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澀回甘

青綠澀回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診療-同理

  試著用朋友的角度換位思考,應該說朋友的行為本質是出於好意,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對方每一次的表現,好比說朋友的「理解」是真的理解嗎?你們有無時無刻相處在一塊而知悉對方的一切嗎?你們曾經是學生時期的好朋友,那會不會你們對彼此的想像逗留在那時的美好印象呢?

  看來我的確既定著當我說出一句話,朋友就懂我要表達的意思,我認定朋友之間有著堅定不毀的默契,更認為朋友修課學程裡有諮商心理學方面,那就一定更懂我現階段狀況並給予適合的建議,所以一股腦兒就告訴這位朋友有關自己「輕鬱症」,我期許對方身為朋友能夠依照我的想像展現。

  曾有人回應我以往給人的印象是偏向外向,對生活保持樂觀正面能量的,令人相處起來很快樂,時常會有不一樣新奇的想法,真的很難想像這樣的人有天會有憂鬱症之類,看來只是短時間內給自己壓力太大,東想西想的想太多所致,告訴自己不要想就好了。

  想起和朋友的相處,雖然那時會抱怨難過但又很快再振作,或和朋友互相鼓勵換個角度正面思考,感覺怎麼樣的煩惱都是能游刃有餘,因為總是有人懂你來關心。只是時過境遷人會變,對方的好意相對也是與自己以往認知有落差而不能接受,如果礙於多年友誼不便拒絕跟坦承不適,沒關係的會有其他人讓朋友知道。那反推:「如果今天是一位傷心難過的朋友來找你,會有什麼樣的舉動關心這位朋友呢?」




關鍵字廣告


avatar-img
funfeidiary的沙龍
1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unfeidiar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回應   不直截了當的告訴家人目前的狀態是「輕鬱症」,旁敲側擊的說最近覺得有壓力不太好入眠,變得很容易就玻璃心,長輩答覆多睡覺或是找事情做,如果一點挫敗垂頭喪氣,自己已經活得這麼苦不就先自滅,還沒來得及坦白就先吃了一招叫閉嘴。
家庭   從小到大生病的時候,家人會有關心的時刻吧?心理師緩和緊張的氣氛,應該說想直截要點談到家庭這一塊,無可奈何才剛開口就哭得唏哩嘩啦,告訴自己不要在乎誰說了什麼,不是第一次聽到拐彎抹角的話而感到難過,想要當作熟悉的陌生人讓自己好受點,卻還是很在乎來自家人的言語和行為讓人心痛。
枷鎖   有個地方能量沒有那麼強而有力,微微弱弱的彷彿卡住的感覺,心理師要我試著調整舒服的姿勢,加幾個靠枕坐得慵懶是可以的,但除了坐著我沒有想要站著或是走動,像是我的腳踝扣緊陳年枷鎖,掙扎到皮膚有裂痕有血流不止,鎖還是沉悶且緊繃的死抓著不放。
風車   閉上眼想想曾經帶給你溫暖的人們,以及想感謝他們的事物,此時此刻就專注在呼吸的節奏,吸吐間感受身體的變化,試著讓緊繃的肌肉越來越放鬆,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回想過去生命裡,乃至近期生活所發生的一切,即便只有一兩件小確幸也是很棒的。
定位   不求有神農氏嚐百草的堅持,只希望有藥物讓我舒緩且不那麼難受,甚至有想說心病單靠藥物似乎不夠,畢竟是從小到大累積的壓抑而成,越來越不曉得如何去調整心態,連同生活的一切都感到興致缺缺,和幾個朋友提及後很多都是錯愕跟批評,讓我決定另尋他路,往諮商輔導方面找並預約。
藥名   查詢健康存摺回溯看診病史和用藥紀錄,當時幾位醫生評估後依據我的狀況開立的藥物,整合這些適應症狀和副作用,回頭來看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
回應   不直截了當的告訴家人目前的狀態是「輕鬱症」,旁敲側擊的說最近覺得有壓力不太好入眠,變得很容易就玻璃心,長輩答覆多睡覺或是找事情做,如果一點挫敗垂頭喪氣,自己已經活得這麼苦不就先自滅,還沒來得及坦白就先吃了一招叫閉嘴。
家庭   從小到大生病的時候,家人會有關心的時刻吧?心理師緩和緊張的氣氛,應該說想直截要點談到家庭這一塊,無可奈何才剛開口就哭得唏哩嘩啦,告訴自己不要在乎誰說了什麼,不是第一次聽到拐彎抹角的話而感到難過,想要當作熟悉的陌生人讓自己好受點,卻還是很在乎來自家人的言語和行為讓人心痛。
枷鎖   有個地方能量沒有那麼強而有力,微微弱弱的彷彿卡住的感覺,心理師要我試著調整舒服的姿勢,加幾個靠枕坐得慵懶是可以的,但除了坐著我沒有想要站著或是走動,像是我的腳踝扣緊陳年枷鎖,掙扎到皮膚有裂痕有血流不止,鎖還是沉悶且緊繃的死抓著不放。
風車   閉上眼想想曾經帶給你溫暖的人們,以及想感謝他們的事物,此時此刻就專注在呼吸的節奏,吸吐間感受身體的變化,試著讓緊繃的肌肉越來越放鬆,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回想過去生命裡,乃至近期生活所發生的一切,即便只有一兩件小確幸也是很棒的。
定位   不求有神農氏嚐百草的堅持,只希望有藥物讓我舒緩且不那麼難受,甚至有想說心病單靠藥物似乎不夠,畢竟是從小到大累積的壓抑而成,越來越不曉得如何去調整心態,連同生活的一切都感到興致缺缺,和幾個朋友提及後很多都是錯愕跟批評,讓我決定另尋他路,往諮商輔導方面找並預約。
藥名   查詢健康存摺回溯看診病史和用藥紀錄,當時幾位醫生評估後依據我的狀況開立的藥物,整合這些適應症狀和副作用,回頭來看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