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刊載於Cheers快樂工作人網站]
題名:磨到最後一刻只求100分的完美,晉升名單卻少了她…「求好心切」反而忽視這1件事:
Joy和Jessie 大學畢業後在同一年進入公關公司工作、進入了同個團隊,因為年齡相仿又因為同個團隊朝夕相處,很快就變成了好朋友。
Joy雖然沒有名校學歷,但因為在學期間擔任學生社團的幹部、也在課餘之外去餐廳打工,在應對進退上遊刃有餘,在接收任務時,也往往能夠聽出老闆的弦外之音,即便在時間很趕的情況下,Joy還是看似不疾不徐地把工作分配下去,在時間內交出平均水準以上而且老闆買單的成果。
Jessie是名校畢業生,在其他同學陸續去申請銀行儲幹、外商培訓計畫,因著自己對於傳播行業的喜愛,選擇加入公關公司作為職涯起步。Jessie的英文好、台風穩健,去跟外商客戶簡報時絕對是團隊代表人選。
但或許是因為在學校時期,太習慣按著指令做事、在有標準的範圍內表現,加上求好心切,類似主題的提案交到她手上,通常要琢磨很久,有時候還會央求主管是否可以再給一點時間。
雖然交出來的成果的確不錯,需要修改的地方也不多,但往往在最後一刻才看得到,讓主管覺得有點心驚膽戰,往往要再三提醒不要做到80分或100分才拿出來,因為錯過交卷時間,本來的80分也有可能會變0分。
到了年度提報晉升名單時,Joy入榜但沒有Jessie。Jessie雖然表面上也為同梯的同事Joy開心,但心裡仍有些不平,找上了主管想要了解是什麼原因。
主管雖然有些遲疑,但還是老實地跟Jessie說他覺得她的「受教力」(Coachability)相對不足,在一些大案子內部討論跟溝通時,也常因為太過堅持主見,導致團隊成員不愉快或專案進度延宕。
這樣的場景你也覺得熟悉嗎?
就如同專業運動員往往有專屬教練在旁協助訓練、陪同練習、給予運動員可以持續進步的指導,我們的人生或職涯也需要類似的教練,從客觀的視角給予可依循跟調整的建議。
無論是「成長思維」或是「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等概念,強調定義人生成就往往不是取決於當下的成果,而是如何持續學習、持續進步,就像是專業運動員一樣,沒有人會滿足於當下的勝利,往往是持續累積、持續挑戰。
但除了找到好的教練之外,我們還需要的是足夠的「受教力」(Coachability),才能夠透過他人的視角,持續提升自己的視野、更新自己的技能。但是,該如何培養出足夠的受教力呢?
以下提供三個建議:
1.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找尋可以進步的空間
如同學習任何技藝都需要長時間練習,且藉由他人指導指出可以調整跟改正的地方,持續「刻意練習」,才有機會將技能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受教力」的養成也像學習技藝一樣,例如學習外語,你應該寧可一開始發音不正確時就被老師糾正,而不是真正到了國外使用外語,才知道自己從以前到現在學的都是錯的吧?
2. 將自我縮小,將機會放大
學習是持續一生、也是非常個人的功課。只有自己真正學會的才是自己的,也只有自己是永遠的競爭對手。
在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上,要把擔憂批評的自我縮小,才真正能夠挪出空間去聆聽任何可以讓自己持續進步的建議。古有唐太宗以魏徵為鏡以明得失,我們也可以把他人作為自己的鏡子,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不足。
3. 建立以成長為中心的學習圈
讓自己身旁圍繞著同樣有著「成長心態」的同伴,以開放心態看待自己的表現,也讓成長成為一生的功課,而不只是用來作為以盲目努力取代積極自我檢視的藉口。
無論是讀書會還是基於共同職業的同好社團,彼此觀摩與交流,從彼此的錯誤或成果中學習,讓「人生永遠的測試版」,像是電腦作業系統可以永遠保持在更新狀況。
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