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眼中的同志大遊行

多年來,備受爭議的同志大遊行
多年來,備受爭議的同志大遊行
同志大遊行在台北市已經舉辦二十多年,雖然曾引發不小爭議,但在同性婚姻法制化爭論爆發以前,還沒有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法制化爭論爆發以後,由於反同婚人士、組織對GLBT等性少數族群懷有疑慮、不信任,也擔心既定的婚姻及家庭價值將遭受嚴重衝擊,因此一些人將同志大遊行的照片、影像、標語拿來作為例證,展現同志族群普遍性關係複雜、具有不同於常人的性需求與美學觀(一些人眼中的藝術醜),以及假藉「同性結婚」之名行破壞倫理道德之實的真面目。
其實LINE群組、臉書流傳的那些不雅照、標語,以及一些人士的奇異裝扮,確實存在沒錯!並非憑空捏造或是刻意修改。我就曾見過這樣的遊行者,對方除了私處用麻繩編置的小籃子遮蓋,身體其他部位都裸露,快到了警察能以「妨害風化」名義請上警車的地步。當時,在人群的促擁下,我來到對方身邊,發現他們幾乎什麼都沒穿,內心有些毛毛的,不太敢轉頭多看幾眼;我也曾在那些戴頭套、穿特殊緊身衣的人旁邊行走,好奇他們會有什麼反應,但他們似乎彼此認識,沉浸在他們的小圈子裡,聊天、遛狗、逗貓,不在意我與其他人的目光,更不用說是向我們推銷某些特定的理念、標語。
至於常跟同性戀一起被拉來批判的BDSM、SM團體,我也在同志大遊行隊伍中見過幾次。頭一次見到時,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為他們多數成員穿著並不特別,要不是手上的遊行標語,我還以為是某間大學前來聲援的性別研究社成員。一路上,沒有人湊到我身邊,要向我解釋或詢問什麼,我跟他們就這麼各走各的。倒是有一年,走在遊行的隊伍,巧遇他們,其中一人帶了一支鞭子,沿路揮打馬路,發出巨大的聲響,讓我想退避三舍。
2016年到2019年之間,作為路人甲或參加者,我拍了幾張照片,雖然無法忠實呈現當時的原貌,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我個人主觀的喜好厭惡摻雜其中,但是想為自己的活動與當時的遊行做個紀念。現在,拿出來,實在是想告訴大家……「同志大遊行」並不是只有當初反同婚、反同團體及個別人士呈現的那樣──詭異、奇怪,也有平凡不過的場景及身影,而且前幾年打扮奇怪、詭異、噁心的人,隔年穿著平凡上街遊行的,大有人在,反之亦然,我認識的,就有這樣的人。
※ 為了避免照片的人物被長輩、親友、同事認出,也避免這些人來找我算帳,所以我將他們的臉龐用白色色塊遮蓋。
每年的同志大遊行都有晚會,晚會通常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照片裡的場景是2016年同志大遊行的晚會。
一些人聽到「同志大遊行」,腦中往往浮現男、女同性戀者裸露身體,或裝扮怪異的模像,而感到噁心、反胃。對於他們的反應,我想說的是:「人家上班、家居生活,跟你/妳穿的沒兩樣。」
這是每年同志大遊行一定會出現的畫面──一大群人穿的很休閒,緩緩而行──但是台灣的新聞媒體幾乎不報導,連相片也不會出現,大概是不夠羶色腥吧?
2017年同志大遊行的小插曲──某個日本鼓藝團隊來台,在遊行路線的某個地點演出。
這是每年同志大遊行一定會出現的畫面──一大群人穿的很休閒,緩緩而行──似乎不會出現在臉書、LINE群組流傳的照片裡。
2017年同志大遊行某個場景,有的是反串,但也有的不是,至於他們的性別認同、性傾向認同是什麼,說實話,除非他們親口承認,不然我們猜測的正確率只有70%以下。
很多人以為「同志大遊行」只有同性戀相關團體會去,其實親子共學團、歐巴桑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以及其他黨派的個別人士也會出現。
不管是當「吃瓜群眾」、「路人甲」,還是遊行者,我都看到其他的性少數團體(如:雙性戀、跨性別、雙性人)在遊行,而且還見過個別教師及她幾個學生來現場了解狀況。
每年同志大遊行一定會出現,也是能見度最大的電音花車。
我並不愛車上那幾尊大、小鮮肉,拍照純粹是為了記錄,有興趣的男同、男雙,以及女性同胞們,請至現場旁觀,個人恕不提供更多相關照片。
我見過有人扮成蔡英文、藍色小精靈、媽祖、觀世音,還有沛沛豬。
大致上是這樣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