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2/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不在職場新人苦海中浮沈?試試可以及早上岸的黃金救生圈

Maggie剛從大學畢業,靠著漂亮的學歷和在大二、大三暑假知名公司的實習經驗,擠進了新鮮人最想進去的前10大公司內工作。身為大學書卷獎常勝軍,加上之前實習主管對自己讚譽有佳,讓Maggie自信滿滿,相信自己一定能在新公司好好表現。
不料進去新公司一個多月,她發現她之前以為可以大展身手、發揮絕佳創意的行銷職缺,根本是一年沒能見客戶幾面,反而每天必須不停地在鍵入、核對、分類客戶資料跟整理報表中輪迴,除了感覺自己的Excel功力有大幅進步外,她覺得自己似乎被大材小用了,加上主管總是忙著去提案見客戶、談生意,也沒空教她,只把她分派給一位比自己早來一年的同事指導,讓她覺得不受重視,不禁萌生了離職的念頭。
職場新鮮人要順利在新環境存活下來,除了碰運氣跟持續試錯外,是不是有更有效的方法呢?
很多人或許都聽過Simon Sinek的「黃金圈」(The Golden Circle)理論,強調要先問「為什麼」,再問「怎麼做」,最後是「做什麼」。Simon Sinek用蘋果電腦完美舉例,說明蘋果如何以願景號召消費者產生共同認同,最終將願景體現在所販售的商品上。但是,要是新鮮人想靠「黃金圈理論」快速融入職場,反而可能會置自己於險境中。
想像一個新人,用著賈伯斯自信的問句,在接到任務時反問前輩:「請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得到的可能不是讚賞的眼神,反而會覺得這個新人很白目不受教。「黃金圈」理論不是不能用,只不過在自己菜味滿溢的新人階段,或許更好的方式是先用「黃金救生圈」先救自己脫離浮沈、方向不明的新人苦海,才能盡早上岸,讓公司的同事和主管看到自己真的是個人才。
什麼是「黃金救生圈」?這即是「黃金圈」的反向操作,先問「做什麼」、再問「怎麼做」,到嫻熟前兩樣時,再深究「為什麼」。舉例來說,新人接到任務時,無論是做報表或簡報,先搞清楚任務內容是什麼、包含什麼要素(做什麼),再虛心地請教前輩或主管一般公司都會如何處理,有沒有哪些工具或資源可以幫助你完成工作?有哪些可能的陷阱需要注意?(怎麼做),等前兩項都能達到完成或更臻完美的程度,你大可以在有足夠的經驗與前備知識後,大膽地去詢問或探究每項任務的「為什麼」,而不用擔心背負白目的惡名。
每一項任務在組織內之所以存在,可能有其歷史演進跟實用性原因,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某件事情因為一直都有人做,所以後面的人也就繼續做,沒有思考過為什麼要做。身為職場新人可以給組織最大的福音,除了撐下來、不要太早離職外,更重要的是幫得上忙、甚至能為團隊建立小小戰功、帶來組織不熟悉的新觀點或缺乏的新技能。
新人要幫得上忙,肯定是從自己被分配到的工作或是可以幫助前輩或主管節省時間的工作開始。當新人看似在自己的守備範圍內遊刃有餘後,隨著更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經驗持續累積,將更有機會帶領自己到知其所以然的「為什麼」核心,也能夠更了解任務之於整體業務流程、甚至整個公司的關鍵意義。到了這個時候,再借用蘋果公司的「Think Different」口號或許也不算遲。
祝福所有職場新鮮人都能靠著為自己套上一層層的「黃金救生圈」,增加生存浮力,早日脫離浮沈苦海,順利登上可以獨當一面的彼岸。
Photo by Umberto Bello on Unsplash
Photo by Umberto Bello on Unsplash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