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是我們孤寂的原因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孤寂的成因,有一大部分不能排除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影響,我們身處在社會中,社會影響我們,我們也共同建構社會。說到孤寂感,各國的孤寂感成因,都會因為文化因素而有所差異。
雖說孤寂有關的症候群重要的成因源自於天生基因,但後天的不良因素,像是長期孤立獨處、缺乏社會活動,以及社交障礙等,都是關鍵成因。不擅溝通,曾遭受學校及職場霸凌,更易產生「社會退縮」。
產生社會退縮和社會疏離,人及離群索居,等於和自己同類族群隔離,也就難以經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
但有許多人並未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孤寂感也還是如影隨形,這和華人社會長期習慣服從威權,必須習慣壓抑,也幾乎鮮少有情感交流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加上台灣受過日據時代統治,多少受日本社會文化的影響;去個體化、必須壓抑個人情感的展現、自我要求及批判、嚴格禮教….等等思維或態度,讓許多家庭代代以來,既沈默又嚴謹,不然就是不善情感和言詞表達,讓關係即使長時間相處,也是空洞、冷淡、無趣。
但就算很有個體性,很健談,也很能表達溝通和社交的人,並不表示就不會有孤寂的感受發生...
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我們就難有深入的關係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9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10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孤寂,是一種情感的斷連和人際空虛的寂寞感,因此解方就是要能提高對情感的靈敏度和人際連結度。 孤寂者可能太習慣孤寂(鮮少和人相處),也可能因為要自我保護,以防自己脆弱的自我遭受打擊。他們害怕擁有後卻失去的感覺,索性都不要去擁有了。對有些孤寂者來說,雖然孤寂,卻還是寧可選擇一個人....
哺乳類動物出生後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獲得一份安全穩定的依戀關係。這一份安全穩定存在的依戀關係,可以確保我們的生存,被認可、被關注,也被回應,好讓生命能順利健康的成長。 好的依戀關係,讓你成長安穩健康。但不好及損害性的依戀關係,則是令你的生存備受威脅和傷害,隨時都有致命的危險....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我們無法想像若是失去了主要照顧者,我們能怎麼活下去。就像是一個在大街上和父母家長走失的孩子,他的恐懼和驚嚇,還有無助的情緒,讓他真的好害怕自己被丟掉了,回不到父母身邊該怎麼辦? 這是一種依戀天性。我們需要這份重要的連結關係,讓我們深信我們不會遭遇被丟棄和被遺忘,我們不會無家可歸..
所謂的愛自己,所指的就是你對自己的觀感——是負面感受多還是正面的感受多?喜愛自己的感覺是否穩定? 一個人若對自己的感覺常處於負面的反應,對於自己的價值及存在的位置也長期懷疑及不確定;那麼,他就有非常多的心理需求,必須仰賴環境中的他人供給。
童年,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會影響著我們內心的孤寂感。嬰兒時期,對於依戀的需求,亟需從和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中獲得。一個出生才三個月的孩子,就可以因為他呼喚母親(或主要照顧者)沒有得到關注、回應和同調(一種同樣頻率的互動)而出現沮喪、低落和不知怎麼辦的空洞反應...
寧可選擇孤寂的人,以現代社會來說,大有人在。 當一個社會越多的壓迫和越多的不理解,而產生的衝突和對立,使人很難經驗到到連結和交流時,會越來越多人寧可選擇孤寂,也不願意主動的與人連結....
孤寂,是一種情感的斷連和人際空虛的寂寞感,因此解方就是要能提高對情感的靈敏度和人際連結度。 孤寂者可能太習慣孤寂(鮮少和人相處),也可能因為要自我保護,以防自己脆弱的自我遭受打擊。他們害怕擁有後卻失去的感覺,索性都不要去擁有了。對有些孤寂者來說,雖然孤寂,卻還是寧可選擇一個人....
哺乳類動物出生後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獲得一份安全穩定的依戀關係。這一份安全穩定存在的依戀關係,可以確保我們的生存,被認可、被關注,也被回應,好讓生命能順利健康的成長。 好的依戀關係,讓你成長安穩健康。但不好及損害性的依戀關係,則是令你的生存備受威脅和傷害,隨時都有致命的危險....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我們無法想像若是失去了主要照顧者,我們能怎麼活下去。就像是一個在大街上和父母家長走失的孩子,他的恐懼和驚嚇,還有無助的情緒,讓他真的好害怕自己被丟掉了,回不到父母身邊該怎麼辦? 這是一種依戀天性。我們需要這份重要的連結關係,讓我們深信我們不會遭遇被丟棄和被遺忘,我們不會無家可歸..
所謂的愛自己,所指的就是你對自己的觀感——是負面感受多還是正面的感受多?喜愛自己的感覺是否穩定? 一個人若對自己的感覺常處於負面的反應,對於自己的價值及存在的位置也長期懷疑及不確定;那麼,他就有非常多的心理需求,必須仰賴環境中的他人供給。
童年,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會影響著我們內心的孤寂感。嬰兒時期,對於依戀的需求,亟需從和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中獲得。一個出生才三個月的孩子,就可以因為他呼喚母親(或主要照顧者)沒有得到關注、回應和同調(一種同樣頻率的互動)而出現沮喪、低落和不知怎麼辦的空洞反應...
寧可選擇孤寂的人,以現代社會來說,大有人在。 當一個社會越多的壓迫和越多的不理解,而產生的衝突和對立,使人很難經驗到到連結和交流時,會越來越多人寧可選擇孤寂,也不願意主動的與人連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那條拼盡全力奔跑的道路,有沒有走錯,有沒有走歪,或是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奔跑,何時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的問自己。……獨處時問問,找找最接近的答案是什麼。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那條拼盡全力奔跑的道路,有沒有走錯,有沒有走歪,或是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奔跑,何時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的問自己。……獨處時問問,找找最接近的答案是什麼。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