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療-同理
試著用朋友的角度換位思考,應該說朋友的行為本質是出於好意,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對方每一次的表現,好比說朋友的「理解」是真的理解嗎?你們有無時無刻相處在一塊而知悉對方的一切嗎?你們曾經是學生時期的好朋友,那會不會你們對彼此的想像逗留在那時的美好印象呢?
看來我的確既定著當我說出一句話,朋友就懂我要表達的意思,我認定朋友之間有著堅定不毀的默契,更認為朋友修課學程裡有諮商心理學方面,那就一定更懂我現階段狀況並給予適合的建議,所以一股腦兒就告訴這位朋友有關自己「輕鬱症」,我期許對方身為朋友能夠依照我的想像展現。
曾有人回應我以往給人的印象是偏向外向,對生活保持樂觀正面能量的,令人相處起來很快樂,時常會有不一樣新奇的想法,真的很難想像這樣的人有天會有憂鬱症之類,看來只是短時間內給自己壓力太大,東想西想的想太多所致,告訴自己不要想就好了。
想起和朋友的相處,雖然那時會抱怨難過但又很快再振作,或和朋友互相鼓勵換個角度正面思考,感覺怎麼樣的煩惱都是能游刃有餘,因為總是有人懂你來關心。只是時過境遷人會變,對方的好意相對也是與自己以往認知有落差而不能接受,如果礙於多年友誼不便拒絕跟坦承不適,沒關係的會有其他人讓朋友知道。那反推:「如果今天是一位傷心難過的朋友來找你,會有什麼樣的舉動關心這位朋友呢?」
關鍵字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