該是主動接受,而不是被動配合, 這才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
Thumbnail
在不斷配合下,不斷內耗、不斷放棄自己的選擇、不斷妥協。在這麼多的「不斷」練習配合別人,導致「習慣妥協」,終究喪失自我﹑懷疑自己,不禁覺得別人都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然而事實是自己沒有堅守底線,才讓別人輕易越過,造成痛苦的來源!
Thumbnail
在不斷配合下,不斷內耗、不斷放棄自己的選擇、不斷妥協。在這麼多的「不斷」練習配合別人,導致「習慣妥協」,終究喪失自我﹑懷疑自己,不禁覺得別人都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然而事實是自己沒有堅守底線,才讓別人輕易越過,造成痛苦的來源!
Thumbnail
---獻給每個在關係中關心他人卻忘了自己的你/妳--- 在家,我們接受了父母長輩「都是為我們好」的心意,卻犧牲了自己內心的渴望。 在外,我們順著他人的期待走,一樣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自我分化」一個新的思維方向。讓關係自在,心花朵朵開。
Thumbnail
---獻給每個在關係中關心他人卻忘了自己的你/妳--- 在家,我們接受了父母長輩「都是為我們好」的心意,卻犧牲了自己內心的渴望。 在外,我們順著他人的期待走,一樣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自我分化」一個新的思維方向。讓關係自在,心花朵朵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